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东亚视域下的中日文化关系——以非文字交流为中心”国…

#转载|“东亚视域下的中日文化关系——以非文字交流为中心”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 由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资助的“东亚视域下的中日文化关系——以非文字交流为中心”学术研讨会,已于2020年11月21日在浙江工商大学校内成功举办。详情→http://t.cn/A6GBvr8u ​

#活动预告|「沙龙活动」“正发声”的女性声音x“正发生”的女…

#活动预告|「沙龙活动」“正发声”的女性声音 x “正发生”的女性现实#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同北京中间剧场共同策划了一场名为《“正发声”的女性声音 x “正发生”的女性现实》的沙龙活动,将于12月6日周日在中间剧场举行,详情→活动预告|「沙龙活动」“正发声”的女性声音 x “正发生”的女性现实

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影片及导演交流,两部日本女导演的作品《睡虫》及《拂晓的黑暗》分享及其演后谈交流;第二部分为沙龙对谈连线,我们将邀请之前“中日女性影展”的策展人沈念及“那个”的两位策展人陈卓、张钊华在现场进行连线,就“中日当代文化艺术(展览/电影/戏剧)中的女性”进行对谈,探讨在不同的媒介下,女性“发声”的多种可能,以及这种“发声”对“正发生“的女性的现实所可能具有的意义。

活动预告|「沙龙活动」“正发声”的女性声音 x “正发生”的…

去年,席卷全球的Metoo运动引发了日本国内的巨大争议,同样,中国女性在职场困扰与社会禁忌方面,其面临的压力也丝毫不亚于邻国日本。在艺术应对社会现实方面,电影是当代不可忽视的大众媒介。在中日两国,近年来的电影创作都呈现渐趋多样化的活跃局面。这其中,两国的不少女性电影人制作出了非常优秀的女性电影。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刚刚于10月17日在上海,与深焦DeepFocus共同举办过名为“中日女性影展”的放映活动。其中展映了两位日本风头正劲的年轻女性导演阿部はりか和金子由里奈的优秀作品,带领到场的观众了解一衣带水的邻国正当下的女性创作的同时,策展人沈念主持的三场精彩的映后谈和一场中日导演的对谈,更是为在场观众及嘉宾创造了一次与中日两国年轻创作者交流的宝贵机会。

当今的电影行业仍旧是以男性为主导,为了挣脱这样的现状、亦或是为了让更多年轻而富有才华的女性导演有更多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同深焦DeepFocus才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帮助她们用自己的作品去“发声”。

中间剧场所举办的“2020科技艺术节”两大板块之一“正发生”中,女性主题也是极其重要的板块。正在进行的“那个”展览即是用装置艺术的形式,尝试打破关于性和性别的社会禁忌的一例。展览本身旨在让每个个体自我“发声”,大声说出成为社会禁忌的词语,从此迈出走向更平等的性别世界的第一步。

但不论媒介是电影或是装置艺术,不论展现的内容是呈现女性独特的情感表达或是身份困境,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让更多的女性可以发出声音,并使这些声音被更多人听到。

所以基于以上共识,作为科技艺术节的特别企划,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同北京中间剧场共同策划了一场名为《“正发声”的女性声音 x “正发生”的女性现实》的沙龙活动,将于12月6日周日在中间剧场举行。

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影片及导演交流,两部日本女导演的作品《睡虫》及《拂晓的黑暗》分享及其演后谈交流;第二部分为沙龙对谈连线,我们将邀请之前“中日女性影展”的策展人沈念及“那个”的两位策展人陈卓、张钊华在现场进行连线,就“中日当代文化艺术(展览/电影/戏剧)中的女性”进行对谈,探讨在不同的媒介下,女性“发声”的多种可能,以及这种“发声”对“正发生“的女性的现实所可能具有的意义。



日程安排


活动时间:12月6日

活动地点:中间剧场A厅


13:30-14:00   观众入场             

14:00-14:57   作品《拂晓的黑暗》

15:00-15:20  《拂晓的黑暗》Q&A(现场连线)

15:25-16:27   作品《睡虫》

16:27-16:50  《睡虫》Q&A(现场连线)

16:55-17:30   女性主题茶话会


*由于新冠疫情原因,2位日本导演的Q&A及3位中国嘉宾的茶话会环节皆为现场连线进行。




关于作品

《拂晓的黑暗
—— 三位对幸福与不幸毫无头绪的青年通过音乐找到了自我与他者。
57min,日语中字

导演

阿部はりか

(Abe Harika
1995年出生于东京。在一举夺得日本独立电影的新风向标——2018年 MOOSIC LAB 电影节的准优胜奖(第二名)之后, 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先端艺术表现科的阿部はりか导演又带着她的出道作《拂晓的黑暗》前往了 2019年韩国全州国际电影节的 World Cinema Scape 单元,并获得了韩国观众们热烈的反响与评价。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毕业后,现在在出版社进行全职工作。


《睡虫
—— 一个探寻“幽灵之声”的故事。
62min,日语中字

导演
金子由里奈

(Kaneko Yurina)

在立命馆大学学习时期就以独立导演身份活动的金子由里奈在2018年从200多人中脱颖而出入选了山户结希导演策划的电影短片集《21世纪女子》。在2019年,她的中篇电影《散歩的植物》与长篇处女作《睡虫》又分别入选了日本最老牌独立电影节 PIA Film Festival 与日本新锐独立电影节 MOOSIC LAB, 可谓风头正劲。


对谈嘉宾 
沈念、陈卓、张钊华
(均为现场连线)


关于“中日女性影展

策展人· 沈念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学士,日本大学艺术学研究科硕士,京都大学电影学博士在读。深焦DeepFocus日影组组长。豆瓣ID:防寒对策。

策展人· 闻豪(本次活动不出席)
现于日本名古屋大学与英国华威大学联合博士项目进行影像研究。现阶段研究主题为电影中的东京与人类移动性研究。化名Methy于深焦DeepFocus以及豆瓣进行日本电影与日本电影节相关撰稿。


关于“那个”展

这是一个由多媒体装置构建的互动空间,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女性困境。在伴随女性一生的各类话题里,我们关注那些在语言里被刻意避讳的、被含糊其辞地、被替换为「那个」的所谓「禁忌议题」。以女性职业的透明天花板为开篇,指引观众穿越悬挂层层卡片的坡道,最终行至互动镜面前进行语音交互猜谜。

策展人· 陈卓
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目前就读于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平面设计硕士。做了很多暂时没有很多人看到的平面设计、摄影和视觉艺术作品,现在。在做,以后也还一直会。

策展人· 张钊华
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目前就读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平面设计硕士。希望通过设计引起人们对于社会议题的关注。


– 购票信息 –


活动费用:50¥/张

中间剧场会员 40¥/张

每人限购4张


戳下方小程序二维码即可缴费报名,无法选座,座位按照下单顺序选取当前最优位置出票。放映当天凭下单信息中间剧场A厅取票入场,票类售出无法退换请慎重考虑。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是日本唯一一所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综合性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专门机构。1994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北京事务所成立。为加深中日两国相互理解,基于以上理念,本中心在中国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及事业。主要活动分为文化艺术交流、日语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三个领域。


更多活动信息

官网http://www.jpfbj.cn

微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 微信(ID:jfbeijing)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戏剧)第四讲:传统与创新并举的古…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戏剧) 第四讲:传统与创新并举的古典戏剧——日本歌舞伎(上)# 我们精心安排了“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希望通过此次不受空间距离限制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朋友们从中感受到日本文化以及日本研究的魅力。
【第四讲:传统与创新并举的古典戏剧
——日本歌舞伎(上)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玲】→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戏剧) 第四讲:传统与创新并举的古典戏剧——日本歌舞伎(上)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戏剧) 第四讲:传统与创新并举的古…


*扫描或长按识别文末二维码可阅读本文的繁体字版文本。


  我们精心安排了“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希望通过此次不受空间距离限制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朋友们从中感受到日本文化以及日本研究的魅力。


第四讲:传统与创新并举的古典戏剧

——日本歌舞伎(上)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玲




主讲人介绍:李玲,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2002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硕士毕业,同年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2009年担任日本国立新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客座研究员。2018年9月—2019年9月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文化和旅游部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2013年始至今为日本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特聘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日本传统戏剧与中日戏剧比较研究。出版专著《日本狂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雕刻灵魂的表情——日本能面与能面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艺藻集——中日传统戏剧思考》(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年4月);出版译著:“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研究丛书”《品梅记》(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年)、《不愿做奴隶的人——聂耳传》(新星出版社2019年7月1日)。发表《日本歌舞伎<女杀油地狱>研究》、《日本明治时代天览剧研究》、《日本狂言中的中国题材研究》、《试论中国的日本狂言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从功法、行当和家系角度考察日本歌舞伎女形表演艺术的传承》、《大木偶的命运——中国川北大木偶与日本木偶净琉璃的现状报告》、《吴兴国与猿之助——从京剧与歌舞伎的创新前沿看戏剧流派发展规律》、《试论20世纪初日本的一份戏曲名伶唱片目录资料》等论文。近年来在《北京青年报》“北青艺评”栏目发表多篇关于日本能、狂言及歌舞伎的文章。



  日本歌舞伎是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古典戏剧,它与能乐、文乐木偶戏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歌舞伎的脸谱和能乐面具一样,作为象征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令人过目不忘。


2019年中村狮童与初音未来演出广告,摄影李玲


  歌舞伎除了自身戏剧表演艺术的独特性,最令世界剧坛刮目相看的是它的传承方式和演出模式。歌舞伎的艺术传承保留着传统的世袭制度,而演出则以现代商业模式高密度地循环。前近代的艺术传承结合商业化运营,大量传统戏的反复上演加上借用东西方经典文学及当代通俗文艺的创新戏,时时天马行空,却又表现出古典世界的自由与宽阔,传统与创新并行不悖。我认为,日本歌舞伎的古典戏剧身份,并非是一种过去完成时态,它以现在进行时的方式发展自我,参与到世界剧坛的百花齐放中去,这是它生存和生产方式的特征。

  关于歌舞伎的内容,我分上下两篇来谈。今天从歌舞伎的历史起源、歌舞音乐、角色行当这几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歌舞伎KABUKI,这一词语的词根来源于动词傾く(KABUKU),KABU指脑袋,KABUKU是歪着脑袋的动作,表示人们歪头皱眉、感到心生疑惑、无法赞同的样子。傾く(KABUKU)是16世纪末的一个流行语,指的是风格过分夸张绚丽的行为或者人,其含义褒贬兼而有之,既存在异于正统、打破常规的反抗和创新,也带有哗众取宠、令人侧目的嫌弃。17世纪初,歌舞伎接过这一时代审美意识的标签,由风靡一世的歌舞表演逐步发展为体系完整精密的戏剧样式,我想,KABUKU这一词汇里出人意表、胆大妄为的精神依然是歌舞伎的本质,也是它能够在当代保持青春的源泉。

  研究文献通常以1603年5月作为歌舞伎发展史的起点。这一年春光烂漫之际,京都鸭川河岸边及北野神社附近来了一个戏班,为首的是一个叫做阿国的女子,他们奇装异服,演一些浪荡于花街柳巷的片段,其舞蹈风靡街头巷尾,被称为“阿国歌舞伎”。实际上,在歌舞伎的前历史里,全民不分贵贱热烈参与的各种舞蹈,包括宗教性质、诗歌集会或乡土风俗舞蹈已经在日本各地流行了一个多世纪。在这段时期中,日本艺能史出现了两个趋势:一是平民百姓参与艺能创作;二是女性表演者活跃,这是阿国歌舞伎产生的土壤。1603年同时也是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日本由战乱进入太平盛世的江户时代。随着幕府制度逐步完善,京都、大阪、江户三地都建立了官方牌照的公娼制度,花街柳巷内部盛行以歌舞伎舞蹈招揽客人,同时各地也相继出现模仿阿国歌舞伎的女子表演团体。驻扎平户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负责人理查德·考克斯(Richard Cocks,1566-1624)在他的《英国商馆长日记》(Diary kept by the head of the English factory in Japan: Diary of Richard Cocks, 1615-1622)中记录大阪、堺、下关、长崎的旅途酒宴常有女子歌舞伎来跳舞助兴。各种类型的群体舞蹈令人迷醉,开启了和平带来的解放与享乐,但却败坏风纪,引发斗殴事件,不利于新建立的政权统治。因此幕府多次发布女子歌舞伎禁令,但实际上屡禁屡演或依旧暗中偷演。同时与女子歌舞伎平行出现的还有若众歌舞伎,若众即留有前发的美少年,兼有男色的嫌疑,其弊害如同女子歌舞伎。摩登的歌舞伎舞蹈盛行半个世纪后,在1652年被幕府彻底严禁,取而代之的是剃去前发的成年男子戏班,走向了偏重对话科白及情节发展的戏剧表演之路。现存许多绘画资料展现了初期歌舞伎的表演样貌,屏风画、绘卷、还有被称为“草纸”的娱乐性出版物都非常写实地描绘着形形色色的歌舞伎舞台表演,台上数人起舞甚至是全场群舞,尤其引人注目。


重要文化财纸本金底着色歌舞伎图屏风局部,菱川师宣,
东京国立博物馆http://www.emuseum.jp/detail/100311


  17世纪末元禄年间(1688—1704)的前后大约50年,是歌舞伎转向搬演故事的戏剧性道路发展的一个高峰,尽管如此,歌舞音乐依然是歌舞伎表演的基本元素,是世家子弟学艺开蒙的“四功五法”,也是歌舞伎表演程式的基本语汇。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不仅仅表现在歌舞伎这个名称,选择使用“歌舞演故事”这样含义的假借字,更确凿的是,歌舞伎剧目分类中专门有“舞蹈剧”这一类别,同时非舞蹈剧剧目中也普遍包含着音乐舞蹈段落。歌舞伎舞蹈剧原是女形艺人,也就是歌舞伎男旦的表演专项,后来发展到18世纪末,生行舞蹈剧目也逐渐兴盛。随着音乐创作的不断创新,舞蹈也更趋向多姿多彩,产生了一个演员循序渐进地表演多个人物的舞蹈,通过瞬间变换装束和道具,展现舞蹈技巧和别出心裁的演出效果,这类作品称为“变化物”。“变化物”舞蹈是歌舞伎海外公演的必演曲目,也可以理解为歌舞伎表演的浓缩精华。歌舞伎早期音乐伴奏主要采用能乐的四种乐器(称为四拍子):小鼓、大鼓、太鼓和笛子,琉球传来的中国三弦被称为“三味线”,这种弦乐器经过改造后占据了歌舞伎音乐的中心位置。三味线音乐体系相当庞大,根据表演地域、表演场所、唱腔、乐器大小尺寸的不同衍生出不同的风格流派。歌唱类型擅长抒情的长呗(呗念bài,为诵读经文、赞歌的意思,中文目前很少用,其实写作长歌也可以)、说唱类型厚重朴素的常磐津、声乐技巧高难的清元,这些日本三弦音乐类型的多样化发展与歌舞伎舞蹈表演息息相关。同时歌舞伎音乐广泛吸收民间的歌谣小曲,以声乐伴唱和三弦伴奏的形式使舞蹈充满韵律变化,而且无论是抒情还是叙事,其歌其舞均有诗意的文辞作为支撑。歌舞伎舞蹈剧代表作有《京鹿子娘道成寺》、《藤娘》、《鹭娘》、《卖年糕》,还有一系列“镜狮子”类型舞蹈剧等。像《劝进帐》这样的经典名作,后半部的音乐舞蹈尤其重要;而改编自文乐木偶戏类型的剧目保留了净琉璃说唱伴奏,其音乐更犹如指挥棒,中国著名的编剧兼导演阿甲先生(1907—1994)看了1979年来华演出的《忠臣藏》,他说:“我感到三弦的威力特别强大,它不是一般地担任伴奏的职能,它简直是参加演员创作人物,掌握感情韵律的导演”(《看日本歌舞伎表演有感》,载于《光明日报》1979年1月20日)。

  接着谈一谈歌舞伎的行当,我喜欢借用中国戏曲术语来描述日本传统戏剧,因为两者有许多相似的特点,我就不拘泥于日文词语表达了。歌舞伎与它的前辈艺术能乐相比,有一个显著的演进,那就是歌舞伎抛弃了面具并产生了行当。能乐没有行当,只有主角、配角的区分,主角通过面具和服装可扮演男女老幼、神仙鬼怪。歌舞伎由初期阶段的一幕戏逐步发展为多幕戏,再到错综复杂多头绪的全本戏,自然产生了更多角色类型的需求,于是行当应运而生。但歌舞伎作为江户时代当时的现代戏,一方面它存在迅速反映社会现实的写实能力,同时也继承着前辈传统,虽然没有了面具,但有类型化的脸谱和程式化的身段,虚拟写意与写实并不相悖,虚实结合的挥洒自如是歌舞伎表演的重要特征。另外从演出经营与戏班管理的角度来看,行当分类也是统筹把握剧团人员的必要制度。行当实际上是将戏剧表演的功法训练进行了归类细化,生、旦、净、丑各有专擅,而每一行当中又根据角色的年龄、身份地位、善恶脾性等特征可以细分。以旦行为例,中国戏曲里的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基本都能在歌舞伎旦行中找到大致相应的类型。行当区分越来越细,意味着舞台表演越来越细腻讲究,戏剧表演的传统也积少成多,形成大体系。今年10月东京歌舞伎座上演的剧目包括片冈仁左卫门(1944—)和坂东玉三郎(1950—)各自的拿手好戏,76岁的仁左卫门是俊扮的潇洒机智的生行,70岁的玉三郎演美妙的舞蹈剧《杨贵妃》,如此高龄犹能在舞台上游刃有余,除了艺人的刻苦精进,行当表演程式功不可没。


  今天就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中心温馨贴士: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歌舞伎,可以在一下网站上看到更为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独立行政法人日本艺术文化振兴会的官方网站(日语/英语)

https://www2.ntj.jac.go.jp/dglib/modules/learn/


“歌舞伎世界”(中文)

https://www2.ntj.jac.go.jp/unesco/kabuki/sc/



感谢收听。下期将发表“传统与创新并举的古典戏剧—日本歌舞伎(下)”,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李玲副研究员播讲。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注意收听。



日本研究之窗 —— 系列讲座(戏剧)

题目及主讲人


第一讲 “中日先行艺能的交流、融通与变异”

       麻国钧 中央戏剧学院 


第二讲 “日本能乐——“能”和“狂言”的鉴赏与研究”

       左汉卿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


第三讲 “三合一的古典木偶戏——文乐”

       李玲 中国艺术研究院


第四讲 “传统与创新并举的古典戏剧——日本歌舞伎(上)”

       李玲 中国艺术研究院


第五讲 “传统与创新并举的古典戏剧——日本歌舞伎(下)”

       李玲 中国艺术研究院


第六讲 “中国近代戏曲与日本”

       李莉薇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第七讲 “中日现代演剧交流”

       刘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第八讲 “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80-90年代的日中戏剧交流”(暂定)

       于黛琴 国家话剧院


第九讲 “从地下演剧到走向世界 ——蜷川幸雄与铃木忠志的戏剧轨迹”

       方军 上海戏剧学院


每周四(计划)发布,敬请期待!


阅读繁体版↓

https://www.jpfbj.cn/sys/wp-content/uploads/2020/11/xiju_episode4.txt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是日本唯一一所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综合性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专门机构。1994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北京事务所成立。为加深中日两国相互理解,基于以上理念,本中心在中国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及事业。主要活动分为文化艺术交流、日语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三个领域。


更多活动信息

官网http://www.jpfbj.cn

微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 微信(ID:jfbeijing)


#川内伦子:一场探索美的过程|日本影汇参展艺术家系列专访#今…

#川内伦子:一场探索美的过程|日本影汇参展艺术家系列专访# 今年,集美·阿尔勒将目光聚焦于日本,由石桥财团Artizon美术馆副馆长笠原美智子女士担任学术主持,荣荣&映里策划,展览《时代的洞察-日本写真的现在》展出了川内伦子、片山真理、山城知佳子、志贺理江子这四位活跃于国际艺术舞台的日本女性摄影师的作品。

本期则为参展摄影师川内伦子的专访→ 川内伦子:一场探索美的过程|日本影汇参展艺术家系列专访
请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

“2020 日中摄影文化交流季”项目由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与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联合举办。

#转载|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第30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成立30…

#转载|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第30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成立30周年纪念庆典# 由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资助的“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第30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成立30周年纪念庆典”,于2020年11月21日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梅本和义理事长发来了贺词,本中心高桥耕一郎主任、野口裕子副主任出席了会议,高桥主任发表了祝辞。会上,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向本基金会和其他相关团体及个人颁发了感谢状。会议详情→转载|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第30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成立30周年纪念庆典

川内伦子:一场探索美的过程|日本影汇参展艺术家系列专访

今年,集美·阿尔勒将目光聚焦于日本,由石桥财团Artizon美术馆副馆长笠原美智子女士担任学术主持,荣荣&映里策划,展览《时代的洞察-日本写真的现在》展出了川内伦子、片山真理、山城知佳子、志贺理江子这四位活跃于国际艺术舞台的日本女性摄影师的作品。

本期则为参展摄影师川内伦子的专访。请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


“2020 日中摄影文化交流季”项目由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与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联合举办。


以下内容来自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2020(第六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将于2020年11月27日在厦门开幕,展览持续至2021年1月3日。本届集美·阿尔勒将会展出26场展览。6场首次与观众见面的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精选展览、10场聚焦华人优秀年轻摄影师的“发现奖单元”展览、1场最有国际影响力的日本女性艺术家的“日本影汇”展览、1场呈现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摄影探索与发展的“中国律动”展览、4场“无界影像”展览,1场“致敬摄影大师”展览、1场“藏家故事”展览、2场“在地行动”展览一同亮相厦门。


“日本影汇“ 单元展览每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关注一个亚洲国家的摄影境况。继印度(2019)、韩国(2018)、印度尼西亚(2017)之后,今年集美·阿尔勒将聚焦日本,由石桥财团Artizon美术馆副馆长笠原美智子女士担任学术主持,荣荣&映里策划,展览《时代的洞察-日本写真的现在》展出了川内伦子、片山真理、山城知佳子、志贺理江子四位活跃于国际艺术舞台的日本女性摄影师的作品。本展览被纳入由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和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联合举办的“2020 日中摄影文化交流季”项目。


川内伦子《光晕》系列介绍

#志贺理江子:摄影成为一种仪式|日本影汇参展艺术家系列专访#…

#志贺理江子:摄影成为一种仪式|日本影汇参展艺术家系列专访# “2020 日中摄影文化交流季”项目由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与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联合举办。

今年集美·阿尔勒将聚焦日本,由石桥财团Artizon美术馆副馆长笠原美智子女士担任学术主持,荣荣&映里策划,展览《时代的洞察-日本写真的现在》展出了川内伦子、片山真理、山城知佳子、志贺理江子四位活跃于国际艺术舞台的日本女性摄影师的作品。

本期为参展摄影师志贺理江子的专访→志贺理江子:摄影成为一种仪式|日本影汇参展艺术家系列专访

#2020东瀛新风日本电影展《海边的电影院》调整后的放映及售…

#2020东瀛新风日本电影展《海边的电影院》调整后的放映及售票时间# 因故推迟的《海边的电影院》调整后的放映及售票时间确定!2020东瀛新风日本电影展《海边的电影院》调整后的放映及售票时间
没有看成周一广州场及周三深圳场的小伙伴,不要留遗憾,赶紧check一下新的排片时间吧↓

影片:《海边的电影院》

【放映时间】:
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
12月2日(周三)19:30 
广州百丽宫影城猎德IGC店:
12月5日(周六)14:00 
※未做退票处理的2场放映时间不变

【售票时间】:
11月25日(周三)中午12点
售票方式:淘票票、猫眼、百老汇影城APP
票价:百老汇会员65/百老汇app 75/其他售票方式 80

和每一次影展一样,每一场放映都伴随着各式各样预想不到的突发状况,再次为本片因调整放映造成的不便感到抱歉,同时也感谢所有为解决这个问题给予了我们最大的支持和理解的各方,包括但不限于本片的片方,提供素材支持的工作室,影院的同事,以及最可爱的关注本次影展活动的影迷小伙伴们。我们影院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