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 · 国際対話
Japanese Studies and Global Partnerships Programs

第三講:三合一的古典木偶戲——文樂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講座(戲劇)

第三講:三合一的古典木偶戲——文樂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玲

 
主講人介紹:李玲,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副研究員。2002年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碩士畢業,同年就職於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2009年擔任日本國立新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部客座研究員。2018年9月—2019年9月日本早稻田大學訪問學者(獲得國家留學基金資助,文化和旅遊部藝術類人才培養特別項目),2013年始至今為日本早稻田大學演劇博物館特聘研究員。

研究方向為日本傳統戲劇與中日戲劇比較研究。出版專著《日本狂言》(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雕刻靈魂的表情——日本能面與能面師》(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年)、《藝藻集——中日傳統戲劇思考》(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8年4月);出版譯著:“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研究叢書”《品梅記》(文化藝術出版社2015年)、《不願做奴隸的人——聶耳傳》(新星出版社2019年7月1日)。發表《日本歌舞伎<女殺油地獄>研究》、《日本明治時代天覽劇研究》、《日本狂言中的中國題材研究》、《試論中國的日本狂言研究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從功法、行當和家系角度考察日本歌舞伎女形表演藝術的傳承》、《大木偶的命運——中國川北大木偶與日本木偶淨琉璃的現狀報告》、《吳興國與猿之助——從京劇與歌舞伎的創新前沿看戲劇流派發展規律》、《試論20世紀初日本的一份戲曲名伶唱片目錄資料》等論文。近年來在《北京青年報》“北青藝評”欄目發表多篇關於日本能、狂言及歌舞伎的文章。
 
 
第三講:三合一的古典木偶戲——文樂 MP3(音频)→【请点击这里】


 
 
  諸位好!我們今天來聊聊日本的木偶戲。

  1982年,日本文樂劇團曾經訪華演出,當時報刊上曾有多篇文章報道,介紹“風貌獨特的日本古典木偶藝術”。文樂之所以成為日本木偶戲的代名詞,是因為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初,雅號文樂軒的木偶戲老板在大阪嶄露頭角,傳承到第3代時,資料記載他“天性慧敏,能依時勢而動,滿腹文藻。”他將當時卓越的藝人囊括旗下,“天下因此人而嗜好文樂”。明治4年這個劇團改稱文樂座,在其他木偶戲劇團例如彥六座、稻荷座、明樂座等紛紛倒閉的情況下,只有文樂座艱難傳承至今。因此,人們慣用文樂來指代日本木偶淨琉璃表演藝術,但實際並非如此,文樂劇團出現時日本木偶戲已經發展到晚期,我們可以把文樂看作日本木偶戲繁榮興盛之後一聲遺響。

  所謂木偶淨琉璃,日語寫作“人形淨琉璃”,人形就是木偶、娃娃;淨琉璃是日本民族音樂的一種,以三味線,即中國三弦經過琉球傳入日本,改造後變成日本三弦,用日本三弦伴奏進行説唱的一種表演類型。我們今天聽聽沖繩民謠裏出現的三弦音色是比較接近中國三弦的,但淨琉璃裏三弦音色就非常不同了。淨琉璃有多種風格各異的唱腔,木偶戲使用的唱腔叫做“義太夫節”,所謂“節”,就是唱腔唱法的意思;除了義太夫節,還有常磐津節、清元節、新內節、河東節等其他唱腔,有的側重敍事技巧的説,有的擅長抒情婉轉的唱,有的説與唱的部分比較均衡,都屬於説唱表演範疇。文樂只使用義太夫節這種唱法,那麼木偶淨琉璃實際上就是木偶操縱、義太夫説唱和三弦伴奏,這三種藝術的結合,三位一體的戲劇表演藝術形式。文樂和能樂、歌舞伎一樣都是日本國家級的重要無形文化財,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根據地在大阪的文樂劇團是唯一代表國家水準的職業表演團體,但在日本各地,還有許多作為日本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存在的木偶戲傳承,例如神奈川縣的相模木偶戲、兵庫縣的淡路木偶戲、佐渡島的文彌木偶戲、德島縣的阿波木偶戲等,民間木偶戲的木偶形態、操縱方式、唱法稍有不同,表演技法和風格也許沒有文樂劇團呈現得那麼專業化和藝術化,但代表着不同地區的地域文化特色及木偶戲的多元化發展形態。
 


    國立劇場(東京) 2020年12月文樂公演《桂川連理柵》(日本國立劇場提供)

 

  文樂與歌舞伎是江戶時代平民文化創造的戲劇高峯,歌舞伎大量吸收文樂木偶戲的故事內容和説唱表演形式,兩者仿如兄弟,同時又是劇場經營的競爭對手。但文樂中木偶的傳統源遠流長,其歷史遠比歌舞伎古老。8世紀大陸散樂百戲傳到日本時,其中就包括稱為“傀儡子”的木偶操縱的表演。11世紀平安時代後期的貴族學者大江匡房用漢文寫作《傀儡子記》,記錄這些居無定所的流浪藝人的生活形態,男性狩獵並表演雜技幻術魔術,女性則歌舞弄傀儡兼賣娼。傀儡子藝人一直延綿於日本各個歷史時期,他們擅長的藝能範圍很廣泛,他們的巫術儀式、劍舞、神樂舞蹈、説唱曲藝等是後世種種藝能表演升華進化的基礎。古代繪卷、貴族公卿日記裏經常出現傀儡子藝人的身影,掌中傀儡、懸絲傀儡和機關木偶都相當發達。木偶淨琉璃藝術的另一個部分——説唱表演也是古來就有的,原來是盲僧彈琵琶講唱《平家物語》長篇故事,這種説唱叫作平曲。到了16世紀末17世紀初,有了使用三弦彈唱演木偶戲的記錄,三弦與木偶戲結合,瞬間爆發巨大的活力,各地藝人紛紛創造出各種唱腔流派,京都、大阪、江戶三地大大小小的木偶戲班非常活躍。1684年,經過多年磨煉的竹本義太夫在大阪以創新的新唱腔一舉成名,超越了當時流行的丹後腔、薩摩腔等唱腔,他的義太夫唱腔進而獨佔整個木偶淨琉璃界。他的木偶劇團叫做竹本座,大作家近松門左衞門是他的專屬編劇,寫作了103齣淨琉璃作品,創造了木偶戲的新時代。因此,在竹本義太夫之前的淨琉璃唱法被稱為古淨琉璃,以他為起點,則稱為新淨琉璃。當時大阪的木偶劇團競爭相當激烈,促進了淨琉璃劇本文學、淨琉璃説唱技巧、日本三弦彈奏和木偶技術的發展和不斷創新。正如前面提到的,後來文樂座傳承的木偶淨琉璃表演保存至今,成為目前唯一代表國家水準的職業劇團。

    《伽羅先代萩》淨琉璃説唱劇本,

    早稻田大學演劇博物館演劇綜合數據庫

 

  世界各國都有木偶戲表演藝術,提線木偶、杖頭木偶、布袋木偶、鐵枝木偶等等,種類很多。文樂屬於較大型的杖頭木偶,那麼它別具一格的特徵在哪裏呢?文樂的特質大致有4點:第一,歷史悠久,木偶淨琉璃的發展有三百多年,傳承至今並持續穩定地舉辦演出。第二,文樂以成年人為觀眾,與其他國家大部分以少年兒童為觀眾的木偶戲相比,文樂的説唱部分——淨琉璃劇本是古典文學的典範,我想,這也是文樂衰微的原因之一,時代已經走到難以聽懂或者説沒有耐心去聽懂長篇凝練的吟詠了。第三,三人合作操縱的木偶不僅構造製作精巧,相互配合的技術千錘百煉,難度很大。第四,文樂以淨琉璃説唱推動情節發展,淨琉璃音樂形式具有高度藝術性,除了被照搬到歌舞伎某些劇目中,還可以獨立演出,叫做“素淨瑠璃”表演。

  以淨琉璃表演為業的職業藝人稱為“太夫”,一齣全本木偶戲由許多幕連綴而成,每一位太夫有合作的三弦樂師負責一幕,一個人要擔任所有出場木偶人物的台詞對話、情景描寫和喜怒哀樂的情感抒發,哀婉時餘音繞樑,急切時聲如洪鐘,實際上是在兼演各個行當和擔任旁白。三弦樂手的伴奏旋律有時候並不複雜,但非凡的樂手把所有的台本爛熟於胸,講究配合的氣韻,開場一聲撥弦,往往就可以催人淚下。文樂木偶由三人操縱,老師傅是主要操縱者,負責頭部和右手,穿着高高的木屐;一人負責左手,穿平底鞋;一人負責木偶的腳,下蹲着操作。行內有俗話説:“操腳十年,左手十年,右手十年”,毋庸置疑,學藝的循序漸進如同苦修,無比艱難。三人協同操作一個大木偶是文樂的特徵和表演技術難點。

    《戲場樂屋圖繪拾遺》中的木偶手臂結構,國立國會圖書館。

 

    《戲場樂屋圖繪拾遺》中的木偶手臂結構,國立國會圖書館。

 

  其實,18世紀初的木偶戲還是單人操縱的,但隨着淨琉璃劇本在文學上的進步,要求唱腔和音樂追求表現力,同時也要求木偶能夠配合婉轉動人的音曲表現細微動作,於是木偶構造和操縱技術不斷改進。當時竹本座的操偶藝人吉田文三郎,他對木偶手指、眼部、眉毛、嘴部做了機關改造,五根手指可以動,眼皮可開合,眼珠子可轉動,眉毛可以上下抬,嘴能開合,有的鬼怪戲還能露出嚇人的獠牙。文樂木偶身體完全中空,由於有三個人各自負責操控,所以木偶能保持穩定性。木偶服裝是夾棉的,視覺上塑造出體態容量。木偶機關最重要的是安裝彈簧和線控的“胴串”,控制頭部和面部的動作表情,然後是兩手控制手指動作的機關,木偶手有好幾種類型,可根據需要拆換,例如手有拇指能動的,有只能動手腕手指不能動的,還有五個手指都能動的。木偶頭是雕刻最精細的部分,分為男性、女性、專用木偶頭三種,男性木偶頭有二十多種,女性木偶頭有9種,特殊木偶頭9種。實際上文樂木偶也有創新,例如1956年編創過文樂新戲《哈姆雷特》和《蝴蝶夫人》,於是就有了丹麥王子和現代女子面容的木偶頭了。由於文樂木偶頭、身、手均可拆分,只有演出前才由操縱者根據上演劇目組合木偶,同一個木偶頭,佩戴不同頭飾,穿不同的服裝,甚至重新刷色化粧,就可以扮演不同角色。文樂木偶經過不斷改進,能夠配合説唱藝術和音樂的發展表現細膩的動作神態,木偶操縱、説唱太夫和三弦樂手三種表演三位一體,成為文樂重要的表演特徵。淨琉璃文學在江戶時代達到高峯後沒有更多更寬廣的開拓,傳承老戲是其主要事業,新戲相對較少,不會出現“演一齣丟一齣”的情況,木偶頭和服裝循環使用大大加強了傳統藝術傳承的穩固性。


    文樂生行木偶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無形文化遺產文樂官網

    https://www2.ntj.jac.go.jp/unesco/bunraku/jp/doll/head1.html

 

  為了保護傳統藝能的傳承,日本政府從1972年開展文樂演員的培養計劃,由國家出資,向社會招募年輕人進行全日制學習,為期2年。畢業後通過考核可以加入文樂劇團,跟團實習不斷磨練。現在文樂劇團共83人,其中一半是由這個項目培養成為專業演員的,劇團內部基本保持着老、中、青梯隊發展,很少出現人員流失的現象。這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地方,細水長流的培訓項目達到了保護、傳承的目的,可謂傳承事業落到了實處。 (完)

國立文樂劇場(大阪) 2021年初春文樂公演《妹背山婦女庭訓》(日本國立文樂劇場提供)

 

 

本中心溫馨貼士:如果您想進一步了解文樂,可以在以下網站上看到更為豐富的圖片和視頻資料:

 

獨立行政法人日本文化藝術振興會的官方網站(日語/英語)

https://www2.ntj.jac.go.jp/dglib/modules/learn/

 

“文樂世界”(中文)

https://www2.ntj.jac.go.jp/unesco/bunraku/sc/index.html
 
 
 

 

 

公式SNS
OFFICIAL SITE

公式WeChat アカウント
JFBEIJING
Copyright 2007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甲6号SK大厦3层 电话:010-8567-9511
京ICP备09018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