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WeChat

迫田久美子・广岛大学副理事、特聘教授|专题【新型冠状病毒下的…

专题「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的越境、交流、创造」系列访谈的第五期,我们收到了广岛大学副理事、特聘教授迫田久美子女士关于日语教学现场现状的稿件。她是研究日语教育和日语教学法,并在国内外从事日语教育的专家。在对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的日语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了哪些问题?然后在新冠疫情中,教师是如何开展日语教学工作的呢?

在日语教学现场中,新冠疫情带来的“おかげ(多亏)”和“せい(归罪)”

 

迫田久美子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预备教育部日本留学特别课程的学习情形,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向其派遣日语专家。

一直以来,有很多“失去后才察觉到的事”,诸如“患病方知健康的可贵”等。当遇到某件习以为常的事情发生骤变,比如父母的重要性、家乡的风景等等,你才会意识到以前的生活未必能够永远持续下去。

 

2020年1月,新闻报道了中国武汉发现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之后转瞬之间新冠病毒蔓延至世界各地,之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消失得无影无踪。

 

日语教学的现场也是如此,很多大学从4月开始将面授课程改为网课。虽然一些大学在秋季恢复了面授课程,但网课仍是主流。我现在特别留恋与怀念已失去的往日教室中的面授课程!

 

这次我应邀写一篇关于新冠疫情令日语教学现场如何变化的文章。我向包括日本在内的全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的31位日语教师朋友发出了电子邮件,并收到了现场报告。具体为亚洲16位(其中日本4位)、欧洲和非洲8位、大洋洲和北美洲7位。并且我决定分析一下新冠疫情的“おかげ(多亏)”和“せい(归罪)”。“おかげ(多亏)”是用于良好的结果,比如“多亏了下雨,庄稼才能茁壮成长”,而“せい(归罪)”用于不良的结果,比如“归罪下雨,比赛被取消了”。因此,在这里我想探讨一下新冠疫情引发的“おかげ(多亏)”和“せい(归罪)”事件。

 

我通过电子邮件询问了以下5个问题:

(1)教学方法是否因新冠疫情而改变

(2)网课的优缺点

(3)是否存在教育差距

(4)学习积极性是否有改变

(5)在教学方法改变的情况下,是否存在没有变化的事物

在作出回应的17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台湾没有转为网课而是坚持正常授课。其他国家和地区,从春季开始几乎只有网课,学生和老师都陷入了混乱状态。截至2020年10月,一些国家和地区,例如法国和新西兰等,虽然有教育机构正在重新开始面授课程,但大部分还是采用点播课程(教师制作网课课件、学生可随时学习该课件的教学形式)或直播课程(教师和学生同时(上课时)集合并利用网络进行授课的教学形式),或者两者兼用的混合型课程。

 

日语教师列举的优点是:

・节省上学、上班的时间

・可以随时随地多次观看

・提高IT技能

 ——等等。

 

与之相反,伴随着教师的抱怨,大量的缺点被罗列出来。我仅列举出主要内容。

・与面授课程相比,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困难

・很难确认学生是否在听课、能否理解

・如果是30人以上的班级,对会话、发音和写作的指导,乃至评价都非常困难

・受网络环境影响,如果反复发生中断,学生的注意力也会下降,学习效率降低。

・点播课程和混合型课程需要教师耗费大量时间做准备

 ——等等,不绝于耳。

 

实际上,在直播课程中,由于使用摄像头显示脸部会导致网络不稳定,因此无法露脸。于是教师只能对着电脑黑屏上显示的学生名单进行授课,无法分辨出该学生是否在场、是否在听课、能否理解,从而倍感孤独和空虚。据一位教师透露,用手机听课的学生中,有的在购物或在餐厅吃饭的同时进行听课,有的中间缺席、只参加开头和结尾。教师会针对这类学生制定秘密对策。比如:经常对学生进行单独提问,以确认是否在场;布置作业来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在课外与学生进行交流、关心学生。

 

关于教育差距,据悉有大学已采取措施,例如出租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或提供补贴。但也有很多学生因居住地网络环境和家庭环境(房间或兄弟姐妹)的问题,无法稳定地上网课。

 

关于学习积极性,大多数回答是由于无法见到同学、注意力难以集中和网络连接不稳定等原因,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但是在一些回答中也能看到“おかげ(多亏)”的一面。例如,在面授课堂上因在意周围环境而无法提问和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开始积极参与;IT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够轻松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甚至陆续进行自主学习。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IT技能水平较低的学生不知不觉地消失或失去兴趣。但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们的努力。他们会在提交的作业上写下评语,通过设置聊天或面谈时间来尝试与学生建立联系。然而,教育差距和学习积极性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一些回答称,有教师因为不熟悉IT技能,并且在接受临时培训后无法使用而受挫,从而辞职。这也是很令人痛心的。

 

说到这里大家会觉得,新冠疫情产生的结果似乎是“せい(归罪)”多于“おかげ(多亏)”,但这正体现了日语教师的潜力,他们产生了化“せい(归罪)”为“おかげ(多亏)”的想法。当我看到诸如“我学到了网课的IT技能”、“我想考虑利用IT技能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育”、“这可以应用于残障儿童教育”、“我在学习如何制作受欢迎的视频制作”、“我想和IT专家一起开发用于语言学习的AI(人工智能)”等回答时,我对自己曾经的想法感到非常惭愧和难过。因为我曾认为“教育的基础在于与学生的沟通!”,只是一味地期待着恢复面授课程,怨恨着新冠疫情带来的“せい(归罪)”。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资助的面向日语教师的日语教育研讨会(2019年,萨尔瓦多)

最后一个问题是“在教学方法改变的情况下,是否存在没有变化的事物”,答案千变万化。我再次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在问每个教师的教育理念。实际上,我对各种答案都点头表示“是”或者钦佩地说“原来如此”。虽然是以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回答,但是能感受到强烈的力度和魄力,每一位受访者的声音和面孔就像现场直播一样呈现在电脑屏幕上。

 

关于“在教学方法改变的情况下,没有变化的重要的事和物”,由于不可能一一介绍,笔者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偏见,将收到的日语教师的回答大致总结成以下3个方面。

(1)通过沟通和反馈建立联系

(2)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

(3)国际理解和跨文化理解

 

关于(1)的沟通与联系,收到了诸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互相教学是很重要的”、“通过上课,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和联系。与不同的人一起活动,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等意见。对于(2)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也收到了很多意见,如“学生是教育和课程的主角”、“自主学习将变得更加重要,教师将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等。关于(3)也收到了“再次感受到除了知识之外,国际理解和跨文化理解教学的重要性”这一意见。


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日语专家开展的面向小学生的日本体验活动,旨在将日语教育引入英国小学教育(2017年,英国)

 

我原以为未来的日语教育将迎来ICT(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不可或缺的时代,但是随着新冠疫情的发生,突然快速普及的网课,给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学生和老师带来了重大的意识变化。强制性的教学转变,让我认识到过去每天的面授课程是如何以师生之间的联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网课虽然有“高效、合理”的优势,但也有“能看见屏幕上的脸,却看不到学生本人、无法了解学生、无法与学生保持联系”的弊端,我觉得这个影响是非常大的。

 

根据现场教师们的报告,很多学生都出现了学习积极性下降的情况。我认为这并非因为网课不好,而是因为在没能充分了解利弊的情况下,毫无选择地被迫改变了教学方式。如果具有较高ICT技术的教师能够利用网课的优势并运用到混合型课程等中,那么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吧。

 

即使时代发生了变化、授课方法发生了变化,但“希望在课程中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重视每一个学生”的精神没有变。如何与电脑屏幕另一端的学生保持联系、建立信任关系,这是新冠疫情带来的新课题。

 

“归罪”这篇稿件,我为该写些什么而苦恼了片刻,但也“多亏”了这篇稿件,让我从朋友们身上获得了勇气和力量。他们在克服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异、应对新冠疫情影响的同时,竭尽全力地投入教学。还有网课这一新课题。我愿意相信我们有能力将因新冠疫情的“せい(归罪)”造成的当前课题,转变成可以称之为“おかげ(多亏)”的未来的结果。

★按国家和地区分列的调查问卷受访者明细
【亚洲】16位
・日本 4位
中国台湾 2位
・韩国 2位
・中国 4位
・泰国 1位
・印度尼西亚 2位
中国香港 1位
【欧洲・非洲】8位
・法国 1位
・德国 3位
・意大利 1位
・西班牙 1位
・匈牙利 1位
・埃及 1位
【北美洲・大洋洲】7位
・加拿大 1位
・美国 2位
・澳大利亚 2位
・新西兰 2位

迫田久美子

广岛大学副理事、森户国际高等教育学院特聘教授。

1950年出生于广岛。广岛大学教育学研究系硕士毕业。曾任广岛大学教育学研究系教授、国立国语研究所教授。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日语教育工作,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专攻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和日语教学法。2020年,建立了12种不同母语的1000名日语学习者的语言数据库(学习者语料库)。主要著作有《运用于日语教育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修订版)》、《日语学习者语料库I-JAS入门》、《针对日语教师的影子跟读法指导》等。

 

 

相关链接

行定勋・电影导演|专题【新型冠状病毒下的越境、交流、创造】Vol.4

北川富朗•艺术总监|专题【新型冠状病毒下的越境、交流、创造】Vol.3

小川希・“Art Center Ongoing”法人代表 | 专题【新冠疫情下的越境、交流、创造】vol.2
稻叶俊郎 医生、“陆奥艺术祭 2020山形双年展”艺术总监|专题【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的越境、交流、创造】vol.1

专题【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的越境、交流、创造】  预告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是日本唯一一所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综合性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专门机构。1994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北京事务所成立。为加深中日两国相互理解,基于以上理念,本中心在中国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及事业。主要活动分为文化艺术交流、日语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三个领域。 
更多活动信息

官网http://www.jpfbj.cn

微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 微信(ID:jfbeijing)

公式SNS
OFFICIAL SITE

公式WeChat アカウント
JFBEIJING
Copyright 2007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甲6号SK大厦3层 电话:010-8567-9511
京ICP备09018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