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WeChat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戏剧) 第三讲:三合一的古典木偶…


*扫描或长按识别文末二维码可阅读本文的繁体字版文本。


  我们精心安排了“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希望通过此次不受空间距离限制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朋友们从中感受到日本文化以及日本研究的魅力。


第三讲:三合一的古典木偶戏——文乐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玲



主讲人介绍:李玲,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2002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硕士毕业,同年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2009年担任日本国立新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客座研究员。2018年9月—2019年9月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文化和旅游部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2013年始至今为日本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特聘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日本传统戏剧与中日戏剧比较研究。出版专著《日本狂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雕刻灵魂的表情——日本能面与能面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艺藻集——中日传统戏剧思考》(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年4月);出版译著:“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研究丛书”《品梅记》(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年)、《不愿做奴隶的人——聂耳传》(新星出版社2019年7月1日)。发表《日本歌舞伎<女杀油地狱>研究》、《日本明治时代天览剧研究》、《日本狂言中的中国题材研究》、《试论中国的日本狂言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从功法、行当和家系角度考察日本歌舞伎女形表演艺术的传承》、《大木偶的命运——中国川北大木偶与日本木偶净琉璃的现状报告》、《吴兴国与猿之助——从京剧与歌舞伎的创新前沿看戏剧流派发展规律》、《试论20世纪初日本的一份戏曲名伶唱片目录资料》等论文。近年来在《北京青年报》“北青艺评”栏目发表多篇关于日本能、狂言及歌舞伎的文章。



  诸位好!我们今天来聊聊日本的木偶戏。

  1982年,日本文乐剧团曾经访华演出,当时报刊上曾有多篇文章报道,介绍“风貌独特的日本古典木偶艺术”。文乐之所以成为日本木偶戏的代名词,是因为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初,雅号文乐轩的木偶戏老板在大阪崭露头角,传承到第3代时,资料记载他“天性慧敏,能依时势而动,满腹文藻。”他将当时卓越的艺人囊括旗下,“天下因此人而嗜好文乐”。明治4年这个剧团改称文乐座,在其他木偶戏剧团例如彦六座、稻荷座、明乐座等纷纷倒闭的情况下,只有文乐座艰难传承至今。因此,人们惯用文乐来指代日本木偶净琉璃表演艺术,但实际并非如此,文乐剧团出现时日本木偶戏已经发展到晚期,我们可以把文乐看作日本木偶戏繁荣兴盛之后一声遗响。

  所谓木偶净琉璃,日语写作“人形净琉璃”,人形就是木偶、娃娃;净琉璃是日本民族音乐的一种,以三味线,即中国三弦经过琉球传入日本,改造后变成日本三弦,用日本三弦伴奏进行说唱的一种表演类型。我们今天听听冲绳民谣里出现的三弦音色是比较接近中国三弦的,但净琉璃里三弦音色就非常不同了。净琉璃有多种风格各异的唱腔,木偶戏使用的唱腔叫做“义太夫节”,所谓“节”,就是唱腔唱法的意思;除了义太夫节,还有常磐津节、清元节、新内节、河东节等其他唱腔,有的侧重叙事技巧的说,有的擅长抒情婉转的唱,有的说与唱的部分比较均衡,都属于说唱表演范畴。文乐只使用义太夫节这种唱法,那么木偶净琉璃实际上就是木偶操纵、义太夫说唱和三弦伴奏,这三种艺术的结合,三位一体的戏剧表演艺术形式。文乐和能乐、歌舞伎一样都是日本国家级的重要无形文化财,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根据地在大阪的文乐剧团是唯一代表国家水准的职业表演团体,但在日本各地,还有许多作为日本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存在的木偶戏传承,例如神奈川县的相模木偶戏、兵库县的淡路木偶戏、佐渡岛的文弥木偶戏、德岛县的阿波木偶戏等,民间木偶戏的木偶形态、操纵方式、唱法稍有不同,表演技法和风格也许没有文乐剧团呈现得那么专业化和艺术化,但代表着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及木偶戏的多元化发展形态。


国立剧场(东京) 2020年12月文乐公演《桂川连理栅》(日本国立剧场提供)


  文乐与歌舞伎是江户时代平民文化创造的戏剧高峰,歌舞伎大量吸收文乐木偶戏的故事内容和说唱表演形式,两者彷如兄弟,同时又是剧场经营的竞争对手。但文乐中木偶的传统源远流长,其历史远比歌舞伎古老。8世纪大陆散乐百戏传到日本时,其中就包括称为“傀儡子”的木偶操纵的表演。11世纪平安时代后期的贵族学者大江匡房用汉文写作《傀儡子记》,记录这些居无定所的流浪艺人的生活形态,男性狩猎并表演杂技幻术魔术,女性则歌舞弄傀儡兼卖娼。傀儡子艺人一直延绵于日本各个历史时期,他们擅长的艺能范围很广泛,他们的巫术仪式、剑舞、神乐舞蹈、说唱曲艺等是后世种种艺能表演升华进化的基础。古代绘卷、贵族公卿日记里经常出现傀儡子艺人的身影,掌中傀儡、悬丝傀儡和机关木偶都相当发达。木偶净琉璃艺术的另一个部分——说唱表演也是古来就有的,原来是盲僧弹琵琶讲唱《平家物语》长篇故事,这种说唱叫作平曲。到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有了使用三弦弹唱演木偶戏的记录,三弦与木偶戏结合,瞬间爆发巨大的活力,各地艺人纷纷创造出各种唱腔流派,京都、大阪、江户三地大大小小的木偶戏班非常活跃。1684年,经过多年磨炼的竹本义太夫在大阪以创新的新唱腔一举成名,超越了当时流行的丹后腔、萨摩腔等唱腔,他的义太夫唱腔进而独占整个木偶净琉璃界。他的木偶剧团叫做竹本座,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是他的专属编剧,写作了103出净琉璃作品,创造了木偶戏的新时代。因此,在竹本义太夫之前的净琉璃唱法被称为古净琉璃,以他为起点,则称为新净琉璃。当时大阪的木偶剧团竞争相当激烈,促进了净琉璃剧本文学、净琉璃说唱技巧、日本三弦弹奏和木偶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创新。正如前面提到的,后来文乐座传承的木偶净琉璃表演保存至今,成为目前唯一代表国家水准的职业剧团。


《伽罗先代萩》净琉璃说唱剧本,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演剧综合数据库


  世界各国都有木偶戏表演艺术,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等等,种类很多。文乐属于较大型的杖头木偶,那么它别具一格的特征在哪里呢?文乐的特质大致有4点:第一,历史悠久,木偶净琉璃的发展有三百多年,传承至今并持续稳定地举办演出。第二,文乐以成年人为观众,与其他国家大部分以少年儿童为观众的木偶戏相比,文乐的说唱部分——净琉璃剧本是古典文学的典范,我想,这也是文乐衰微的原因之一,时代已经走到难以听懂或者说没有耐心去听懂长篇凝练的吟咏了。第三,三人合作操纵的木偶不仅构造制作精巧,相互配合的技术千锤百炼,难度很大。第四,文乐以净琉璃说唱推动情节发展,净琉璃音乐形式具有高度艺术性,除了被照搬到歌舞伎某些剧目中,还可以独立演出,叫做“素净瑠璃”表演。  

  以净琉璃表演为业的职业艺人称为“太夫”,一出全本木偶戏由许多幕连缀而成,每一位太夫有合作的三弦乐师负责一幕,一个人要担任所有出场木偶人物的台词对话、情景描写和喜怒哀乐的情感抒发,哀婉时余音绕梁,急切时声如洪钟,实际上是在兼演各个行当和担任旁白。三弦乐手的伴奏旋律有时候并不复杂,但非凡的乐手把所有的台本烂熟于胸,讲究配合的气韵,开场一声拨弦,往往就可以催人泪下。文乐木偶由三人操纵,老师傅是主要操纵者,负责头部和右手,穿着高高的木屐;一人负责左手,穿平底鞋;一人负责木偶的脚,下蹲着操作。行内有俗话说:“操脚十年,左手十年,右手十年”,毋庸置疑,学艺的循序渐进如同苦修,无比艰难。三人协同操作一个大木偶是文乐的特征和表演技术难点。


《戏场乐屋图绘拾遗》中的木偶手臂结构,国立国会图书馆。


《戏场乐屋图绘拾遗》中的木偶结构,国立国会图书馆。


  其实,18世纪初的木偶戏还是单人操纵的,但随着净琉璃剧本在文学上的进步,要求唱腔和音乐追求表现力,同时也要求木偶能够配合婉转动人的音曲表现细微动作,于是木偶构造和操纵技术不断改进。当时竹本座的操偶艺人吉田文三郎,他对木偶手指、眼部、眉毛、嘴部做了机关改造,五根手指可以动,眼皮可开合,眼珠子可转动,眉毛可以上下抬,嘴能开合,有的鬼怪戏还能露出吓人的獠牙。文乐木偶身体完全中空,由于有三个人各自负责操控,所以木偶能保持稳定性。木偶服装是夹棉的,视觉上塑造出体态容量。木偶机关最重要的是安装弹簧和线控的“胴串”,控制头部和面部的动作表情,然后是两手控制手指动作的机关,木偶手有好几种类型,可根据需要拆换,例如手有拇指能动的,有只能动手腕手指不能动的,还有五个手指都能动的。木偶头是雕刻最精细的部分,分为男性、女性、专用木偶头三种,男性木偶头有二十多种,女性木偶头有9种,特殊木偶头9种。实际上文乐木偶也有创新,例如1956年编创过文乐新戏《哈姆雷特》和《蝴蝶夫人》,于是就有了丹麦王子和现代女子面容的木偶头了。由于文乐木偶头、身、手均可拆分,只有演出前才由操纵者根据上演剧目组合木偶,同一个木偶头,佩戴不同头饰,穿不同的服装,甚至重新刷色化妆,就可以扮演不同角色。文乐木偶经过不断改进,能够配合说唱艺术和音乐的发展表现细腻的动作神态,木偶操纵、说唱太夫和三弦乐手三种表演三位一体,成为文乐重要的表演特征。净琉璃文学在江户时代达到高峰后没有更多更宽广的开拓,传承老戏是其主要事业,新戏相对较少,不会出现“演一出丢一出”的情况,木偶头和服装循环使用大大加强了传统艺术传承的稳固性。


文乐生行木偶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无形文化遗产文乐官网

https://www2.ntj.jac.go.jp/unesco/bunraku/jp/doll/head1.html


  为了保护传统艺能的传承,日本政府从1972年开展文乐演员的培养计划,由国家出资,向社会招募年轻人进行全日制学习,为期2年。毕业后通过考核可以加入文乐剧团,跟团实习不断磨练。现在文乐剧团共83人,其中一半是由这个项目培养成为专业演员的,剧团内部基本保持着老、中、青梯队发展,很少出现人员流失的现象。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细水长流的培训项目达到了保护、传承的目的,可谓传承事业落到了实处。(完)


国立文乐剧场(大阪) 2021年初春文乐公演《妹背山妇女庭训》(日本国立文乐剧场提供)


本中心温馨贴士: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文乐,可以在以下网站上看到更为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独立行政法人日本文化艺术振兴会的官方网站(日语/英语)

https://www2.ntj.jac.go.jp/dglib/modules/learn/

“文乐世界”(中文)

https://www2.ntj.jac.go.jp/unesco/bunraku/sc/index.html



感谢收听。下期将发表“传统与创新并举的古典戏剧—日本歌舞伎(上)”,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李玲副研究员播讲。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注意收听。




日本研究之窗 —— 系列讲座(戏剧)

题目及主讲人


第一讲 “中日先行艺能的交流、融通与变异”

       麻国钧 中央戏剧学院 


第二讲 “日本能乐——“能”和“狂言”的鉴赏与研究”

       左汉卿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


第三讲 “三合一的古典木偶戏——文乐”

       李玲 中国艺术研究院


第四讲 “传统与创新并举的古典戏剧——日本歌舞伎(上)”

       李玲 中国艺术研究院


第五讲 “传统与创新并举的古典戏剧——日本歌舞伎(下)”

       李玲 中国艺术研究院


第六讲 “中国近代戏曲与日本”

       李莉薇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第七讲 “中日现代演剧交流”

       刘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第八讲 “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80-90年代的日中戏剧交流”(暂定)

       于黛琴 国家话剧院


第九讲 “从地下演剧到走向世界 ——蜷川幸雄与铃木忠志的戏剧轨迹”

       方军 上海戏剧学院


每周四(计划)发布,敬请期待!


阅读繁体版↓

https://www.jpfbj.cn/sys/wp-content/uploads/2020/11/xiju_episode3.txt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是日本唯一一所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综合性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专门机构。1994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北京事务所成立。为加深中日两国相互理解,基于以上理念,本中心在中国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及事业。主要活动分为文化艺术交流、日语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三个领域。


更多活动信息

官网http://www.jpfbj.cn

微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 微信(ID:jfbeijing)


公式SNS
OFFICIAL SITE

公式WeChat アカウント
JFBEIJING
Copyright 2007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甲6号SK大厦3层 电话:010-8567-9511
京ICP备09018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