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召开第31届国际学术研讨会#2021年…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召开第31届国际学术研讨会# 2021年11月20日至21日,由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资助的第31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举行。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主任野田昭彦先生通过线上向会议发去了贺词。
  会议详情请见以下来自“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召开第31届国际学术研讨会

  2021年11月20日至21日,由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资助的第31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举行。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主任野田昭彦先生通过线上向会议发去了贺词。

  会议详情请见以下来自“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公众号的内容。  




2021年11月20日至21日,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于财大豪生酒店三楼柏林厅,举办了第31届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集体照)

本次会议以“全球政治变局中的中美日关系”为主题。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贺平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远教授和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主任野田昭彦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远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胡令远教授表达了对与会各方出席的衷心感谢和对本次会议取得丰硕成果的热切期望。表示明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中日双边学者可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交流,为促进中日关系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主任野田昭彦先生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野田昭彦主任表示,近三十多年来中日关系虽然起伏不定,但中日双方学界保持着良好的学术交流,为构筑和平友好的两国关系贡献力量。野田主任在预祝本次研讨会成功的同时,也表达了未来对线下参加学术会议的期待。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先生和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小原雅博教授发表特别演讲。特别演讲由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前驻文莱大使杨健研究员主持。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先生发表特别演讲)

杨洁勉先生就中美日关系挑战的战略分析和应对思路做出了精到的分析。他认为当前国际关系、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又一次来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三国关系举足轻重,影响着今后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三国应当主动进行战略思考和综合应对,推动三国关系逐步走上正轨,对整个国际关系产生积极和建设性的影响。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小原雅博教授发表特别演讲)

小原雅博教授在讨论中美关系时指出,当前两国关系处于1979年建交以来最底谷的状态,两国将在经济与价值观层面展开深刻竞争。他从中美关系存在对立风险和新冠疫情带来全球危机这两个维度,分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内涵。最后讨论了中美战略竞争影响下中日关系的走向,以及中日两国的应对政策建议。


接下来的基调演讲由上海市政府参事室参事、同济大学蔡建国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研究员和十三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人民中国》杂志社总编辑王众一先生分别做了基调演讲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研究员做基调演讲报告)

杨伯江研究员从“限制与超越”的角度分析中美日三国关系的规律性和局限性,并由此探讨日本的应对措施。近年来,作为美国的盟国,日本试图发挥软实力,以规避自身硬实力滑坡的风险,在中美博弈之中寻找符合自身利益的平衡点。他指出,中日关系不应局限于现有视野,应扩大物理空间,增加合作维度,从历史和文明的高度重新思考两国关系。

(十三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人民中国》杂志社总编辑王众一先生做基调演讲报告)

王众一先生以《人民中国》为案例,具体介绍了杂志在推进日本民众对华好感度方面所作出的积极努力。他指出中日双方可以从共有的东方价值与审美观念出发,着力于两国的青年交流和相互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两国关系的良性发展,或将成为提升两国关系的重要举措。


随后,研讨会进入分科讨论环节。“战略综览”分科会议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武心波教授主持。

(分科会议现场)

日本爱知大学李春利教授以日本所面临的“亚洲悖论”为切入点,探讨了“印太战略”对中国的定位及日本外交战略的转向,并指出中美对立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只有中美关系出现良性互动,日本才能获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中日两国都需要有放眼未来的战略型思维。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胡继平研究员从日本依赖美国的现状出发,探讨其对日本外交的影响。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之下,日本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一味地追随美国,将会对中日关系造成伤害。他指出,中日双方都应从长远利益出发,站在战略高度处理双边关系。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初晓波教授分享了日本政府AI战略形成的历时追踪与政策动向,并探讨中美日三国AI领域合作的新空间。在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日本经济和科技实力走下坡路的当下,日本在AI技术领域的进步显而易见,未来或可成为日本综合实力的重要支点。


“外交方略”分科会由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常务副主任陆慧海先生主持。

(分科会议现场)

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陈秀武教授探讨了美日两国在东亚海域的“外交战略”表现,在回顾梳理国际关系理论三大流派的基础上,提出将海洋命运共同体视为国际关系的新基点,以破解东亚海域的“安全困境”,尝试构建新国际关系理论。

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副主任姜咪红女士讨论了岸田政权对中日关系未来走向的可能影响,并对如何把握涉日外交主导权提出相应建议:紧紧抓住“两个契机”、有效运用“两大筹码”、充分做好“两手准备”。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张勇发表了其对日本“规则外交”的认识,即日本越来越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同时,张勇研究员在发言中还讨论了“规则外交”将如何引导相关国家的偏好,塑造相关国家的行为。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蔡亮探讨了日台之间非官方的实质性关系,观察到这一关系背后中日双方就台湾问题存在的严重认知差异。蔡亮指出,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思路为“一个中国”与“九二共识”,并需保持反台独,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的工作重点。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陈拯副教授从霸权国在相对衰弱和战略收缩期间同盟管理以及崛起国在底线思维与安抚信号间权衡的视角出发,采取三边互动框架,分析美国的亚太盟友在中美之间所采取的具体对冲战略形态及其变化。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王广涛重点探讨了日本的反美主义源流及其发展演变,将反美主义划分为右翼反美主义、左翼反美主义、区域性反美主义、隐性反美主义四种类型展开谱系研究。


“政治安全”分科会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蔡亮研究员主持。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青山瑠妙就中日之间的经贸合作展开分析,她指出,中日之间经济贸易的相互依存属性,全球化与地区化是其中的两个关键概念。同时,青山教授指出,中日两国就数字经济方面达成怎样的共识协议,是未来中日合作关系的重要课题。

日本上智大学教授中野晃一着重对日本国内政治结构展开研究,就近期日本国内众议院选举结果展开分析。他指出自民党一党独大的趋势或将持续,而在野党的分化组合在所难免,其中日本维新会的异军突起尤其值得关注。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员藤生健分享了他对日本第49届众议院议员总选举的看法,并详细分析了本次选举后,日本政局的基本态势,各政党的基本情况以及岸田政权的未来政策趋向。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郝托德(Todd Hall)分享了他对中日关系的独特看法,他指出,中日关系实质上是友敌(FRENEMY)关系,双方既存在分歧,也有着共同利益,具有稳定的不稳定性特征。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研究所武心波所长探讨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美日大国关系的震荡变化,他指出,面对国际社会安全领域的不确定性,中国要保持冷思考与超越性思考,中日之间要加强首脑外交,并对新型大国关系进行再定义。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陈友骏研究员分析探讨了拜登政府的对日政策以及美日同盟关系走向,并阐释其对中国实现亚太地区进一步发展、推进亚太多边合作的政策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卢昊将研究重点聚焦于那些参与日本对外政策的主要官员,关注他们的观点与政策立场。他指出,当前日本对外政策的核心在于如何对中美博弈态势展开战略评估与战略响应。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包霞琴教授主持了21日的基调演讲环节。东京大学川岛真教授与庆应义塾大学加茂具树教授分别做了基调演讲。

川岛真教授在基调演讲中指出了中日两国民调的认知问题与安全领域的合作障碍,强调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认识中日关系,探讨两国在自由贸易、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的合作空间与前景。川岛教授认为2022年的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时间节点十分重要,对中日关系的改善持期待态度,并希望学术界能够为推动中日关系做出积极的贡献。

(东京大学川岛真教授做基调报告)
加茂具树教授在基调演讲中探讨中日两国在新一轮国际秩序改革中应如何参与和融入。中国对本国的认知逐步突破地域限制,向全球跃进。当前中美战略竞争的本质越来越趋向于制度的竞争,中美对国际秩序的理解偏差,也是中国强化制度性话语权的重要因素。所以无论是主导新的秩序还是回顾固有的秩序,本质上反应的是对制度的不同理解。

(庆应义塾大学加茂具树教授做基调报告)

“全球变局”分科会由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王广涛副教授主持。

(分科会议现场)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中山俊宏教授认为日美两国关系深厚,且呈现不断加强的态势。日本虽不是完全从属于美国,但是学者们不能排除美国来看待日本。由于“特朗普冲击”,日本国内虽有反美情绪,但民众仍普遍认为,日美基轴依然处于最现实且最基础的地位。

日本立命馆大学君岛东彦教授基于“朝贡体系、日本主导的大东亚秩序、美苏争霸下的冷战秩序和后冷战秩序”,即,东亚的四个秩序,探讨日本国宪法对东亚秩序变革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思考东亚秩序的去帝国化和普遍性。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廉德瑰教授基于中国崛起的事实,思考全球变局与国际认知,进而探讨中国的“新时代”和“新理念”的具体内涵。在报告中廉德瑰教授分别从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以及权利斗争三个维度来思考中国崛起的外部要素,并落脚到对中日关系的分析上。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王浩副教授探讨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指出延续与变化的表征和原因,进而分析其战略目标和演变趋势。另外,王浩也指出美国的国内政治因素在对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对此不能忽视其重要性。

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江天骄的报告主要分享了美日两国之间核合作的演化进程,认为美日核合作从结构性缺陷转向“以民用补偿军用”模式,美日核关系的加强所带来的结果可能是让东北亚的地缘政治环境更加不稳定。


“经济文化”分科会议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陈子雷教授主持。

(分科会议主持人陈子雷教授发言)

日本爱知大学副教授加治宏基围绕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做了报告,详细讨论了遗产保护相关的条约以及世界遗产的评估标准和流程,并介绍了日本目前在世界遗产申请、登记方面取得的进展,最后展望了中日两国在遗产保护领域的合作。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教授崔岩回顾了战后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随后总结了中日关系中政经因素的逻辑关系,认为政治上的稳定对经济交流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最后预测了后疫情时代中日经济关系的走向,指出“斗而不破”、“竞争与合作并存”或将成为常态。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所副院长张玉来教授探讨了经济全球化受挫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进行经济合作的多个渠道。他认为当前的中日经济合作正日益复杂化,面临着诸多新变数,但也为区域化和企业联合创新提供了契机。

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田香兰研究员基于日本人口减少及老龄化的现状,分析了其对日本国家发展、国际影响力和国内政局的影响,认为人口老龄化会给日本的财政、劳动力和兵源增加负担,将导致日本综合国力下降。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梅探讨了国际变局下日本对中国形象的建构,认为这一建构主要受到了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在国际形势变动的影响下,日本对中国形象的建构也随之改变。


会议闭幕式由贺平教授主持。包霞琴教授、君岛东彦教授和蔡建国教授分别进行了会议总结。

包霞琴教授在总结中对未来的相关研究课题进行了展望。她指出,中美日关系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密切相关,有必要从全球视角下对转型过程中的三边关系开展进一步研究。

君岛教授指出了当下中美日三边关系研究的重要性,并强调这需要各国的研究者们共同努力,加强沟通与交流。

(上海市政府参事室参事、同济大学蔡建国教授)

蔡建国教授肯定了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在两国学界交流中所付出的努力,对线上线下参与会议的学者及其认真准备的发言高度评价。

胡令远教授为会议进行闭幕式致辞。胡令远教授先代表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感谢了所有线上线下与会学者的参与和支持,并强调加强学界沟通交流对于改善中日国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是日本唯一一所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综合性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专门机构。1994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北京事务所成立。为加深中日两国相互理解,基于以上理念,本中心在中国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及事业。主要活动分为文化艺术交流、日语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三个领域。


更多活动信息

官网http://www.jpfbj.cn

微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 微信(ID:jfbeijing)


【 保留】【报名截止日期已延长】简明日语说唱歌曲“友善的世界…

简明日语说唱歌曲“友善的世界”

——募集由日语学习者创作的同谱重填歌曲*视频

(*同谱重填歌曲:乐谱相同但经过另填新词演唱的歌曲。)



  简明日语说唱歌曲——“友善的世界”活动开始公开征集作品了。此次活动的主旨在于为了建设多文化共生的包容性社会,面向全世界征集使用简明的日语(对于任何人都是易于理解的日语)创作的,内容为呼吁建设具有友善氛围的世界的说唱歌曲。

(制作:やさしい日本語ツーリズム研究会;合作:明治大学国际日本学部山肋启造研究班;后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请在以下这首歌曲中加入您创作的日语说唱内容,制作原创的同谱重填歌曲视频。征集母语为非日语人士创作的作品。


(视频文件较大,推荐在wifi环境下观看~)
普通版


加长版


别是欢迎在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学习日语的人士踊跃参与。

(以个人或团体或是和朋友们一起的形式报名均可)

主办方将从报名作品中选出10部,制作全球作品集锦视频。

报名截止日期已延长至2022年1月14日(周五)。


关于视频制作及参与报名的方法

1、请通过说唱的形式自由表达在学习日语以及使用日语进行交流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比如为何喜欢日本或日语,如果前往日本,有哪些想去的地方等等,只要是和日本有关的内容均可。

2、请一边播放上述歌曲,一边演唱自己原创的说唱内容,并将此拍摄成视频。

歌曲有“普通版”和“加长版”两个版本,对于自己的说唱功底有自信的朋友可以挑战较长的版本。

3、副歌部分的歌词(きもちとどけよう~せかいをつくろう)不要修改,请按照原来的歌词演唱。

4、请将拍摄好的歌曲视频发表在抖音(TikTok)或YouTube平台上,请在发表作品的主题标签中加入下述文字:


#やさしい日本語ラップ


5、请将下列信息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至邮箱:oca@jpf.go.jp

(1)您的姓名

(2)您所居住的国家或地区

(3)您创作的说唱歌词

(4)上传歌曲视频时所使用的软件(抖音(TikTok)或YouTube)

(5)您在抖音(TikTok)或YouTube平台上的账户名称,歌曲视频的链接地址


关于报名作品的评审及颁奖

1、评审委员为明治大学山肋启造研究班的学生们。

2、入选作品的作者将会接到来自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联系。

3、获得最优秀奖的三部作品的创作者们将被邀请参加在线上举办的颁奖仪式,他们还将与评委们使用日语进行交流。

4、全球集锦视频制作完成后,将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YouTube上开设的官方账户等进行发表。



信息咨询


国際交流基金(JF)

日本研究・知的交流部 欧州・中東・アフリカチーム

ラップ「やさしい せかい」日本語学習者による替え歌募集担当

邮箱地址:oca@jpf.go.jp(使用语言为日语或英语)


本次活动的网页如下:

https://www.jpf.go.jp/j/project/intel/exchange/organize/japanese_rap/index.html(点击页尾阅读原文跳转)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是日本唯一一所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综合性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专门机构。1994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北京事务所成立。为加深中日两国相互理解,基于以上理念,本中心在中国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及事业。主要活动分为文化艺术交流、日语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三个领域。


更多活动信息

官网http://www.jpfbj.cn

微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 微信(ID:jfbeijing)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社会)第六讲:从社会转型看日本青…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社会) 第六讲:从社会转型看日本青年的“族”现象# 我们精心安排了“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希望通过此次不受空间距离限制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朋友们从中感受到日本文化以及日本研究的魅力。【第六讲:从社会转型看日本青年的“族”现象 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 ​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社会) 第六讲:从社会转型看日本…

*扫描或长按识别文末二维码可阅读本文的繁体字版文本。


  我们精心安排了“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希望通过此次不受空间距离限制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朋友们从中感受到日本文化以及日本研究的魅力。



第六讲:从社会转型看日本青年的“族”现象


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 师艳荣



主讲人介绍:

师艳荣:毕业于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任中国日本史学会和中华日本学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员。曾多次赴日学习研究。研究方向为日本社会问题,主要侧重于日本青少年问题研究。出版独著《日本青少年蛰居的社会文化透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在《当代亚太》《东北亚论坛》《日本问题研究》《青年研究》《外国教育研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获得天津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主持完成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1项、天津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1项及青年课题3项。



  在当今日本的青年群体中,出现了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不婚不育的“低欲望”生活状态,且往往被冠以各种“族”的标签,如“御宅族”[1]“飞特族”[2]“啃老族”[3]“蛰居族”[4]“单身寄生族”[5]等。随着青年“族”现象的不断增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啃老族”“蛰居族”已成为日本青年颓废、懒惰、不思进取的代名词,甚至被认为是影响日本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青年的“族”现象与日本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环境变化和价值观的变革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现状如何?对日本社会发展又产生了哪些不良影响?下面,我主要从社会转型视角来解读日本青年的“族”现象。

一、日本社会转型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青年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二战后,日本经历了战后初期的贫困到经济高速增长跃升为世界经济强国,然后又陷入经济不景气的过程。在急剧的社会转型中,社会环境、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中对青年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个人主义意识的增强及对传统价值观的抗拒。

  1970年代,日本完成经济高速增长后进入富裕社会,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青年提供了富足的生活条件。在物质欲求很容易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重视自我成为青年人新的价值追求。传统的牺牲自己忠于社会或集团的人生观不断弱化,重视个人生活和家庭幸福的价值意识逐渐增强。1973年,日本文部省针对20~24岁青年开展的国民性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个人幸福后,日本强大”的比例由1953年的19%提升至43%;而认为“日本强大后,个人幸福”的比例由1953年的42%降至17%。[6]很显然,青年的价值观已从“灭私奉公”的国家主义观逐渐向个人主义方向发展。而1980年代“新人类”的诞生则标志着青年的劳动观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与父辈的勤勉、敬业、努力、自我牺牲的价值观相比,“新人类”不再视认真、勤奋为真理。过去那种视工作为唯一的行事准则,视公司为家的劳动观念,已经不复存在。对于青年人来说,与工作相比,余暇更重要;与金钱相比,时间更重要。父辈们“工蜂”的形象和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与现代青年追求的忠实于自我和享受现在的生活方式出现了价值观的冲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追求个性和自由的青年文化是不同社会环境下青年对人生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也是青年人追求新颖、创新以及差异性生活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

  虽然社会转型催生了个人主义意识,个人化、自我中心主义及个体发展等价值观逐渐受到青年的推崇和张扬,但与此同时,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在“上重点学校,就职于大公司,然后才能出人头地”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影响下,青年所承载的升学、就业、升职等社会压力也与日俱增。1970年代,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与精神压力不断增大之间形成强烈反差的背景下,青年群体中出现的“无气力”[7]“延缓成为社会人”[8]等与传统价值观发生背离的偏差行为既是对日益增大的社会压力的抗拒,也意味着青年低欲望现象的萌芽。他们的生活态度消极,缺乏进取心,拒绝承担社会责任,虽已大学毕业却不愿意步入社会,而是继续躲在父母的羽翼下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1980年代出现的“御宅族”作为“宅文化”虽然被社会所认可,但其忽略人际交往、脱离社会的生活方式也曾受到质疑。

  平成日本社会转型成为青年低欲望状态和“族”现象日益严重的重要转折点。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进入继明治维新、战后民主改革之后的第三次重要转型期。经济低迷,雇佣环境恶化,失业率不断攀升,“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的企业用人制度难以为继,企业为节约人事成本,裁员的同时也减少了正式员工的招聘人数,从而增加了小时工、派遣工等短期临时雇佣人数。日本人引以为傲的“一亿总中流”的中产阶级社会出现了解体的倾向,社会差距不断扩大,青年群体也随之出现了阶层分化。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只有少数的人能够跻身正式员工行列,而越来越多的青年沦为非正式员工。收入稳定、福利待遇好的正式工,与收入不稳定,福利待遇差的非正式工之间出现了两级分化现象——“优胜组”和“失败组”。前者是家庭富裕,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少数社会精英,他们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名牌大学,进入一流企业,成为正式工,从而获得稳定的高收入和较高社会地位。而对于那些家庭条件一般的青年来说,在无论如何努力也看不到希望的现实面前,无心向学,逐渐丧失目标和向上发展的欲望,失去了奋斗的精神,有的不得已成为“飞特族”和“单身寄生族”,有的则在不断受挫中选择啃老,加入“啃老族”大军中,甚至成为脱离社会的“蛰居族”,沦为“下流阶层”。

  沦为“下流阶层”的青年人,自信心严重受挫,与追求理想相比,变得安于现状和无欲无求,逐渐走上了低欲望之路。如今,日本青年群体中不想出人头地,不想勉强自己,渴望过安逸生活的人增多了。不想变得伟大、不想成为领导、不承担任何责任快乐地生活成为一部分青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日本青年“族”现象的典型案例

  在日本青年的各种“族”现象中,毕业后没有固定工作的“飞特族”、不上学不工作也不找工作的“啃老族”以及脱离社会自我封闭的“蛰居族”成为青年低欲望生活状态的典型案例。

  “飞特族”作为无所属的自由劳动者,最主要的特征是没有稳定工作,靠打短工生存。早在1980年代,日本的“飞特族”已有一定规模,进入1990年代后,“飞特族”人数不断上升。据统计,1982年“飞特族”人数为50万人,到1992年倍增至101万人,1997年激增至151万人。21世纪以来,即便将在籍学生排除在统计数据之外,“飞特族”人数仍居高不下,2003年达到峰值,为217万人。此后虽有波动,但其规模一直保持在150万人以上。[9]与1980年代的“飞特族”相比,如今的“飞特族”已失去了“追求理想、自由和个性”的美誉,成为年轻人无奈的选择。一些“飞特族”在就业和失业中循环,变得疲惫不堪,逐渐失去理想,丧失了斗志,成为即使工作也依靠父母生活的“单身寄生族”,甚至沦为“啃老族”。

  与“飞特族”不同,“啃老族”问题更为严重。“啃老族”是指义务教育结束后,不上学、不工作、也不接受职业训练的年轻人。他们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多与父母同居,成为父母供养的寄生族。“啃老族”人数增多始于1990年代后期。据统计,1997~2003年,15~24岁年轻人中,不上学也不工作的人从59万人增至89万人,其中不想工作的人从8万人增加到40万人,增加了5倍。[10]不想工作的“啃老族”在短短数年间就增长了5倍,引起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师艳荣著《日本青少年蛰居的社会文化透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蛰居族”的状况更为堪忧,他们不仅逃避学业和工作,而且对最基本的人际交往也避而远之,甚至完全封闭自我,闭居在自己房间内,过着昼夜颠倒的颓废生活。据日本政府调查,日本的“蛰居族”已高达数十万人,实际数字可能还会更高。蛰居问题高发的年龄段正是求学、就业的黄金期。一旦错过,自立将面临极大的困难。值得关注的是,内阁府2018年的最新调查显示:40~64岁的中老年“蛰居族”已高达61.3万人。这表明蛰居问题已成为从学龄期开始持续到中老年的社会问题,其严重性已不容忽视。与“啃老族”一样,“蛰居族”没有任何经济收入,绝大多数与父母同居,完全依靠父母供养。

  从“飞特族”“啃老族”到“蛰居族”,青年人在低欲望生活状态中越陷越深,不仅严重消磨青年的斗志,影响其自身发展,而且成为制约日本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


三、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日本社会转型造就了一批低欲望的青年,而青年沉湎于低欲望生活又加剧了事关日本生死存亡的人口危机。当今日本,失去欲望和上进心的青年越来越多。对于低欲望的日本青年来说,恋爱、结婚、生子等都变得索然无味。特别是对于身处“下流阶层”的青年来说,没有稳定收入、自立困难的他们很容易陷入“离不开父母,结不了婚,生不了孩子”的窘境。他们不恋爱、不结婚、不生育,进一步加剧了日本的少子化危机。此外,在日本少子老龄化问题加剧的情况下,不断增多的“啃老族”“蛰居族”使日本的就业人口不断减少,进一步加重了劳动力短缺问题。而随着“啃老族”和“蛰居族”年龄的增长,当他们的父母年事已高无法为其提供生活来源时,日本社会保障的负担也会随之加重。因此,日本青年的低欲望和各种“族”现象的增多,不仅会加重少子化危机,使日本社会越来越缺乏活力,而且对日本未来发展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日本青年低欲望生活的负面影响对中国也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目前,中国正处于生活富足后社会压力不断增大的转型期,青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也出现了多元化倾向。中国的“佛系青年”与日本的低欲望青年有相似之处,他们秉持“怎么都行,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生活,凡事不苛求,一切随缘。值得警惕的是,“佛系思想”使得本应朝气蓬勃的青年变得缺乏斗志和拼搏精神,长此以往很可能被社会淘汰,甚至沦为“啃老族”。

  近年来,城市“蹲族”“躺平族”群体的不断扩大更加引人关注。前者拥有名牌大学毕业身份,却甘愿做蹲族;后者则表现出无欲无求的生活状态。“蹲族”与日本的蛰居族有相似之处,自我逃避、自我否定,生活颓废,没有目标,找不到生存的价值。“躺平族”则觉得生活无意义,无价值,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存在强烈的失落感,消费欲望也随之降低,仅满足于维持基本生活所需。这种不奋斗、不消费、不婚不育的“低欲望”生活被推崇为“自由”的生活状态,甚至被冠以“躺平学”而风行一时。然而,“躺平族”也好,“蹲族”也罢,都是消极应对挫折,不是青年应有的生活状态。



注释:

[1] 又称“傲他酷”,是日语“お宅”一词的音译。所谓“御宅族”,专指那些对ACG(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电玩)极度痴迷的人。

[2] Freeter,日语为“フリーター”。“飞特族”的定义为“15~34岁已毕业的男女中(女性为未婚):从事短工或临时工的雇佣者;正在找短工或临时工工作的完全失业者;非劳动力人口中,未从事家务也非在籍学生,且未拿到就业内定的待业者中,希望从事短工或临时工的人”。

[3] NEET,英语“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简称,日语为“ニート”。该词在台湾被音译为“尼特”;在香港被称为“双失青年”(失学兼失业的青年);在中国内地被称为“家里蹲”或“啃老族”;在美国被称为归巢族(Boomerang kids)。

[4] 日语为“ひきこもり”(Hikikomori)。日本的研究者、官方、媒体及援助组织对这一现象的用语主要有“引きこもり”“引きこもる”“ひきこもり”等。2000年以来,随着政府的关注及各种调查的公布,用词逐渐统一,基本上使用“ひきこもり”来描述这一问题。

[5] “单身寄生族”是指和父母同居,日常生活依赖于父母的单身青年群体。

[6] 池木清、後藤光義、河上恭雄:『現代の青少年』,東京:総合労働研究所1978年版,第20頁。

[7] 所谓“无气力”是指缺乏朝气没有热情,对事情不感动,也不关心的无所作为的状态。参见稲村博:『若者・アパシーの時代:急増する無気力とその背景』,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協会1989年版,第13頁。

[8] “延缓成为社会人”(モラトリアム)指年轻人以学习、研修为由,暂时延期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参见小此木啓吾:『モラトリアム人間の時代』,東京:中央公論社1978年版,第14頁。

[9] 数据来源:『厚生労働白書』,https://www.mhlw.go.jp

[10] 玄田有史、曲沼美恵:『ニート―フリーターでもなく失業者でもなく』,東京:幻冬舎2004年版,第21頁。



感谢收听。下期将发表“作为“移民社会”的日本”,由长崎大学多文化社会学系赛汉卓娜副教授播讲。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注意收听。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社会)

题目及主讲人


第一讲 “一亿总中流”社会到“差距社会”——日本全民中产社会的形成与分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胡澎

第二讲 日本募捐政策的演变及其逻辑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俞祖成


第三讲 多元视角下的日本人口老龄化研究

    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 田香兰


第四讲 日本环境治理的实践与理论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李国庆


第五讲 了解日本学术研究的一个具体的视角——以日本家族社会学会为例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朱安新


第六讲 从社会转型看日本青年的“族”现象

    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 师艳荣


第七讲 作为“移民社会”的日本

    长崎大学多文化社会学系副教授 赛汉卓娜



计划每周四发布,敬请期待!


阅读繁体版↓

https://www.jpfbj.cn/sys/wp-content/uploads/2021/11/shehui_episode6.txt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是日本唯一一所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综合性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专门机构。1994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北京事务所成立。为加深中日两国相互理解,基于以上理念,本中心在中国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及事业。主要活动分为文化艺术交流、日语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三个领域。


更多活动信息

官网http://www.jpfbj.cn

微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 微信(ID:jfbeijing)


转发微博

转发微博

『いろどり』日本生活TIPS 51:~刘海能帮我再剪短一点吗…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推出了新教材《いろどり:生活中的日语》。该教材主要面向在日本工作、生活的人群。通过该教材,大家可以学习到贴合现实生活的日语,并应用于实践。关于本教材文字内容和音频,可通过以下网址全部免费下载。


https://www.jpfbj.cn/irodori/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入门》教材的中文版终于正式公布了!


有关申请举办“新公布教材「いろどり」交流学习会”的通知

https://www.jpfbj.cn/irodori/pdf/2021tongzhi.pdf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o^)/

随着初级2的正式推送,今后本中心将不定期开展各项小活动,对积极参与的小伙伴们送上精美礼物~ 本期内容也请大家看到最后哦。


教材中,除涉及会话练习和语法学习的内容外,还有“日本生活小知识”这一关于日本文化和习俗的解说页。接下来介绍其中的一部分。


这次给大家介绍日本的洗衣服务、快递配送、理发店与美容院、面向外国人的公共服务。




◆クリーニングサービス / 洗衣服务


送洗衣服时,需要自己将衣服拿去洗衣店,然后在完成日到店取件。虽然价格因店铺或地区而异,但白衬衫、裤子等日常衣物大约在几百日元左右,皮质服装、羊绒服装、羽绒服、和服等无法在家清洗的特殊衣物则要几千日元。清洗需要的天数也因衣物的种类而异,一般的衬衫大约2-3天就能洗好。有的店铺还会提供当天可取的“当天取件”服务。同时,洗衣店还提供其他多种服务。有的店铺不仅可以清洗衣物,也提供鞋、包、毛绒玩具等的清洗服务,也有店铺提供改制服务,重新剪裁因尺码不合适而无法穿着的衣物。最近,洗衣店的服务内容更加多元化,有的店铺开始提供被褥租赁、冬装寄存等服务。




◆宅配便 / 快递配送

快递配送是一种可将货物送至日本国内绝大多数地点的服务。日本的快递配送服务可以实现准确、快速的货物投递,使用的人很多。快递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从海外回到日本时,可以在机场将行李寄回家;也可以将在旅行地购买的特产直接寄回家;还有人使用这一服务收取在二手市场应用程序上购买的商品。


寄快递时,最普遍的做法是如课文中那样,将包裹拿到便利店进行邮寄。如果附近有快递公司的服务站,也可以拿到那里邮寄。邮寄包裹时,选择到付或寄付。快递费因包裹大小和邮寄距离而异。邮寄时,还可以指定对方的收货日期及收货时间。


如果快递送达时收件人不在家,快递员会在信箱里放一张“无人签收通知”。收件人看到这一通知后,可以指定二次投递的时间。指定时间时,既可以打电话也可以通过网络申请。除了可以申请二次投递以外,还可以申请转投到公司或者在附近的便利店自取。




◆理髪店 / 美容院 / 理发店 / 美容院


在日本,剪头发的地方大致分为“理发店”和“美容院”两种。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管辖法律不同,从顾客的角度来看,没有必要加以区别。

理发店平日也被叫做“床屋さん”。此外,也有“理容室”“散髪屋”等表达方式。店外放置的红蓝白三色“转筒”是理发店的标志。理发店与美容院不同,不仅可以剪头、洗头、还可以修面。理发店的客户群主要为男性,但女性也会来这里剪头发。一般去理发店不需要预约。


而在美容院(美容室),除了洗剪烫染,有的店铺还提供美甲、头部按摩、全身按摩、浴衣或和服换装等服务。虽然美容院的客户群主要为女性,但在美容院剪发的男性也很多。


在理发店或美容院剪发的价格因店铺而异。理发店的话,如果是个体经营的店铺,则剪一次头发一般需要3,000到4,000日元左右。如果是车站附近或商业街等规模比较大的理发店,有时只需1,500到2,000日元即可享受洗剪和修面的服务。而在美容院,只剪发的话一次大约需要2,000到6,000日元左右。如果是知名美容师所在的店铺,有时则需要10,000日元以上。


最近,剪一次头发只需10分钟的快剪店和剪染专门店越来越多。省去洗发的步骤,每次只要1000日元左右的便宜价格即可享受剪发服务。这样的店铺一般开在车站、超市或者商业街。


理发店或美容院的服务流程因店铺及发型而异,但主要流程如下所示。



理髪店の利用法 理发店的使用方法

1. 进入理发店,在等候区就座(如果没有其他人在等,则马上会被叫到)。轮到自己时会被叫到,然后找椅子坐下。

2. 告诉发型师想要什么样的发型、具体长度、要不要使用推子等,然后请理发师剪发。

3. 剪完后,洗头。大多数理发店的洗脸台位于椅子前方,洗头时需要向前弯腰低头。

4. 需要修面时,椅背会向后放倒,然后在你的脸上盖上热毛巾。稍后,理发师便会使用刮胡刀为你修面。修面结束后,椅背会恢复原状。

5. 使用吹风机将头发吹干,定型。

6. 全部完成后,前往柜台付款。有的店铺还会发行积分卡。


只有剪发服务的店铺,在剪完头发后会用一种类似于吸尘器的机器吸去沾在你头上的头发。有的店铺需要在进店后通过售票机购买剪发券,然后在剪发时将其交给理发师。



◇ 美容院の利用法 美容店的使用方法

1. 提前通过电话或网络进行预约。虽然有的店铺不预约也能去,但可能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所以最好预约后再去。

2. 按照预约的日期和时间前往美容院。告诉前台自己的名字。如果是第一次去的美容院,可能需要先在表格中填写姓名及联系方式等信息,以便制作档案。

3. 被领到座位后,告诉美容师想要什么样的发型。如果有具体的参考对象,建议带上照片等进行说明。

4. 决定好发型后,会被领至洗发台,先洗发(有的美容院在剪发前不洗发)。

5. 回到理发区,开始剪发。如果是烫染等比较费时间的项目,店铺可能会提供杂志或饮料。剪完发后,有时还会再洗一次。

6. 用吹风机吹干头发,通过镜子确认效果。

7. 结束后,在前台结账。有时,给你剪头发的美容师会递上名片。如果喜欢这个美容师的话,下次预约时可以指定美容师。



◆外国人向けの公共サービス / 面向外国人的公共服务


随着在日本国内居住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各地方政府都在为了实现多文化共生而开展各种各样的工作。很多地方政府开设了名为“外国人咨询中心”的多语言咨询窗口。


在咨询窗口,可以使用外语,就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以及各种各样的手续等进行咨询。有的地方会安排外国人与各专业机构及翻译进行三方通话,应对有关法律、福利、在留手续等的专业性咨询。此外,有的地方也会委托民间的志愿者作为政府与外国人居民之间的桥梁,向外国人居民传达行政信息或生活上的规定,并将外国人居民的意见或要求转达给地方政府。在日本居住时,请务必查一查自己居住的地区都有哪些面向外国人的公共服务,并有效地加以利用。



Ⓒthe Japan Foundation




(^o^)/

本期的内容就到这里啦,为推出更多的活动,我们正在给大家准备更为精美和丰富的礼品!敬请期待~



『いろどり』初級2の該当課

第十四課 前髪は、もう少し短く切ってもらえますか?

1.自転車の空気を入れたいですが…

2.郵便局からの連絡

3.どのぐらい切りますか?

4.外国の方のために、いろいろなサービスがあります


「いろどり」相关的咨询,请联系↓

   ☞ irodori@jpfbj.cn(担当:浦井、刘)

★下载☞ https:/www.jpfbj.cn/irodori/

(点击页尾阅读原文跳转)


往期内容

初级1合集版

https://www.jpfbj.cn/irodori/resources/pdf/Y_Tips_All.pdf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入门合集版

https://www.jpfbj.cn/irodori/resources/pdf/X_Tips_All.pdf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是日本唯一一所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综合性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专门机构。1994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北京事务所成立。为加深中日两国相互理解,基于以上理念,本中心在中国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及事业。主要活动分为文化艺术交流、日语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三个领域。


更多活动信息

官网http://www.jpfbj.cn

微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 微信(ID:jfbeijing)


#中日Web对话:中日共通社会问题(4)∼中日环境NPO∼#…

#中日Web对话:中日共通社会问题(4)∼中日环境NPO∼#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JF)旨在在日中两国之间构筑知识交流的网络,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中国青年・中坚学者和知识分子提供访问日本的机会。本系列节目为邀请过去曾受基金会之邀访问过日本的中国知识分子,就日中两国共通的社会问题进行对话。


中日Web对话:中日共通社会问题(4)∼中日环境NPO∼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JF)旨在在日中两国之间构筑知识交流的网络,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中国青年中坚学者和知识分子提供访问日本的机会。本系列节目为邀请过去曾受基金会之邀访问过日本的中国知识分子,就日中两国共通的社会问题进行对话。


本期的话题为日中两国的“中日环境NPO”。


绿色潇湘(Greenhunan)理事长 刘盛 先生

爱自然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张巳瑛 女士

驹泽大学教授 李妍焱 女士



相关链接
中日Web对话:中日共通社会问题(1)~农村地区教育~
中日Web对话:中日共通社会问题(2)∼无障碍设计∼
中日Web对话:中日共通社会问题(3)∼老龄化社会∼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是日本唯一一所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综合性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专门机构。1994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北京事务所成立。为加深中日两国相互理解,基于以上理念,本中心在中国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及事业。主要活动分为文化艺术交流、日语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三个领域。


更多活动信息

官网http://www.jpfbj.cn

微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 微信(ID:jfbeijing)


#线上学术会议“InnovativeCityForum202…

#线上学术会议“Innovative City Forum 2021”# 由森美术馆、Academyhills和森记念财团都市战略研究所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后援的国际会议“Innovative City Forum – ICF 2021”,将于2021年11月22日(周一)至25日(周四)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不同的视角——此时正在思考的崭新未来”(「Al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