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播)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文学)第二讲《源氏物语》…

#(重播)日本研究之窗 —— 系列讲座(文学)第二讲 《源氏物语》的世界(第一部分)# 我们推出“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为了让更多的读者受益,我们将分八期,每周四重播日本文学系列一,希望大家喜欢。【第二讲:《源氏物语》的世界(第一部分)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张龙妹】→(重播)日本研究之窗 —— 系列讲座(文学)第二讲 《源氏物语》的世界(第一部分)

(重播)日本研究之窗 —— 系列讲座(文学)第二讲 《源氏物语》的世界

*扫描或长按识别文末二维码可阅读本文的繁体字版文本。

我们推出“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为了让更多的读者受益,我们将分八期,每周四重播日本文学系列一,希望大家喜欢。

第二讲:《源氏物语》的世界(第一部分)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张龙妹

主讲人介绍:张龙妹,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五期生,日本东京大学博士(文学)。主要从事以《源氏物语》为主的日本平安时代女性文学研究,『源氏物語の救済』(风间书房  2000年)获第八届关根奖和第三届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著作一等奖。主编有《日本古典文学大辞典》(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年)、《日本文学》(高教社  2008年)等。翻译、校注了《今昔物语集 插图本》(全三册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2019年),与毕业生们一同翻译的“日韩宫廷女性日记文学系列丛书”即将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第一部分)

一、世界文学中的《源氏物语》

二、世界女性文学中的《源氏物语》

三、平安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

 1.摄关家庭的后宫政策

 2.婚姻制度

 3.女性的散文体文学书写

(第二部分)

四、《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及故事梗概

五、《源氏物语》的创作方法

 1.对汉诗文的引用

 2.从和歌到物语

 3.母题的继承、重叠与嬗变

 4.全新的文学意象的创造

 

本讲座的内容共包括两个部分,将分两次发表。本次发表第一部分。

一、世界文学中的《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成书于日本的平安时代(794-1192)中期,根据《紫式部日记》中的有关记述,至1008年,至少《紫姬》之前各卷已经问世,学界也是把1008年当作《源氏物语》的成书年份。阿拉伯世界的短篇小说集《一千零一夜》形成于9世纪至15世纪,之后就要数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1605-1615)。我国的《红楼梦》则成书于18世纪。从时间和篇幅上来说,《源氏物语》无疑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

 

二、世界女性文学中的《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还是一部女性创作的散文体作品,在世界女性文学的范围内她又是部怎样的作品呢?古代的女诗人,中西方都可以列举出不少,但就散文体书写而言,西班牙的埃赫里亚(Egeriae)于381-384年前后撰写了书信体的《埃赫里亚旅行记》(Itinerarium Egeriae),记录了从耶路撒冷、埃及、巴勒斯坦直到西西里岛的朝圣之旅。只是,她是用官方的宗教语言拉丁语书写的,内容也局限于她的宗教信仰。在女性小说最为发达的英国,被称为女性小说家第一人的玛丽·罗思夫人(Lady Mary Wraoth 1586?-1651?),于1620年出版了散文体小说《爱情的胜利》(Love’s Victory)、1621年出版《尤拉妮娅》(Urania)等。而英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女作家阿弗拉·贝恩(Aphra Behn 1640-1689) ,她也是于17世纪后半期才开始戏剧和小说创作的。从以上简单的梳理,大家也能了解到,在11世纪初的东方,诞生了《源氏物语》这样的巨著,本身就是个奇迹。而其作为日本“国文学”代表作的地位,又是任何国家的任何女性作品所无法企及的。

 

三、平安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

到了平安朝中期,随着摄关政治的确立,后宫成为政治的中心,加之假名文字的成熟,女性文学得到了极大的繁荣。以下从1.摄关家庭的后宫政策、2.婚姻制度、3.女性的散文体文学书写这三方面介绍《源氏物语》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1.摄关家庭的后宫政策

摄关政治时期,后宫自然成为权力斗争的中心。达官贵人们竞相将自己的女儿送入后宫,又为其选择才能出众的仕女(日语作“女房”,包括在宫廷任职的女官和属于私人雇佣关系的近似于嫔妃们的家庭教师性质的女性),营造风流文雅的后宫文化,以博取天皇的宠爱,生下下一代天皇,自己作为天皇的外祖父,成为摄关大臣。

图1简洁地勾画了藤原道长与五代天皇的关系。道长于999年先将长女彰子送入一条天皇(在位986-1011)的后宫,彰子诞下两位皇子,就是后来的后一条天皇与后朱雀天皇。一条天皇于1011年驾崩,其后,道长外甥三条天皇(在位1011-1016)即位,道长便于1012年将次女妍子嫁与三条天皇。因妍子没有产下皇子,道长便逼迫三条天皇退位,扶持年仅8岁的彰子所生的后一条天皇(在位1016-1036)即位,并将另一名女儿威子送入后宫。后一条天皇因病早逝,后朱雀天皇(在位1036-1045)即位,道长又安排女儿嬉子入宫,并产下了下一代天皇–后冷泉天皇(在位1045-1068)。自彰子入宫开始,藤原道长与其子赖通把持朝政超过半个世纪。如果不是赖通的女儿–后冷泉天皇的皇后没有生下皇子,他们的时代还将持续。

 

堪称日本文学双璧的《枕草子》和《源氏物语》,就是一条天皇的两位皇后藤原定子和藤原彰子的两位仕女清少纳言和紫式部创作的。

 

▲ 图1. 藤原道长的女儿与历代天皇

2.婚姻制度

人类的婚姻形式分为A.访婚、B.妻方居住婚、C.夫方居住婚、D.新处居住婚(指新婚夫妇单独居住)四种形式。平安时代的婚姻,除了皇女下嫁的情形以外,基本上是AB两类同时并存的。与成为正妻的女性的婚姻,在婚姻关系尚未稳固的一段时间是访婚,其后过渡到妻方居住婚。因当时是一夫多妻(或称一夫一妻多妾)制,与正妻的婚姻稳定后,与其他妻妾的婚姻一般始终属于访婚。无论是访婚还是妻方居住,女性可以始终与父母同住而不用嫁到男方家庭与公婆共同生活。至于C.夫方居住只有在男方有了相当的地位和经济实力以后才会出现(如光源氏建造六条院)。而D.则基本上是现代社会的产物。那么,这样的婚姻形式与文学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显而易见,这样的婚姻制度使得女性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等待状态,不仅如此,因为是生活在娘家,连通过侍奉公婆来维持婚姻的可能性都不存在。那么,平安时代的女性们是怎么来维系婚姻的呢?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贵族阶层的女性教育中得到解答。在《枕草子》的“清凉殿丑寅之隅”章段中,皇后定子讲述了村上天皇时的风雅趣事。女御芳子尚待字闺中之时,其父小一条左大臣对她进行的教育内容有:

1.“习字”

2.掌握古琴的弹奏技巧

3.背诵《古今和歌集》20卷。

 

相近的记述还可见于史书《大镜》及《蜻蛉日记》。所谓“习字”指的是浓淡有致地书写变体假名(参见图2),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赠答和歌时的书写上,而背诵《古今集》自然关乎和歌创作。《源氏物语》中有关女子教育的描述也大致相同。所以,这三项可以看作是平安贵族阶层女子教育的常识。其实,在男女没有见面可能性的年代,习字、弹古琴、背和歌,这三项都是以跟男性交往为目的的才艺。比如《源氏物语》中光源氏就是被末摘花朦胧的琴声所迷惑的,遗憾的是末摘花只会做“唐衣”(からころも)的和歌,为此屡屡遭到光源氏的嘲弄。

 

▲ 图2. 《源氏物语绘卷》<绘合>卷 德川美术馆藏

©徳川美術館イメージアーカイブ/DNPartcom

   

古代我国以及朝鲜半岛的女性教育,提倡的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德,是以侍奉丈夫、孝敬公婆、教育子女、处理姑嫂妯娌关系为目的的。这些可谓是女性在夫家的生存之道。陆游的《渭南文集》中有一篇墓志铭,说他的一位侄女孙氏,自幼聪明伶俐,女诗人李清照曾经表示愿意教她作诗,却被孙氏拒绝,说:“才藻非女子事也”。她的父亲于是“手书古列女事数十”相授,她便“日夜诵服不废” [1]。大家或许会以为孙氏是个个例。与其他女诗人相比,李清照相对来说是比较幸运的。南宋著名女诗人朱淑真,她的父母在其过世后将其诗稿付之一炬。朝鲜王朝时代的著名女诗人许兰雪轩(1563-1589),27岁时赍恨而殁,曾留下遗言,命家人将其诗稿“荼毗”了事。

3.女性的散文体文学书写

中国的日记文化传入日本以后,先是日本天皇开始撰写私人日记,最早的是被称为“三代御记”的《宇多天皇御记》《醍醐天皇御记》《村上天皇御记》三部汉文日记。天皇记日记这一行为不仅引起贵族们的效仿,醍醐天皇的皇后稳子(885-954)在仕女的协助下也书写了《太后御记》(已散佚),成为了女性宫廷日记的先驱。935年左右,纪贯之(866?-945?)结束土佐国守任期返回京城,他假托女性,用假名书写了历时55天的旅途中的见闻与所思所想,这就是日记文学的开山之作《土佐日记》(935)。稳子的宫廷日记和纪贯之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融事实与虚构为一体的假名日记构成了女性日记文学的两大渊源。

《土佐日记》之后,假名日记便成为了和歌以外女性的一个重要的文学书写形式,先后有《蜻蛉日记》(974)、《和泉式部日记》(1008)、《紫式部日记》(1010)等作品问世。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来说,可能会觉得用散文体写日记没有什么特别的。但从文学史来看,在我国,包括日记在内的女性散文体文学书写,是到了20世纪初才陆续出现的“新文学”[2]

 

大家都知道,我们所写的日记不能被称之为文学,那么,上述这些日记何以具有了文学性呢?与男性的汉文日记相比,女性的假名日记之所以被称为日记文学,其主要特点在于韵散融合的文体、虚实结合的叙事方式、以及摆脱了和歌表达套路的赤裸裸的内心独白和自我观照。而这些特点,与后世的“私小说”有着共通之处,假名日记文学也因此被认为是“私小说”的远祖。

 

那么,我们先来具体分析一下《蜻蛉日记》中的片段:

 

日子这样一天天过去。曾经宠幸有加的那个女人,自从生子以后,(藤原)兼家对她的热情似乎也彻底消失了。我心怀恶意地想道:一定让她活久些,如同我曾经痛苦的那样,反过来让她也尝尝痛苦的滋味。谁知这些竟然成了现实,连当时热热闹闹生下的孩子,居然也死掉了!那女人虽说相当于天皇的孙女,但生父是位性情乖戾的皇子,她自己又是个私生女。这种身世毫无意义不值一提。只不过最近被那些不知实情的人们追捧,便得意忘形起来。现如今突然落魄成这样子,该是什么心情?肯定比我当时更痛苦更悲哀。想到这里,我心里才舒坦些。(译文引自即将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日韩宫廷女性日记文学系列丛书” 《紫式部日记》卷 )

 

文中提到的女人,因她的住处在町小路,就被叫作町小路女。作者与藤原兼家(929-990)结婚后产下道纲一子,不久便发现兼家开始与町小路女来往,而且兼家在去往町小路女住处时,还经常堂而皇之地从作者家门前经过。町小路女生产的那天,为了找寻方位适合的地方,他们更是同乘一车招摇过市,弄得人尽皆知。然而,町小路女在生下孩子后很快遭到兼家的嫌弃,而且孩子也竟然死掉了。这段文字就是作者描述町小路女悲惨结局时的内心独白,即便是在多年后回想起来时写下的文字,字里行间依然充满了愤怒、忌妒甚至幸灾乐祸。

这样的文字,在现代小说中也许并不少见,但在一千多年前,女性胆敢忌妒并将这种心理活动诉诸文字,在我国的女性作品中是发现不了的。即便在日本的平安朝,也完全突破了和歌传统中“嫉妒”的表达套路,为一夫多妻制时代女性痛苦的内心世界留下了一个文字见证。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和泉式部日记》的开篇部分:

 

一名女子追忆故人 ,感叹这人世竟比梦境还要短暂无常,于悲叹中度日,不觉已到了四月中旬,院子里树叶纷披,围墙上也已是草色葱郁。初夏时分最为常见的这般景色,常人自然是无心留意,这位女子不禁凝目遐思,生出物是人非之感慨。正在此时,隐约感到附近的篱笆外有人影靠近,心想还会有什么人来访呢?原来,来者是曾经侍奉过已故亲王的小书童 。(中略)小书童取出一枝橘子花。看见此花,女子不由得想起那首古歌,脱口吟道:‘香似故人袖… ’(中略)小书童又道:“小的这就回去了。该怎样向亲王回话呢?”考虑到日常口信有失风雅,心想:“这位亲王还没传出什么轻佻的名声,那么我就作一首无关紧要的和歌权当答复吧。”女子便作歌道:虽得橘香似故人,怎若子规啼同声?同上)

 

文中所谓的“一名女子”便是作者自称,已故亲王指的是冷泉天皇(在位967-969)的第三皇子为尊亲王,他是和泉式部的恋人,于1002年7月亡故,年仅26岁。四月中旬应该是1003年的初夏,作者正在为已故为尊亲王服丧,篱笆外来了亲王曾经的小书童。从以下的内容可知,这位书童现在正在侍奉为尊亲王的胞弟敦道亲王,这位亲王差遣书童给和泉式部送来了应季的橘子花。橘子花在和歌中具有怀念故人的意象,表达了对已故兄长的怀念之情并向和泉式部致以问候。所以,她脱口吟诵了古歌的一句。但是,在和歌中橘子树也是子规鸟乐于栖息的树木,而子规鸟又有着多情公子的意象。于是,在橘子花与子规鸟双重意象的作用下,开始了和泉式部与敦道亲王的恋情。也就是说,日记的这一开篇部分,完全是基于橘子花与子规鸟的和歌意象展开的,其构思之精巧堪与物语媲美。

除了上述这样化用和歌意境外,这部翻译成中文不到25000字的日记中,还插入了146首和歌,整体构成了韵散结合的优雅的文体。

事实上,上面列举的这几部日记的作者都有和歌入选敕撰集,和泉式部、紫式部更有自己的和歌集传世。《源氏物语》中插入的和歌总数为795首,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集》所收和歌1111首,而第六代敕撰集《词花集》收录的只有415首,《源氏物语》中的和歌甚至是可以编撰成一部和歌集的。从这些简单的数字中,大家也可以了解到和歌在这些散文体文学中的作用。

而运用散文直抒胸臆、巧妙虚构故事的能力,正是平安时代的女性能够创作出《源氏物语》这样的巨著的根本原因。

   

[1] (宋)陆游 《渭南文集》卷三十五 “夫人孙氏墓志铭” 上海书店、1965

[2] 1911年创刊的《妇女时报》就曾鼓励妇女创作诗词以外的新文学。

感谢收听。下次将发表本讲座的第二部分。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继续收听。

日本研究之窗 —— 系列讲座(文学)

题目及主讲人

第一讲 “女性天皇的上代文学” 王凯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二讲 “源氏物语的世界”(第一部分) 

张龙妹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第三讲 “源氏物语的世界”(第二部分) 

张龙妹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第四讲 “日本中世文学的特征及其反映” 

韦立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亚文化研究中心

第五讲 “日本近世俗文学视野中的叙事文学” 周以量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第六讲 “芥川龍之介文学的魅力” 秦刚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第七讲 “竹内好与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会” 徐静波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第八讲 “加藤周一与日本战后文学批评” 

翁家慧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计划每周四发布,敬请期待!

 

阅读繁体版↓

https://www.jpfbj.cn/sys/wp-content/uploads/2021/12/wenxue-new-2.txt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是日本唯一一所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综合性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专门机构。1994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北京事务所成立。为加深中日两国相互理解,基于以上理念,本中心在中国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及事业。主要活动分为文化艺术交流、日语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三个领域。 

更多活动信息
官网http://www.jpfbj.cn微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微信(ID:jfbeijing)

 

『いろどり』日本生活TIPS 54:~比之前能说更多日语了~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推出了新教材《いろどり:生活中的日语》。该教材主要面向在日本工作、生活的人群。通过该教材,大家可以学习到贴合现实生活的日语,并应用于实践。关于本教材文字内容和音频,可通过以下网址全部免费下载。

https://www.jpfbj.cn/irodori/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入门》教材的中文版终于正式公布了!

 

有关申请举办“新公布教材「いろどり」交流学习会”的通知

https://www.jpfbj.cn/irodori/pdf/2021tongzhi.pdf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o^)/

随着初级2的正式推送,今后本中心将不定期开展各项小活动,对积极参与的小伙伴们送上精美礼物~ 本期内容也请大家看到最后哦。

教材中,除涉及会话练习和语法学习的内容外,还有“日本生活小知识”这一关于日本文化和习俗的解说页。接下来介绍其中的一部分。

这次给大家介绍日本太鼓、被夸奖时和日本的电视剧。


◆和太鼓  / 日本太鼓

日本的传统太鼓被称为“和太鼓(日本太鼓)”。日本太鼓有大有小,种类繁多,常在庆典或传统艺术表演中使用。在日本各地,当地的太鼓都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代代相传,居住在当地的人可能从小学时就开始学习演奏日本太鼓。日本太鼓作为音乐演奏时,常常是多个太鼓一起同台合奏。各地都有演奏日本太鼓的业余社团或者鼓队,有时还会自主举办演出或者在庆典上演奏。

ほめられたとき / 被夸奖时

当别人夸奖说“你日语说得真好”时,你应该如何回答呢?可以如课文中那样回答“真的吗?谢谢”来表示高兴。但是,日本人听到这样的夸奖时,可能更多的人会回答:“没有,还差得远呢。”在自己被夸奖时,我们常常不直接承认或引以为豪,而是表示尚有不足。这叫做“谦虚”。被别人夸奖时,有的人会说“没有,还差得远”或者“哪里哪里”“不敢当”等进行否定。这是因为在日本,很多人认为比起自豪,谦虚是一种美德。

同样的,比如去日本人家里做客时,别人明明准备了非常丰盛的菜肴,嘴上却说“都是些粗茶淡饭,请不要嫌弃”。此外,在送礼物的时候,有的人也会说:“区区薄礼。”

这种情况不仅适用于说活人自己,在谈到家里人时也会使用谦虚的说法。比如,有的人会在别人夸奖自己孩子可爱时,回答“可是这孩子不听话,可愁人了”。有的人会在别人称赞自己伴侣优秀时,说“哪有,他就是在外面表现好,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做”等。这些常常让不习惯谦虚的外国人感到十分惊讶。

 

日本のテレビドラマ  / 日本的电视剧

日本的电视剧,每集大概50分钟,10到12集完结,篇幅较短的作品很多,因此看起来很轻松。这些电视剧不仅会在电视上播放,在播出后的一定时间内,还会在电视台的网站上免费公开。如果你购买了视频服务的付费会员,则随时可以在网络上观看过去的经典电视剧或最新的电视剧。视频网站有很多,如Netflix、Hulu、Amazon Prime等,但各个网站都有其自己的特色,有的主要播放电视剧,有的动画资源丰富,有的则主攻电影。这些视频网站大多设有免费使用期间,可以先尝试使用服务,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会员。

如果想要通过看电视剧学习日语,则需要注意,如果是以古代日本为主题的电视剧,其中的日语表达则多为过去的说法。而刑侦剧或医疗剧等以特殊行业为舞台的电视剧,则包含了许多难懂的专业词汇。如果是以地方城市为舞台的电视剧,则其中可能会使用方言。因此,一开始最好选择描写日常生活的现代电视剧。

如果使用视频网站观看电视剧,有时可以选择显示英语或日语字幕,可以在字幕的帮助下,通过看电视剧学习日语。

 

Ⓒthe Japan Foundation


\(^o^)/

本期的内容就到这里啦,为推出更多的活动,我们正在给大家准备更为精美和丰富的礼品!敬请期待~

『いろどり』初級2の該当課

第十七課 日本語が前より話せ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

1. 日本の生活にはなれましたか?
2. 知らないことばが多くて大変でした
3. 近況報告のメッセージ

「いろどり」相关的咨询,请联系↓

   ☞ irodori@jpfbj.cn(担当:浦井、刘)

★下载☞ https:/www.jpfbj.cn/irodori/

(点击页尾阅读原文跳转)

往期内容

初级1合集版

https://www.jpfbj.cn/irodori/resources/pdf/Y_Tips_All.pdf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入门合集版

https://www.jpfbj.cn/irodori/resources/pdf/X_Tips_All.pdf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是日本唯一一所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综合性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专门机构。1994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北京事务所成立。为加深中日两国相互理解,基于以上理念,本中心在中国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及事业。主要活动分为文化艺术交流、日语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三个领域。 

更多活动信息
官网http://www.jpfbj.cn微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微信(ID:jfbeijing)

 

#『いろどり』日本生活TIPS 54:~比之前能说更多日语了~#

#『いろどり』日本生活TIPS 54:~比之前能说更多日语了~#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推出了新教材《いろどり:生活中的日语》。该教材主要面向在日本工作、生活的人群。通过该教材,大家可以学习到贴合现实生活的日语,并应用于实践。关于本教材文字内容和音频,可通过以下网址全部免费下载→

#“日本研究之窗・文学2”系列讲座已提供在线阅览#

#“日本研究之窗・文学2”系列讲座已提供在线阅览# 本中心自2020年8月开始播出“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以来,受到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普遍欢迎。因此我们将已经播出过的讲座内容(文字讲稿及音频文件)重新发表在本中心的网站上,以供感兴趣的网友们学习和浏览。

此次我们在原网页中加入了“文学2”系列的讲座内容,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随时阅读和收听。网址→网页链接

现已发布内容一览→“日本研究之窗・文学2”系列讲座已提供在线阅览

“日本研究之窗・文学2”系列讲座已提供在线阅览

  本中心自2020年8月开始播出“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以来,受到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普遍欢迎。因此我们将已经播出过的讲座内容(文字讲稿及音频文件)重新发表在本中心的网站上,以供感兴趣的网友们学习和浏览。

  此次我们在原网页中加入了“文学2”系列的讲座内容,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随时阅读和收听。

网址如下:
https://www.jpfbj.cn/sys/?p=5425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现已发布内容一览:

日本研究之窗 —— 系列讲座(文学) 题目及主讲人

题目 主讲人
第一讲 女性天皇的上代文学 王凯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二讲 源氏物语的世界(第一部分) 张龙妹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第三讲 源氏物语的世界(第二部分) 张龙妹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第四讲 日本中世文学的特征及其反映 韦立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亚文化研究中心
第五讲 日本近世俗文学视野中的叙事文学 周以量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第六讲 芥川龍之介文学的魅力 秦刚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第七讲 竹内好与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会” 徐静波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第八讲 加藤周一与日本战后文学批评 翁家慧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日本研究之窗 —— 系列讲座(戏剧)题目及主讲人

题目 主讲人
第一讲 中日先行艺能的交流、融通与变异 麻国钧 中央戏剧学院
第二讲 日本能乐——‘能’和‘狂言’的鉴赏与研究 左汉卿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
第三讲 三合一的古典木偶戏——文乐 李玲 中国艺术研究院
第四讲 传统与创新并举的古典戏剧——日本歌舞伎(上) 李玲 中国艺术研究院
第五讲 传统与创新并举的古典戏剧——日本歌舞伎(下) 李玲 中国艺术研究院
第六讲 中国近代戏曲与日本——京剧走向海外和京剧史研究

的开端(上)

李莉薇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第七讲 中国近代戏曲与日本——京剧走向海外和京剧史研究

的开端(下)

李莉薇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第八讲 中日现代演剧交流——以日本新派剧、新剧和左翼戏剧

对中国戏剧的影响为中心

刘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第九讲 20世纪80-90年代的中日戏剧交流 于黛琴 国家话剧院
第十讲 从地下演剧到走向世界——蜷川幸雄与铃木忠志的戏剧轨迹 方军 上海戏剧学院

 

日本研究之窗 —— 系列讲座(哲学/思想)题目及主讲人

题目 主讲人
第一讲 日本神道伦理 牛建科 山东大学
第二讲 孟子思想在日本为什么不受欢迎? 郭连友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第三讲 浅谈妈祖在近世日本的神道化 吴伟明 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
第四讲 日本武士道的虚像与实像 唐利国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日本研究之窗 —— 系列讲座(文学2) 题目及主讲人

题目 主讲人
第一讲 日本现代文学的一个“神话”

——有关“私小说”概念的诸般言说

魏大海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第二讲 《生出的烦恼》与有岛武郎的

“仁爱”精神

刘立善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
第三讲 永井荷风,孤绝的遁走者 谭晶华 上海外国语大学
第四讲 川端康成文学之美 周阅 北京语言大学
第五讲 文学史重构视域下的黄瀛诗歌 杨伟 四川外国语大学
第六讲 大江健三郎文学

——在鲁迅的文学之光引导下前行

许金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是日本唯一一所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综合性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专门机构。1994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北京事务所成立。为加深中日两国相互理解,基于以上理念,本中心在中国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及事业。主要活动分为文化艺术交流、日语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三个领域。 

更多活动信息
官网http://www.jpfbj.cn微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微信(ID:jfbeijing)

 

#海外日本研究推介第二篇:从“了解日本”到“让世界了解日本”…

#海外日本研究推介 第二篇:从“了解日本”到“让世界了解日本”——美国日本研究概况# 本中心特此为您推出由中外学者撰写的海外日本研究概况以及日本以外的日本研究者的著作书评,以期促进中国学者与日本以外的日本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第二篇:从“了解日本”到“让世界了解日本”——美国日本研究概况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讲师 丁诺舟】→海外日本研究推介 第二篇:从“了解日本”到“让世界了解日本”——美国日本研究概况收起

海外日本研究推介 第二篇:从“了解日本”到“让世界了解日本”

本中心特此为您推出由中外学者撰写的海外日本研究概况以及日本以外的日本研究者的著作书评,以期促进中国学者与日本以外的日本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

 

第二篇:从“了解日本”到“让世界了解日本”

——美国日本研究概况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讲师

丁诺舟

作者介绍:

丁诺舟,1987年生,南开大学世界史博士,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讲师,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日本社会史。发表有《日本江户时代的政治贿赂与幕府的应对》《从仪式到教育 江户时代武士阶层身份认同感的形成》等论文十余篇,译著有《从江户到东京:小人物们的明治维新》,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6月。

  2020年,索尼旗下工作室Sucker Punch Productions推出了以镰仓武士抵御蒙古帝国入侵为题材的作品《对马岛之鬼》,鲜活而深刻地描绘了战乱中武士、民众、甚至盗贼的生活境遇,荣获了多项年度大奖。面对铺天盖地的蒙古大军,对马岛地头武士志村高呼,“传统、勇敢、荣耀,此为吾等之道(習わし、武勇、誉れ、それが我らが道だ)”,这一名言想必令众人心情为之澎湃。然而,细致观察志村的脸部动作可以发现,他的口型对应的并非日语,而是英语的“Tradition、courage、honor, they are what make us”。的确,这部深得黑泽明精髓,被誉为理解日本武士精神的佳作,却是出自美国团队之手。这支地处华盛顿州的制作团体之所以能够将异国的历史文化如此传神地传递给世界,一方面源于其与日本学界的积极交流,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美国本土拥有深厚而全面的日本学研究积淀。

『ゴーストオブツシマ』、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2020年、スクリーンショット

自近代以来,日美两国的关系可谓剪不断理还乱。佩里舰队的来访将日本拉入近代世界的汪洋,而二战后美国主导的民主化进程又在很大程度上构建了今日日本国家的基础。正因为日美两国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深入了解对方国家成为两国共同的迫切需求。承担了解对方国家这一重任的,往往是学者群体。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就是美国学者试图了解日本的典例。虽然该书受语言与资料所限,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但却无疑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提供了了解日本文化的窗口。

时至今日,美国依然拥有众多将日本作为主要或唯一研究对象的专业学者。根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最新统计数据,北美地区共有日本学研究者1621名,其中美国学者占据了绝大部分,总人数为全世界最多。这些学者主要任职于大学、图书馆及各级研究机构中,研究领域十分广泛。

为了细致观察美国日本研究的状况、趋势与变化,在国际交流基金北京文化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于2017年9月派遣了代表团前往美国,获得了实地考察的难得机会。

赴美初日,一行首先访问了哈佛大学赖肖尔日本研究中心。哈佛大学位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的剑桥市,是常青藤盟校成员之一,也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而赖肖尔日本研究中心(RIJS)又是哈佛大学历史最久的研究中心之一,可谓古上加古。赖肖尔日本研究中心以推进日语教学和日本研究为主要职责,借此促进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研究的广泛交流,激发美国学术界与民众对日本及美日关系的兴趣,从而加强两国之间的联系。该中心始建于1973年,前身为赖肖尔任职的日本研究所。1985年,为纪念赖肖尔退休而添加冠名。目前,赖肖尔日本研究中心有专职研究人员33名,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学者来自日本,研究领域涉及宗教、文化、艺术、建筑、语言、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律、医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众多领域,其涵盖范围之广令一行人无比惊叹。

现任所长是从事日本社会学研究的玛丽·C·布林顿(Mary C. Brinton)教授。布林顿教授主要研究当代日本社会的性别不平等、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及社会人口学。她的研究结合了定性和定量方法,聚焦劳动力市场中体现的制度变迁及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布林顿教授非常重视原始数据的收集,曾在日本和韩国设计开展了多项社会调查、访谈和观察性研究。代表性作品有《后工业社会中的青年、教育和工作(Youth, Education, and Work in Postindustrial Societies)》《女性与经济奇迹:战后日本的性别与工作(Women and the Economic Miracle: Gender and Work in Postwar Japan)》等。

除社会研究之外,艺术研究是赖肖尔日本研究中心的一大特色。梅丽莎·麦考密克 (Melissa McCormick)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艺术与文学的关系、视觉叙事形式以及艺术与社会思想史的融合。她的处女作《土佐光信和中世纪日本的绘卷》提出,在15世纪左右出现一种新的象形文学样式,艺术家土佐光信和文人朝臣三条西实隆是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将现实与虚构交杂,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麦考密克教授此后撰写了多篇文章,聚焦“白描”叙事绘画,试图重建中世纪晚期女性读者、作家和艺术家的阐释。麦考密克教授认为,白描是女性创造性表达的重要空间。目前,她正在进行有关“源氏物语”的研究与译介工作,出版了十多本相关书籍。除学术研究之外,麦考密克教授还是活跃的策展人。2019年,在疫情爆发之前,她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策划了国际展览“源氏物语:日本经典之光”。

除了文学可以表现艺术外,建筑也是艺术的重要载体。艺术与建筑史教授由纪夫·利皮特(YUKIO LIPPIT)则是一位频频获奖的学术精英,其研究兴趣集中在中世(1200-1600)和近世(1600-1868)的日本绘画与建筑。他的著作《绘画的国度:日本十七世纪的狩野画派(Painting of the Realm: The Kano House of Painters in Seventeenth-Century Japan)》获得了美国学院艺术协会颁发的查尔斯·鲁弗斯·莫雷图书奖和亚洲研究协会颁发的约翰·惠特尼霍尔图书奖。其论文“中世日本水墨画的模式和礼仪:1495年雪舟的泼墨风景(Of Modes and Manners in Medieval Japanese Ink Painting: Sesshū’s Splashed Ink Landscape of 1495)”获得了美国艺术协会的亚瑟·金斯利·波特奖。目前,利皮特正在撰写一部关于中世日本水墨画的专著,定题为《幻境(Illusory Abode)》,同时还进行着针对阿修罗雕塑、足利收藏品、长谷川等伯的绘画、伊势神社、僧画家雪村周继等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展开研究。

如果说哈佛大学的日本研究侧重研究领域的广泛性与深入性,那么耶鲁大学的日本研究则以强大的传播性与交互性见长。访美的第二天,一行人便亲身领略了耶鲁大学的影响力。

耶鲁大学坐落于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是全美第三古老的大学,与哈佛大学同属于常春藤联盟。哈佛大学与耶鲁大学相距150英里,乘汽车只需2小时左右,却很难找到合适的轨道交通工具,汽车之国确实名不虚传。

东亚研究会(CEAS)是耶鲁大学日本研究的中心。该研究会成立于1961年,传承耶鲁大学东亚研究的悠久传统,旨在培养中日韩研究相关的学者,为跨学科交流提供平台,从而促进东亚优秀教育、研究和知识交流。60年来,该研究会通过课程、讲座、研讨会、学术会议等诸多方式,面向校内校外的学者、学生宣传东亚文化。东亚研究会拥有25名核心教师和20名语言教师,横跨耶鲁大学的12个学院,是耶鲁大学涉及面最广的研究项目之一,每年提供大约150门东亚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而日本研究的专家大多聚集于此。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重视对日本文化的宣传是一行人感受到的耶鲁大学的最突出特征。造访耶鲁大学时,适逢其主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明治维新150年:社会变迁与政治意义(The Meiji Restoration and Its Afterlives: Social Change and the Politics of Commemoration)”,除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美国名校外,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等日本顶尖高校与科研机构均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关注社会变迁与政治记忆两大传统话题,细化研究细节,一方面关注物质层面,围绕“海洋”“森林”等自然物质,探讨社会变革期人与自然间交互关系的变化;另一方面则专注社会细节,从性别、迫害、创伤等微观领域重新审视明治维新的功过。

一般而言,海外的日本学研究主要关注政治外交及现当代社会问题,较少对中世近世社会的细节问题进行分析。然而,在此次学术会议上,美国学者可以就近世的细节问题与日本学者“同场竞技”,其根源在于长期的研究积淀与丰富的跨国交流,而耶鲁大学东亚研究会则是日本近世社会研究的重要根据地,其教授法比安·德里克斯勒(Fabian Drixler)主要研究江户与明治时代的人口、社会和文化史,关注杀婴及其伦理基础、死产和现代日本的国家、佛教网络和国内移民、近代日本早期的可持续发展史、饥荒和风险管理等诸多领域。著有《东日本杀婴现象和人口增长,1660-1950》(mabiki: infanticide and population growth in eastern japan, 1660-1950)《武士与日本的和平文化》(samurai and the culture of japan’s great peace)等。丹尼尔·博茨曼(Daniel Botsman)教授则主攻江户、明治时期的社会史,关注惩罚和权力在日本近代社会中的作用。博茨曼的著作包括战后著名外相大来佐武郎回忆录的英译本《经济外交中的生活》(Okita Saburo: A Life In Economic Diplomacy),以及研究16世纪到20世纪惩罚与权力在社会形成中作用的作品《现代日本的形成过程中的惩罚与权力》(Punishment and Power in the Making of Modern Japan)。目前,博茨曼主要研究西方的奴隶制和奴隶解放运动对19世纪下半叶日本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对日本受歧视部落民的影响。

如前文所提到的,“传播”是耶鲁大学日本研究的重要关键词,除了将日本文化在英语圈传播外,耶鲁大学的学者还注重日本文化内部的传播机制。亚伦·格罗(Aaron Gerow)将电影电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关注日本的现代文学、流行文化,擅长从电视、电影及其主要视听群体中获取解读社会的思路。亚伦热爱日本电影,在日本度过了近12年光阴,曾在横滨国立大学担任副教授,期间还参与了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的众多工作。亚伦发表了大量英语、日语和其他语言的论文,主题涉及日本早期电影、电影和电视理论、当代导演、电影类型、电影审查制度、文学和漫画、殖民时代的韩国电影和电影表现等。著作有《疯狂的一页:1920年代日本的电影与现代性》(A Page of Madness: Cinema and Modernity in 1920s Japan)《日本现代性的愿景:1895-1925年电影、民族和观众的表达》(Visions of Japanese Modernity: Articulations of Cinema, Nation, and Spectatorship, 1895-1925)等。目前,亚伦正在尽平生之学,试图撰写一本关于日本电影理论史的著作。无独有偶,蒂莫西·昂维尔扎特·戈达德(Timothy Unverzagt Goddard)主要研究17世纪以来的日本文学,关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现代性、城市空间与帝国理念,主要采用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日本文学。戈达德目前主要分析文学作品中展现的帝国时期东京的样貌,重点关注1923年关东大地震和 1945年东京大空袭这两个灾难时期。通过比较阅读日本、中国台湾和韩国作品中的地图、照片、电影、插图和木版画,戈达德将这些文学地理学与现代城市生活的丰富视觉文化相关联,绘制殖民地和大都市之间的联系,认为东京既是日本皇权的象征中心,也是研读东亚近代性的关键地点。

良好的传播离不开新技术、新媒体的辅助。东亚语言文学住友教授爱德华·卡门斯(Edward Kamens)的研究范围涵盖从早期到19世纪的日本文学,特别是奈良、平安和镰仓时代的诗歌和散文。主要著作包括《和歌与物,和歌为物》(Waka and Things, Waka a s Things)《日本传统诗歌中的歌枕、典故和互文性》。但是,爱德华教授的过人之处在于活用ICT技术,对传统资料进行加工,并提供给全世界的研究者使用。在耶鲁大学数字人文实验室和耶鲁大学东亚研究委员会的资助下,爱德华与国际学者、策展人、保护团队共同策划了“Tekagami-jō”计划,将贝内克珍本手稿图书馆的手稿进行数字采样,并上传至网络搜索。目前这一计划以基本成型,网站业已上线。目前,爱德华教授正在撰写《新剑桥日本史》中平安时代宫廷文学一章,以及《源氏物语》的内在、外在及诗意的论文。

提到耶鲁大学,很多人会立刻想到耶鲁大学的公开课。的确,以卡根教授(Shelly Kagan)的“死亡哲学”为代表的耶鲁大学公开课红遍了世界各国,不仅提高了耶鲁大学在一般民众中的知名度,而且让深藏书斋的知识传入寻常百姓家。在通过YouTube等网络平台发表公开课,进而传播与普及日本文化知识上,法比安·德里克斯勒等研究者都是行家里手,他们的主要研究成果往往以授课、对谈的形式上传至耶鲁大学的官方频道,一劳永逸地为全世界对日本文化感兴趣者服务。可以说,网络公开课构成耶鲁大学“传播”特征的重要要素。

Fabian Drixler: Infanticide in Japan,Yale University Youtube Channel

参加耶鲁大学举办的学术会议的另一大收获,是结识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日本研究者。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在会上的学术报告令一行人印象深刻,因而访问的下一站便理所当然地被定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院(EALAC)。哥伦比亚大学位于纽约的曼哈顿,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五所大学之一,也是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大学之一。其东亚研究院长期以来被称为东亚历史、文学、文化、宗教和语言研究的领头羊,靠中、日、韩等亚洲国家的语言文化研究起家,在发展中逐渐拓展研究领域。2005年新增藏语与西藏研究,2017年新增越南文化、历史和语言研究,其藏语与西藏研究很快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的招牌研究领域。东亚研究院的语言教学与研究并非面向商务、翻译等实用性领域,而是面向文化研究的专业性语言传习。在日语教学中,日语文言、变体汉文等非日常性内容同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东亚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主要以史学家、文学学者和宗教学者为主,近年来又新增了电影、视觉文化和媒体研究方面的专家,因而将研究领域扩展至科学史、环境研究、全球历史、人类学和社会学等诸多领域,研究时段则囊括了古代、中世、近世与近现代的全部时段。从人员构成而言,宗教与技术是哥伦比亚大学最为关注的两个领域。

宗教研究是东亚研究院的重要研究领域。伯纳德·福尔(Bernard Faure)教授关注中世日本的神明观、佛陀史、以及佛教与神经学的关系,聚焦禅宗与密宗。其研究受人类史学和文化理论影响极深,关注正统与异端的建构、佛教的信物崇拜、图像学、性与性别等主题。目前,伯纳德主要研究密教的神话仪式系统与中世日本信仰的关系,目前正在编写一本关于日本神与恶魔的书。主要著作有《否认的力量:佛教、纯洁和性别(The Power of Denial: Buddhism, Purity, and Gender)》《权力的愿景:中世日本佛教之想象(Visions of Power: Imagining Medieval Japanese Buddhism)》《直接的修辞:对禅宗佛教的文化批判(The Rhetoric of Immediacy: A Cultural Critique of Chan/Zen Buddhism)》等。有佛教研究则必有神道研究,迈克尔·科莫(Michael Como)的专业领域为从飞鸟到平安时代早期的日本宗教史,从信仰传播的角度出发,专攻仪式与神灵观念在日本的传播、地方宗教传统、城市化与神学创新的关系。目前,迈克尔特别关注传播到日本列岛的中国与韩国的神灵与仪式,特别是宗教所带来的技术传播,认为汉字、养蚕和驯马文化的传入是宗教仪式与政治行为共同造成的结果。其主要著作有《编织与捆绑:传入古代日本的神明(Weaving and Binding: Immigrant Gods and Female Immortals in Ancient Japan)》《圣德:日本佛教形成中的种族、仪式和暴力(Shōtoku: Ethnicity, Ritual and Violence in the Formation of Japanese Buddhism)》等。目前,迈克尔正在撰写一本关注8世纪至9世纪日本宗教表现、解释的物质性与城市化之关联的专著。

技术史是东亚研究院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保罗·克莱特曼(Paul Kreitman)主攻环境史、商品史和科学技术史,与现实问题联系紧密,这得益于其丰富的现场经验与敏锐的观察力。他曾在东京三菱日联证券担任碳中和顾问,考察了大东京地区粪便处理的进展,重点关注 20世纪粪便肥料的淘汰过程,著有《羽毛、肥料和自然状态:信天翁在美日边境的用途(Feathers, Fertilizer and States of Nature: Uses of Albatrosses in the U.S.-Japan Borderlands)》。目前,保罗正在撰写有关北太平洋资源开采、自然保护和国家形成之间关系的专著。

大卫·卢里(David Lurie)则关注近世日本的语言技术(书写系统和读写能力),研究领域涉及近世文学和文化史、中国文学、历史和技术著作的受容、词典和百科全书的发展、语言思想史、神话等。其成名作《读写之国:早期日本与书写的历史(Realms of Literacy: Early Japan and the History of Writing)》以平安时代日本书写系统的发展为主题,获得莱昂内尔·特里林奖。其他著作还有《“日语书写的发展” 手稿的形式:写作系统如何以及为何发生变化(“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Writing,” in The Shape of Script: How and Why Writing Systems Change)》等。目前,大卫正在撰写一部全新的学术专著,暂定名为《天皇的梦想:阅读日本神话(The Emperor’s Dreams: Reading Japanese Mythology)》。

在告别了哥伦比亚大学之后,一行人告别了气候宜人的东北部地区,乘飞机横跨2000余英里,前往充满别样风光的亚利桑那州。亚利桑那州位于美国西南部,毗邻墨西哥,气候较为干旱,以柱状仙人掌为州花。前往亚利桑那的目的自然不是为了欣赏仙人掌或品尝墨西哥料理,而是因为这里有著名的亚利桑那大学。亚利桑那大学成立于1885年,是一所拥有超过4万在校生的大规模公立大学,也是美国最重要的公立大学之一,也是公立常青藤联盟校之一。亚利桑那州的亚利桑那谷地区与硅谷齐名,以高新产业著称,亚利桑那大学自然也以光学、宇宙科学的高新研究著称。然而,为这些高新技术研究提供思想指导与素养教育的则是人文研究学科。亚利桑那大学设有人文学院,虽然没有专门的日本研究院,但日本研究者大多集中于东亚学系(East Asian Studies)。与之前访问的三所私立大学相比,亚利桑那大学的日本研究更加注重时效性与实用性,其中以翻译学与社会语言学见长。

特别令人激动的是,著名翻译家詹姆斯·菲利普·加布里埃尔(James Philip Gabriel)正就职于亚利桑那大学。詹姆斯主攻近现代日本文学史,特别关注三浦绫子的著作、基督教和日本当代小说。但是,让他博得盛名的无疑是对村上春树作品的翻译。詹姆斯翻译出版了村上春树的六部小说、三部短篇小说集、两部非小说作品以及村上发表在杂志上的短篇小说。其中,《海边的卡夫卡》被《纽约时报》选为 2005 年十佳书之一。此外,他还翻译了岛田雅彦、黑井千次、吉村昭、大江健三郎、桐野夏生、吉田修一等众多作家的小说,产量之高令人惊叹。除译著外,他也发表了大量文学研究专著,例如《疯狂的妻子和岛屿之梦:岛尾敏雄和日本文学的边缘(Mad Wives and Island Dreams: Shimao Toshio and the Margins of Japanese Literature)》《精神问题:现代日本文学中的超验(Spirit Matters: The Transcendent in Modern Japanese Literature)》。目前,他正在翻译直木奖和日本书店奖获奖作品《蜜蜂与雷霆》。

除了詹姆斯这位明星成员外,亚利桑那大学的年轻日本学者同样值得关注。玛格丽特·坎普(Margaret Camp)主攻社会语言学、社会语音学、实验语音学、性别、语言意识形态和第二语言教学,擅长通过性别的视角研究日语中性别和语言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日本同性恋女性和异性恋女性的语言差异。而更具特色的是约书亚·施拉谢特(Joshua Schlachet)的研究,他专攻国际比较食品研究、科学和健康史、书籍出版传播史、物质文化和手工艺以及荷日交流史,主要关注18至19世纪的食物和营养文化史。目前,约书亚主持研究项目“滋养生命:近代日本早期的饮食、身体和社会”,重点研究饮食“常识”对社会的影响,这些常识的成为一般人饮食生活的实用性指南,将良好营养概念扩展到了经济生产、身份等级乃至道德修养领域。

总体而言,美国的日本研究存在如下特征。第一,研究者人数众多,涵盖领域极为。美国拥有1600余名日本研究者,总人数在全世界可谓数一数二,而研究领域则涉及宗教、文化、艺术、建筑、语言、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律、医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众多领域,其全面性更是令人惊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存在着大量功利性、实用性较低的纯学术性日本研究,因而可以开辟出众多其他国家学者难以觅得的蹊径,诞生出大量新鲜有趣的研究课题。第二,与日本学者的交流频繁,在细节研究上不输给日本本土学者。得益于美国与日本政府间大量的共同研究资助项目,美日两国间在众多学科中保持着紧密的学术交流关系,日本研究自然也不例外。正如哥伦比亚大学主办的“明治维新150年”学术会议所展示的那样,长期性、常规性的跨国学术交流使得美日两国的日本研究较少存在认知鸿沟,学术范式与视角获得了共同性,因此可以在同一学术语境下探讨问题。第三,美国学者积极代替日本对外发声,宣传日本文化。美国的日本研究不仅会为己所用,还会通过书籍、报纸、电影、游戏、乃至YouTube等网络媒体,积极对第三国进行宣传,将“了解日本”升华为“让世界了解日本”,这种“反客为主”的姿态无疑是美国的日本研究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最大特征。第四,使用自身既有的价值体系解释日本。虽说美国是日本文化的积极宣传者,但其本质依然是基于西方价值观的解释,是用西方逻辑合理化后的日本文化。在涉及性别、宗教、自然观、文字教育等研究领域,这一现象尤为突出。在上述领域,西方与东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而美国的日本研究者在对日本进行本体研究时,往往能够准确把握文化差异。然而,当进入文化宣传领域时,则或多或少会呈现出将日本文化进行“西式合理化”的倾向。无疑,这种西式合理化是基于宣传目标的认知与价值体系,通过贴近宣传对象的认知水平来促进其理解日本文化。然而,这种西式合理化毕竟不是还原。对于东方的日本研究者而言,在参考吸收西方同行的作品时,辨别、分析这种西式合理化要素显得尤为重要。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期待下一期。

海外日本研究推介系列预告(拟定)

第一篇 “霍格沃兹”的日本学——英国日本研究概况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 丁诺舟讲师

 

第二篇 从“了解日本”到“让世界了解日本”——美国日本研究概况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 丁诺舟讲师

 

第三篇 欧洲的日本研究

柏林自由大学(德文: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 Verena Blechinger-Talcott教授

 

第四篇 美国对日本文化的“西式合理化”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 丁诺舟讲师

 

第五篇 如何用数理分析阐释日本特质:《世袭与民主》介评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贺平教授

 

第六篇 以数论政:若干日本政治研究数据库简介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贺平教授

 

第七篇 多重方法与国际比较下的概念论证:丹尼尔·阿尔德里奇的灾难叙事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贺平教授

 

第八篇 平安朝文学与日本民族主义——评Thomas LaMarre的 Uncovering Heian Japan: an Archaeology of Sensation and Inscription《发现日本平安朝:感官与书写的考古学》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文系 倪锦丹博士生导师

 

第九篇 日常莫辩,理论何为:《生成自我》的价值与启示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贺平教授

 

第十篇 政治民族志的经典之作:回眸《日本式选举运动》的学术史意义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贺平教授

 

第十一篇 《The Anime Ecology》A Genealogy of Television, Animation, and Game Media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文系 倪锦丹博士生导师

 

第十二篇 作为世界文学的《源氏物语》——法国的《源氏物语》翻译项目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张龙妹教授

 

第十三篇 作为世界文学的《源氏物语》——亚瑟・威利英译《源氏物语》的日语回译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张龙妹教授

 

第十四篇 寄语中国的日本研究者

柏林自由大学(德文: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 Verena Blechinger-Talcott教授

 

计划每周一发布,敬请期待!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是日本唯一一所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综合性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专门机构。1994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北京事务所成立。为加深中日两国相互理解,基于以上理念,本中心在中国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及事业。主要活动分为文化艺术交流、日语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三个领域。 

更多活动信息
官网http://www.jpfbj.cn微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微信(ID:jfbeijing)

 

#(重播)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文学) 第一讲女性天皇的…

#(重播)日本研究之窗 —— 系列讲座(文学) 第一讲 女性天皇的上代文学# 我们推出“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为了让更多的读者受益,我们将分八期,每周四重播日本文学系列一,希望大家喜欢。【第一讲:女性天皇的上代文学 南开大学 外国语学院 王凯】 →(重播)日本研究之窗 —— 系列讲座(文学) 第一讲 女性天皇的上代文学收起

(重播)日本研究之窗 —— 系列讲座(文学) 第一讲 女性天皇的上代文学

*扫描或长按识别文末二维码可阅读本文的繁体字版文本。

 

我们推出“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为了让更多的读者受益,我们将分八期,每周四重播日本文学系列一,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讲:女性天皇的上代文学


南开大学 外国语学院 王凯

主讲人介绍:王 凯 南开大学 外国语学院 副教授 历史学博士,学术研究方向:日本古代史、日本古代文学,学术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日本古代木简的文学研究”(在研)2016,教育部基金“日本古代大陆移民的文学研究”(结项优秀)2011,学术论文:「常世は何処かー古代中国の江南地方を仮説としてー」中西进编:『東アジアの知-文化研究の軌跡と展望-』.新典社.2017年,「万葉盛宴と大陸移民」.辰巳正明編:『「万葉集」と東アジア』.竹林舎.2017年 等。学术任职:国际期刊《东亚文化研究》(ISSN 2423-8422)编委,中国日本史学会理事、中华日本哲学会理事,日本木简学会、上代文学会、日本史研究会、全国大学国语国文学会员。
日本文学发生于约三世纪初,至八世纪末平安迁都,此大约五百年间的文学被称为“上代文学” (じょうだいぶんがく)。
 
在上代文学所涵盖的历史区间内,尤其在王权继承的过程中,女性天皇是重要特征。日本古代史上先后出现了推古,皇极以及重祚后的齐明,持统,元明,元正和孝谦以及重祚后的称德,共计八代六位女性天皇。这些女性天皇不仅对天皇家王权的维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且与上代文学的产生、发展和成熟也有密切关系。
 
上代文学的形式有韵文和散文。韵文主要指诗歌,即汉诗与和歌(やまとうた)。现存的汉诗集以《怀风藻》(かいふうそう)(天平胜宝三年、751年)为最古,而和歌集则首推《万叶集》(まんようしゅう)(天平宝字三年、759年)。上代文学中的散文主要有《古事记》(こじき)(和铜五年、712年),日本官修国史之首《日本书纪》(にほんしょき)(养老四年、720年),和各地的古记录《风土记》(ふどき)(和铜六年、713年),而这些文献多成立于女性天皇执政时期。另一方面,上代文学中也包含了对女性天皇丰富的描写,或有她们的和歌,或有她们的散文,或有对她们的叙事,这也成为了研究女性天皇的重要资料。
 
总之,把上代文学称之为“女性天皇的上代文学”亦不为过。
一、佛教兴隆与文学记录
 
推古(すいこ)天皇是日本古代史上第一位女性天皇。613年,得到苏我氏支持而即位的推古在宫廷宴请苏我马子等群臣时,留下了其称赞苏我氏的能力与忠心的唯一一首和歌(记纪歌谣103)。
 
推古朝的政治特点之一便是弘扬佛教。594年,推古发布佛教兴隆诏书,奠定了佛教在政治中的地位。佛教政策的推进者是推古朝另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厩户皇子(うまやとのおうじ),即圣德太子(しょうとくたいし)。关于圣德太子的传说很多,以下一则或对我们理解佛教与文学以及当时如何记录文学有所启示。
 
据《日本书纪》的记载,推古二十一年(613年)十二月,圣德太子在片冈见到饥饿将死之人,就施舍给他衣服饭食,且吟歌感叹。次日,太子派人前往看望,见饥饿者已死,便下令将其埋葬。数日后,太子对身边亲近说,前日所见不是凡人,便派人前往打开墓葬查看。结果墓穴空空,唯有那人放在棺木上叠好的衣服。于是,世人感叹,圣人知圣人也。成书于平安初期的《日本灵异记》(にほんりょういき)也有类似的描述,但稍有不同的是,饿死者“唯作歌书以立墓户”,表示对圣德太子的感恩。
 
这一细微的差异其实有着重要的意义。今天当我们研究日本古代文史时,木简(もっかん)已经是必不可少的资料了。有学者将在两尺长的木片上以一字一音的形式,单行书写和歌的木简称之为“歌木简”(うたもっかん)。参照《日本灵异记》中“作歌书写并立于墓户”的叙述,我们不难推测,当时人们将和歌书写在木简上,并直立放置的使用情景。这为研究木简的使用以及和歌与佛教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佛教兴隆与上代文学,尤其是与和歌文学的结合,在推古朝时已经逐渐兴起了。
 

▲ 法隆寺

二、上代文学投影中的畸形母爱
 
于642年即位的皇极(こうぎょく)天皇在乙巳之变(いっしのへん)中实现了日本历史上天皇第一次生前让位,又在经历了孝德(こうとく)朝(645年-654年)大化改新以后,于655年实现了第一次重祚而成为齐明(さいめい)天皇。有学者认为皇极是在乙巳之变这场宫廷政变中被迫退位的。然而,作者认为皇极勇于“创造”生前让位和重祚这两项重要制度的理由仅有一条,那就是成全自己的长子——中大兄皇子(なかのおおえのおうじ),即天智(てんじ)天皇即位,并助其树立自己的王统。
 
凭心而论,中大兄皇子是一位有勇无谋,行事鲁莽的青年。他发动政变,暗杀大臣,造成政治动荡;他不顾大化改新之成效,强行还都飞鸟,逼死天皇孝德;他误判形势,卷入半岛纷争,以致在白村江一败涂地。种种失误,让他一次又一次与天皇位失之交臂。
 
然而,作为母亲,皇极(齐明)却一直不离不弃。为保护爱子,她在乙巳之变后创造生前让位机制;后又再登皇位以待天时;最后御驾亲征,客死他乡。皇极是天皇,她更是一位母亲。在孝德死后不久的658年11月,她立刻除去了中大兄皇子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孝德之子——有间皇子(ありまのおうじ)。有间皇子在临刑前吟诵和歌被收入《万叶集》,流传至今。
有間皇子自ら傷みて松が枝を結ぶ歌二首
 
岩代の 浜松が枝を 引き結び ま幸くあらば またかへり見む(巻二・141)
钱韬孙译:磐代之松,兹结其枝;苟我有幸,还复见此!
 
家にあれば 笥に盛る飯を 草枕 旅にしあれば 椎の葉に盛る(巻二・142)
钱韬孙译:家居之食,盛饭有笥;枕草在途,椎叶载粢。
从第一首的渺茫希望到第二首的彻底绝望,有间皇子感慨自己的命运数奇和齐明的冷酷无情,实在令人唏嘘。
 
而与有间皇子的作歌中映射出的那个齐明相比,因思念死去的孙儿而凄惨悲凉的齐明又不禁让人怜悯。658年,齐明的长孙建王夭折,齐明吟诵挽歌三首(记纪歌谣116、117、118)。同年十月,在前往温泉疗养的途中,齐明又想念起死去的孙儿而“怆尔悲泣,乃口号”作歌(记纪歌谣119、120、121)。
 
有间皇子之变与建王夭折相差不过一月,但是齐明为儿铁石心肠,为孙热泪盈眶,仿佛判若两人。
 
661年,齐明不顾风烛残年而强行御驾亲征,并客死他乡。在大军发往九州前线途中,万叶歌人额田王(ぬかたのおおきみ)代为作歌如下:
熟田津に 船乗りせむと 月待てば 潮もかなひぬ 今は漕ぎ出でな(巻一・8)
钱韬孙译:驾言乘舟,熟田之津,俟月既生,汐涨海滨,鼓楫迈矣,今当其辰。
这首雄壮的军歌体现了齐明视死如归的豪情,而老母亲爱子情深不禁让人感到一丝悲怆。
 

▲ 飞鸟(大和三山)

三、忧虑的天皇与繁荣的文化
齐明舍身为子并没有改变中大兄皇子率领下的倭国大军在白村江之战中惨败的命运。此后,倭国进入临战体制,直至经历壬申之乱(じんしんのらん),天智之弟大海人皇子(おおあまのおうじ)即位成为天武(てんむ)天皇后,日本列岛内的局势才逐步稳定下来。
 
天武死后,皇太子草壁皇子(くさかべのおうじ)因为体弱多病而英年早逝。为了维持天武王统,皇后登基,成为第三位女性天皇——持统(じとう)天皇。持统一方面致力于树立天武的正统权威,将天武歌颂为“神”(神にしませば);另一方面,竭力维护天武-持统的王统。据《怀风藻》葛野王传记载,持统力排众议,将皇位传给了草壁的遗孤——轻皇子(かるのおうじ),即文武(もんむ)天皇。696年,持统让位,成为太上天皇。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年轻即位的文武天皇继承了父亲草壁皇子羸弱的体质,在与父亲几乎同岁时早逝。临终前,文武让位于母亲阿闭皇太妃,后者即位成为元明(げんめい)天皇,以等待文武的遗孤——首皇子(おびとのおうじ),即圣武(しょうむ)天皇长大成人。
元明的即位打破了一直以来女性天皇人选须为皇后的惯例,因此,作为“中继”的元明天皇自然内心感到不安。元明不仅在即位宣命中搬出自称是其父天智天皇制定的“不改常典”以强调自己的即位正统性,而且在即位大典时也流露出了惴惴不安。据《万叶集》记载,
和銅元年戊申
天皇の御製
ますらをの 鞆の音すなり もののふの 大臣 楯立つらしも (巻一・76)
钱韬孙译:壮士臂皮鞆,击响闻宫院,轸怀大将军,讲武列盾干。
御名部皇女の和へ奉る御歌
我が大君 物な思ほしそ 皇神の 副へて賜へる 我がなけなくに (巻一・77)
钱韬孙译:吾王其毋忧,在兹非无某,此身神祖授,所以从君后。
面对妹妹元明的不安,姐姐御名部皇女(みなべのおうじょ)通过和歌对答告诉她“无需多虑,天皇位是神赐的,且有我这位姐姐在你身边”。稳重大气的御名部皇女给了元明不少安慰,也体现了两人姊妹情深的一面。
或许元明认为自己作为天皇的正统性不足,试图以文化事业来巩固统治权威,因此元明朝的文化事业成绩是显著的。《古事记》的完成,《风土记》的编撰以及元明万叶都集中出现在元明朝。元明天皇于灵龟元年(715年)让位于自己的女儿,文武天皇的妹妹——冰高内亲王(ひだかないしんのう),即元正(げんしょう)天皇,以继续等待首皇子的成长。元正朝继承元明朝的文化事业,完成了六国史的第一部史书《日本书纪》。从《万叶集》和《怀风藻》的记载来看,迎来了一个君臣同乐,诗歌盛行,上代文学繁荣开花的时代。
 

▲ 平城宫遗址

四、天武王权的终焉与诗歌文学的大成
 
经过元明、元正两代女性天皇的不懈努力,神龟元年(724年)二月,元正终于让位于24岁的首皇子,圣武天皇登基,开始了其长达26年的治世,成为了奈良时代在位时间最长的天皇,孕育了绚烂的天平文化。
 
天平感宝元年(749年)七月二日,已经受戒出家,自称“三宝之奴”的圣武天皇以身体不堪日理万机为由让位于阿倍内亲王(あべないしんのう),这也是第一位被立为皇女的皇太子即位。由此,象征着天武系皇权正统的孝谦(こうけん)天皇诞生了。孝谦改年号为“天平胜宝”,日本古代律令国家迎来了四字年号的鼎盛期。
 
孝谦时代的文化事业中,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就是天平胜宝三年(751年)的《怀风藻》成书。这部日本现存最早的汉诗集的编者或为《唐大和上东征传》的作者淡海三船(おおみのみふね),他也是日本第二部正史《续日本纪》的编者之一,被认为是给“长屋王之变” (ながやおうのへん)平反之人。孝谦天皇即位的远因或可追溯到发生在天平元年(729年)的长屋王之变。若长屋王不被诬陷致死,就没有孝谦之母光明子立后,就更不会有孝谦天皇了。
 
孝谦的诞生在文学上的影响远不止于如此。据成书于11世纪的《荣花物语》(えいがものがたり)记载,万叶学者中西进认为天平胜宝五年(753年)孝谦下令群臣献上和歌,这或是编纂《万叶集》这一大型文化事业的起点。如此考虑,则《万叶集》也可以作为“敕撰集”。《万叶集》的编撰者大伴家持(おおとものやかもち)同年将自己所作和歌群献给了当时的右大臣——橘诸兄,并在歌群的最后附上了以下名歌。
うらうらに 照れる春日に ひばり上がり 心悲しも ひとりし思へば(巻十九・4292)
钱韬孙译:春日怡怡,仓庚高飞;心之哀兮,独自我思。
云雀悲鸣,显示了大伴家持对天皇亲政的没落和以藤原氏为中心的官僚机构的不满,暗藏着对孝谦朝政治的批判。如果以大伴家持天平宝字三年(759年)在因幡国国厅宴请国司郡司等时的作歌,
新しき 年の初めの 初春の 今日降る雪の いやしけ吉事(巻二十・4516)
钱韬孙译:献岁更新,今日初春,降兹瑞雪,弥益福臻。
作为《万叶集》成立的标志的话,那么这部包含着传世万代心愿的上代文学巨作则给孝谦朝画上了句号。
 
在此之前的天平胜宝八年(756年),圣武太上天皇死去,光明皇太后和孝谦天皇将圣武的遗爱之物捐于东大寺,形成了今天的正仓院宝物(しょうそういんほうもつ)。加之收录于正仓院文书内的文学作品,都成为了上代文学的衍生物,延续了奈良朝的文化。由此可见,孝谦朝对上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孝谦于天平宝字二年(758年)让位于大炊王(おおいおう),淳仁(じゅんにん)天皇即位。然而,光明皇太后死后,孝谦太上天皇与藤原仲麻吕(ふじわらのなかまろ)和淳仁对立,经藤原仲麻吕之乱后,又于天平宝字八年(764年)重祚成为称德(しょうとく)天皇。称德亲信僧侣道镜(どうきょう),并企图禅位于他,但最终计划破灭,称德也在没有指定继承人的情况下于宝龟元年(770年)死去,天武皇统至此断绝。不过,这一时期唐风文化更为盛行,神佛习合初现端倪,通往平安时代的大门已经缓缓开启了。
 

▲ 东大寺

【参考文献】
吉川真司:「律令体制の展開と列島社会」.上原真人など編:『列島の古代史 ひと・もの・こと8』.東京:岩波書店.2006年。
吉川真司:「法会と歌木簡」.『万葉集研究 36』.東京:塙書房.2016年。
井上光貞:「古代の女帝」.『井上光貞著作集 一』.東京:岩波書店.(初出)1964年。
钱稻孙译:《万叶集精选》.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2年。
王凱:「譲位の誕生」.『日本と東アジア:歴史の発見と文化の交流 国際シンポジウム予稿集』.北京.2019年
中西進:『うたう天皇』.東京:白水社.2011年。
感谢收听。下次将发表“源氏物语的世界”(上),由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张龙妹教授播讲,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继续收听。
日本研究之窗 —— 系列讲座(文学)
题目及主讲人
第一讲 “女性天皇的上代文学”
王凯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二讲 “源氏物语的世界”(第一部分)
张龙妹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第三讲 “源氏物语的世界”(第二部分)
张龙妹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第四讲 “日本中世文学的特征及其反映”
韦立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亚文化研究中心
第五讲 “日本近世俗文学视野中的叙事文学”
周以量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第六讲 “芥川龍之介文学的魅力”
秦刚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第七讲 “竹内好与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会”
徐静波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第八讲 “加藤周一与日本战后文学批评”
翁家慧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计划每周四发布,敬请期待!
阅读繁体版↓
https://www.jpfbj.cn/sys/wp-content/uploads/2021/12/wenxue1.txt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是日本唯一一所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综合性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专门机构。1994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北京事务所成立。为加深中日两国相互理解,基于以上理念,本中心在中国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及事业。主要活动分为文化艺术交流、日语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三个领域。 

更多活动信息
官网http://www.jpfbj.cn微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微信(ID:jf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