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文学) 第三讲 《源氏物语》的世…
无情的瘟疫使我们很难举办面对面的交流活动,但我们仍将继续努力促进日中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因此我们精心安排了“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希望通过此次不受空间距离限制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朋友们从中感受到日本文化以及日本研究的魅力。
第三讲:《源氏物语》的世界(第二部分)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张龙妹
(第一部分)
一、世界文学中的《源氏物语》
二、世界女性文学中的《源氏物语》
三、平安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
1.摄关家庭的后宫政策
2.婚姻制度
3.女性的散文体文学书写
(第二部分)
四、《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及故事梗概
五、《源氏物语》的创作方法
1.对汉诗文的引用
2.从和歌到物语
3.母题的继承、重叠与嬗变
4.全新的文学意象的创造
本讲座的内容共包括两个部分,将分两次发表。本次发表第二部分。
四、《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及故事梗概
1.作者紫式部
紫式部,具体生卒年份不详,大约存世于970-1031年之间。本名不详。平安朝的女子没有自己的名字,做了贵族仕女以后,就在姓氏后加上父兄或丈夫的官职作为称呼。其父藤原为时(949-1029?)曾任式部丞和式部大丞,式部之称由此而来。当时还有一个习惯,为了使自己的名字听起来像中国人,就改双姓为单姓,藤原为时就成了藤为时。所以,紫式部本应是藤式部。至于被称为紫式部的原由,历来众说不一。大概是与成功地塑造了《源氏物语》中的女主人公紫姬有关。其父为时既是位歌人,还是一条天皇时为数不多的汉文诗人和汉学家,“为时”之名便来自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之语。其汉学方面的造诣,给紫式部的影响非同一般,《源氏物语》中广泛而深层的汉诗文引用就印证了这一点。
紫式部年近30岁方与藤原宣孝(952?-1001)结婚,那时宣孝已年过不惑,婚后第二年(999)生下一女贤子。然而,宣孝因感染流行疾病于1001年去世。不足三年的短暂婚姻对紫式部的精神造成了深重的打击。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她领悟到了普遍意义上的人生短暂与人世无常。在百无聊赖的寡居日子里,紫式部以写作物语来打发时日。《源氏物语》大概就是她在这样的心境下开始创作的。可能是《源氏物语》为她赢得了才名,宽弘二年(1005)或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紫式部出仕一条天皇的中宫(皇后)彰子。如上文中提到的那样,摄关政治使得后宫成为了文化的中心,直接导致了女性文学的繁荣。
2.《源氏物语》故事梗概
《源氏物语》篇幅庞大,即便翻译成中文也有百万字。全书共54卷,现在通常分为三部。第一部从<桐壶>至<藤花末叶>,共33卷。以光源氏为主人公,描写了他不同寻常的出生、奔放的爱情生活、谪居须磨以及起死回生后飞黄腾达乃至位越人臣的经过。感情与政治,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可在光源氏,他的政治地位的起伏,直接受到情感生活的左右。谪居须磨表面上是因为与右大臣之女胧月夜的暧昧关系,而实际上则是与继母藤壶皇后私通有关,他之所以能登上准太上天皇的宝座,也正是因为他与继母所生之子继承了皇位的缘故。
第二部从<若菜上>至<魔法使>,共8卷。光源氏的情形与第一部就大不相同了。在第一部中,从结果来看,奔放多彩的情感生活给光源氏带来了政治生活上的辉煌,可在第二部,为了保住现有地位而迎娶的三公主,却给他中年后的个人生活蒙上了浓重的寂寞与无奈。他最爱的妻子紫姬在寂寞中死去,三公主也在生下一个私生子后出家为尼,留下光源氏独自品味人生的万般无奈。
第三部从〈匂皇子〉至〈梦浮桥〉,共13卷。是光源氏去世后的故事。以光源氏的外孙匂亲王和名义上的幼子薰君为主人公,描写了他们复杂的感情生活以及作为他们恋爱对象的宇治三姐妹多舛的命运。
五、《源氏物语》的创作方法
从现存的作品来看,在《源氏物语》诞生之前,日本的物语文学只有《竹取物语》《宇津保物语》《落洼物语》三部作品。《竹取物语》是由五个求婚谭构成的中篇小说,《宇津保物语》共20卷,在篇幅上也具有了长篇小说的规模,但从第二卷<藤原君>到第十二卷<冲之白波>一共描写了14个不同男子的求婚故事,占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显然《宇津保物语》与《竹取物语》一样,都是以求婚谭为主要母题的。《落洼物语》则是一部讲述嫡母虐待庶出女儿的成长故事,也只是一部中篇小说。而在我们中国,当时也只有唐代传奇这样的短篇集。即便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一千零一夜》这样的民间故事集。正如成书于镰仓时代的《无名草子》所感叹的那样,《源氏物语》“诚乃祈佛所得”“非凡夫之所能”。
那么,《源氏物语》又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一下作品主要的创作方法。
1.对汉诗文的引用
《源氏物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汉诗文引用,比如光源氏谪居须磨时口诵白居易诗句“三五夜中新月色,两千里外故人心”等,可谓比比皆是。但这些直接引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点缀。在物语结构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那些间接引用。比如第一卷<桐壶>讲述的桐壶帝与桐壶更衣的悲恋故事,可以称得上是平安时代版散文体《长恨歌》。
2.从和歌到物语
我国唐代孟启编撰了一部书,叫作《本事诗》,其中“情感第一”卷收录了崔护进士落第后独游都城南庄与一女子相遇的故事。孟启是875年进士,而崔护(772-846)是796年的进士,比孟启将尽早一个世纪。《本事诗》中的崔护故事,是孟启根据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虚构而成的。日本平安时代的《伊势物语》与《本事诗》相似,是以《古今集》所收在原业平的和歌为基础编撰而成的故事集。这样的作品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简短的诗歌中本身包含了丰富的故事性。
紫式部的曾祖父藤原兼辅(877-933)有一首广为传颂的和歌:
为人父母心犹明,思子路上暗夜行。
(人の親の心は闇にあらねども
子を思ふ道に迷ひぬるかな ) 《后撰集》
为人父母者并非不明是非,只因思子心切,便如暗夜行路,不辨方向是非。这首和歌在《源氏物语》中的引用次数最多,达25次,作者借此歌意构思了不同类型的为了子女而迷茫的父母们的故事。
3.母题的继承、重叠与嬗变
另外,母题的继承、重叠和嬗变在物语的长篇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作品的女主人公紫姬,她的母亲应该是兵部卿亲王的外室,在她母亲和外祖母都过世以后,生父决定接她到亲王府上居住,亲王嫡妻也打算着好好调教她。这里显然预告了类似于《落洼物语》中嫡母[1]虐待庶出子女的故事。但是,就在他的生父前来接她之前,光源氏抢先一步,将她接回了自己的二条院。这样,故事就变成了掠夺婚型,但又与传统的掠夺婚故事不同。传统的掠夺婚型故事,是身份低的男子爱慕身份高的女子、在正当结婚无望时采取的自我毁灭性行为(参见图3),所以这类故事也多以男女双方的死亡而告终的。但光源氏的身份远远高出紫姬,所以他们的结合反倒使紫姬被世人称为“幸运儿”。而通过掠夺婚形式摆脱了被嫡母虐待的紫姬,日后也以嫡母身份抚养明石姬所生子女。她被设定为不能生育的女性,从而使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虐待庶出子女的腹黑嫡母,而是能够将明石姬所生子女视为己出的贤德嫡母。此外,在光源氏与紫姬的关系中,又有着对恋母与“替身”(形代 かたしろ)型故事的继承和嬗变。紫式部运用传统母题可以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图3. 《伊势物语绘卷》第十二段 男子抢来高贵的女子一起逃到了武藏野
4.全新的文学意象的创造
几天前看到孩子在看一部日本动漫《路人超能》(モブサイコ100),其中有一集是一位富家小姐浅桐美乃莉被怨灵附体的故事,怨灵的主人–最上启示曾经是最强大的特异功能拥有者。怀恨而死之人,其灵魂会变成怨灵,附在活着的人身上作祟。这种俗信,早在平安时代就存在了,一般称之为“物怪”(もののけ),《源氏物语》中也有不少“物怪”作祟场面的描述。
《紫式部集》中有这么一首和歌:
借口故人来作祟,病因岂非是心鬼?
(亡き人にかごとをかけてわづらふも
おのが心の鬼にやはあらぬ)
这首和歌的歌序中说:有这么一张画,画面上画着一个被“物怪”附体了的女子的丑陋模样,她的背后,是变成了鬼的前妻,被小法师捆绑着。丈夫在那里诵经,试图祛除“物怪”。有这样的绘画作品的存在,可以想见当时这种俗信之盛行。而紫式部的和歌一语道破,所谓“物怪”附体都是“心鬼”所致。
《源氏物语》最为惊悚的还是六条妃子“生灵”现象的描述。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可知,六条妃子的“生灵”现象实际上只存在于六条妃子自身的臆想中和光源氏的视觉中。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图4的漫画。在原作中六条妃子向葵姬施暴,只出现在六条妃子自己的梦境中,而在光源氏的视觉中,明明是在与葵姬对话的,却突然发现对方的模样和声音完全变成了六条妃子的样子。也就是说,作者借助于当时人们对于“物怪”的俗信,将六条妃子和光源氏分别因疑心所生之暗鬼(“生灵”)写活了,创造了日本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典型形象。而联想到紫式部本是那么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其超凡的文学创造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着实令人叹服!
▲(图4. 《源氏物语》漫画 『あさきゆめみし』 大和和紀 讲谈社)
《源氏物语》好比是一座巨大的森林,一两次讲座不可能进行全面的阐述。自己虽然从事研究多年,也应该只是触及了冰山一角。在这里希望强调的:第一是世界文学史视角,第二是作为《源氏物语》诞生文化背景的女性散文体书写之发达,第三便是紫式部的文学创造力。衷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平安时代的女性文学。
[1]日语中“嫡母”与“继母”“庶母”等都读作“MAMAHAHA”,盖日本古代是以是否亲生来区别亲属关系的。
感谢收听。下期将发表“日本中世文学的特征及其反映”,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韦立新教授播讲。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注意收听。
日本研究之窗 —— 系列讲座(文学)
题目及主讲人
王凯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张龙妹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第三讲 “源氏物语的世界”(第二部分)
张龙妹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第四讲 “日本中世文学的特征及其反映”
韦立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亚文化研究中心
第五讲 “日本近世俗文学视野中的叙事文学”
周以量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第六讲 “芥川龍之介文学的魅力”
秦刚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第七讲 “竹内好与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会”
徐静波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第八讲 “加藤周一与日本战后文学批评”
翁家慧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每周四(计划)发布,敬请期待!
阅读繁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