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文学2)第三讲:永井荷风,孤绝的…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文学2) 第三讲:永井荷风,孤绝的遁走者# 我们精心安排了“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希望通过此次不受空间距离限制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朋友们从中感受到日本文化以及日本研究的魅力。
【第三讲:永井荷风,孤绝的遁走者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谭晶华】→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文学2) 第三讲:永井荷风,孤绝的遁走者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文学2) 第三讲:永井荷风,孤绝的遁走者# 我们精心安排了“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希望通过此次不受空间距离限制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朋友们从中感受到日本文化以及日本研究的魅力。
【第三讲:永井荷风,孤绝的遁走者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谭晶华】→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文学2) 第三讲:永井荷风,孤绝的遁走者
*扫描或长按识别文末二维码可阅读本文的繁体字版文本。
我们精心安排了“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希望通过此次不受空间距离限制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朋友们从中感受到日本文化以及日本研究的魅力。
第三讲:永井荷风,孤绝的遁走者
主讲人介绍:
谭晶华,上海外国语大学二级教授、文学博士、博导。曾担任常务副校长、教育部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1997-2013)、上海翻译家协会会长(2009-2019)。现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译协副会长、全国日语四八级考试委员会主任等。长年从事日语语言文学的教学、研究和翻译。著有《川端康成传》、《日本近代文学名作鉴赏》、《日本近代文学史》;在《早稻田文学》、《国文学与鉴赏》、《日本研究》、《日本学刊》、《外国语》等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日本文学词典》等辞典8部;翻译《地狱之花》、《痴人之爱》等文学名著140余部(篇),450余万字;主编十五、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数十部。
永井荷风一生的创作量多质优,先后几次出版过《荷风全集》。种类有中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人物传记、随笔、译诗、俳句短歌、日记、歌剧剧本等,五光十色,色彩斑斓。
永井荷风的唯美派文学由各种要素组成,其思想倾向绝非单一。曾有观点认为永井荷风的作品在思想上完全是颓废消极的,没有什么可取之处。这个结论未免过于简单、片面。永井荷风文学表现的思想倾向是多方面的,随着时代和年代的不同,既有消极的部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这和作家所处的环境和思想演变不无关系。
评价永井荷风的文学创作,首先让人看到的是作家的逆反精神。
荷风早期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中篇小说《地狱之花》(1902)受到法国左拉文学的影响,同时也表现了作者自身从年轻时代反抗封建家长意志、憧憬自由的影子。他的文学中常见的逆反精神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富豪黑渊过去曾与外国传教士的小老婆通奸,传教士死后,他们结婚继承了传教士的巨额财产,因而遭受社会的摈弃,并殃及子女、终生摆脱不掉孤独和苦恼的折磨。主人公家庭女教师园子了解到这一切后,非常同情。她认为,黑渊固然有罪,但“社会是不是一直这样公平地惩罚每一个有罪的人呢?一国的首相横行妓院,玩弄尚未成人的少女的肉体,教育家隐瞒丑恶的受贿罪,社会不是照样对他们放任、宽容、他们的地位和信誉不是并未受损吗?”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使作家产生了强烈的反感和义愤。作家在《濹东绮谭》中这样写到:“正如正义的宫殿里常常落有小鸟、老鼠的臭粪一样,在道德败坏的深谷中”,不仅有真实和亲切的感情,还有“娇美的人情之花”和“芳香的泪水之果”。永井荷风的这种心态是不健全的,但是,由于他没有正面与不合理社会进行对抗的意志和决心,只能用消极的办法来表示一点反抗。
永井文学中的逆反心理也来自他自己的境遇。他父亲原是一个精通汉学、留洋美国的官吏,曾担任过明治政府的文部大臣官房秘书长之职。荷风早年受到汉文和英文的良好教育,精通汉文和日文古典。1903年,其父让他去美国留学学金融搞实业,而荷风更加崇尚西方文化,进一步想去法国居留学习,为此和父亲发生龃龉。在父亲封建家长制的高压下,他在法国度过了十个月失意、郁闷的生活,回国后与除了母亲之外的其他家人格格不入。后来,因为《法国故事》和《欢乐》(均1909)受到禁止发行的处分。“幸德秋水事件”的镇压和新闻界对他的攻击、孤立都给他以很大的刺激。他不平、压抑,又不甘心屈从。其文学创作的字里行间,逆反的情绪往往表现得很强烈、很彻底,颇能表现作者的秉性和气质。
其次是他的反战精神。
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政府发动侵略战争,实行严酷的法西斯主义专制统治。一些文学家卑躬屈膝,充当御用文人,还有的作为战地报道班成员奔赴前线,撰写所谓的“国策文学”。而永井荷风并不愿妥协,一直采取冷眼相看,正面对抗的态度,其反战姿态在当年的日本作家中有口皆碑。记录他四十二年生涯的《断肠亭日乘》中有不少对战争和时局的尖锐批判和反映他不妥协精神的段落。他曾拒付版税,明言不让军队去多买炮弹残害他国人民。代表作《濹东绮谭》中,荷风用揶揄和嘲笑的笔触,描绘了战争年代日本黑暗的局势和奇怪的风气,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濹东绮谭》中有着这样的记述:每当炎炎夏日的傍晚,主人公总要外出散步。此举的理由是躲避收音机的噪音,而噪音中最使他“痛苦”的节目之一便是“九州方言的政谈”。外出散步,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乱哄哄的、“军歌声响做一团”的繁华大街,令人感到“异样”。而百货店橱窗里陈列着的裹着军毯的士兵人偶,“背景画是处处燃烧着篝火的黄色荒原”,这又使人感到“惊异”。永井荷风怀着一种极其悲哀和冷漠的心情注视着自己的国家一步一步滑向战争的深渊,对于军国主义的反感,反对战争的意愿极其明确。为日本命运忧虑的沉重心情,反映了他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文学家痛恨战争,厌恶侵略的人格。从日记《断肠亭日乘》看,其对侵略战争的批判、战争性质的分析、结局的预言均为战后的事实证明正确。
再来看看永井和荷风反俗的文明批评精神。
永井荷风长期受到欧美西方文学和文明的熏陶,熟谙西方的文化和艺术。他善于用西方艺术的审美眼光来观察自己国家的国情和风俗。日本在江户时代经历过二百多年的锁国期,明治维新后,随着国门洞开,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日本,日本人从日常的饮食起居到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制度,无不模仿西方,一度出现过所谓的“欧化一边倒”的现象。西方文化的影响触目可见,其中不乏驳杂、浅薄的文明开化现象。一眼就能看穿这些现象实质的永井荷风自然是不满的,尝试进行严肃地批评。他感叹生活在如此时代氛围之中的困难,并试图思考和探索我们纯良的日本特色究竟在何处。他的创作从社会风气使道德沦丧的角度,进行了社会批评。
《濹东绮谭》、《梅雨时节》的作品对当年东京市民的俗恶描写更直接、抨击更激烈。许多描述和议论反映了永井荷风不同寻常的强烈的反俗心理,严厉而又独特的文明批评精神以及对西方先进国家的发达、秩序和文明的崇拜和憧憬,从中我们不难了解到作家的气质、教养、兴趣和精神状态。与虚无性较少、对于人生持肯定态度的日本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相比,永井荷风具有强烈的逆反、反俗精神,也具备敏锐的文明批判精神。文艺评论家中村光夫说过:“可以认为,在我国的文学家中,他不仅仅理解西方文明的精神侧面,而且是完全消化、吸收了的一位开拓者。他不光了解外国,精通外国文学,作为在国外生活过的文学家,他还是唯一的成熟者。”(《荷风的青春》)正因为这样,当时的永井荷风反而是孤立的,真正理解他的反俗精神和文明批评内涵的人并不多。同时,在世界动乱、军国主义专制统治、封建意识残存、日本经济教育水准还不高的年代,他所抨击的俗恶现象也难以减少、绝迹。
永井荷风的文学创作还有相当明显的怀古的思想倾向,他所追求的理想的、完美的江户时代的艺术情趣,在明治末年的隅田川畔尚未完全消失,他想尽力把该地从夏末到翌年初夏一整年的季节变化、风俗人情用笔写出来,以寄托自己的怀古幽思。那些三四十年前业已消失的光怪陆离的幻人幻影,正是永井荷风刻意追求的江户时代的古典美,或许它是消极和虚无的。永井荷风对它的留恋和追求固然有他自身思想方面的原因,同时,又是社会的政治环境和令人窒息的时代所酿成的结果。
1910年,“幸德秋水事件”(即“大逆事件”)发生时,永井荷风正担任着庆应义塾大学的文科教授和唯美派杂志《三田文学》的编辑。他从六月起每天看到载着“囚犯”的马车驶向日比谷最高法院。幸德秋水等十一人被执行死刑后,永井荷风深受震动和刺激。他在《焰火》(1919)中写道:“迄今我在社会上所见所闻的事件中,还从来没有过像这样令人产生不可名状的厌恶心情的。我既然是个文学家,就不应当对这个思想问题保持沉默。小说家左拉不是曾经在德莱菲斯事件上主持正义而亡命国外吗?可是,我和社会上的文学家都一言未发,不知怎地,我总觉得难以忍受良心上的痛苦。我因自己是个文学家而感到极大的羞耻。之后,我就想不如把自己的创作降低到江户时代那样一种格调。从那时起,我开始提着烟袋、收集浮世绘、弹拨三味线了。”
可以说,永井荷风并不是一位坚强勇敢的文学家,他没能像同时代的作家石川啄木那样正面进行无畏的战斗,而是采取一种“逍遥派”式的消极逃避、游戏人间的方法,试图以怀古及追求享乐、唯美主义的态度,从严酷的现实中找到一条安生之路,进行一些似是而非的反抗。但是,日本文化史学家石田一良则认为:“在明治四十年代的日本出现了两种反体制的知识分子——反抗国家的政治人物(社会改造者)和离国家疏远而去的非政治人物(隐逸文化人)。如果借用永井荷风的讥讽口气,则两者都是‘给国家(治安)和社会(风俗)散布毒害的’‘非爱国者’(《欢乐》)……在日俄战争以后一般化了的这些反体制的知识分子的出现,乃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历史现象。”(《日本文化——历史的展开与特征》)这一观点对我们客观、全面地评价永井荷风文学是有参考价值的。消极逃避式的反抗远不如勇敢、积极的斗争,却胜于为虎作伥、蝇营狗苟。从这个意义上说,荷风的隐逸、消极的实质是属于反体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永井荷风在严酷的现实中试图寻找精神上的避难所,说明了他的软弱和局限,除了自身的原因外,如同中村光夫所言,也有“将他活埋”的社会和时代的罪过(《作家的青春》)。永井荷风的文学由各种要素组成,其思想倾向绝非单一。他的一生证明自己是一个坚持个性的作家,他也许不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却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唯美派重要作家,一个泰斗级的大家。
作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开山祖师,永井荷风的文学创作在艺术上既有对于西方欧美文学的借鉴和模仿,有对汉学汉诗的继承和发扬,又有对本国俳句、和歌、狂歌、戏剧、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的沿袭和传承。受父亲的影响,永井荷风自幼热爱汉学和汉诗。1896年,他作为柳桥代地的管箫师傅荒木的弟子,同时向岩溪裳川学习写作汉诗。他熟读唐代三体(七绝、七律和五言)诗法(有二十卷本等几种),爱读小杜和老杜(杜牧和杜甫)的诗作,酷爱王次回(王彦泓)的艳词诗,在自己的创作中恰到好处的引用并习作。
永井荷风文学中除了象征派译诗和汉文汉诗之外,还常常以日本的短歌、俳句和狂歌之类的诗作来表达作者的心情,反映了作家对于江户时代文学、文化、艺术和文明的绝对沉迷。如小泽信男所说:“只有在江户中,才能发现可以和繁花似锦的巴黎抗衡的艺术生活(《筑摩日本文学全集永井荷风》)。
他是热爱江户的文人•诗人、狂歌师、歌舞伎、净琉璃、狂言剧作家;熟谙净琉璃的河东调、园八调、宫薗调、新内小曲、一中节、义太夫调、清元调;热衷于通俗小说家的创作、山东京传;喜好人偶、书法、草双子(插图读物)、上方喜剧、阿呆陀罗经说唱、剑术、衣物、漆艺(一闲漆器)、镰仓雕刻、八丈绢、秩父绢、建筑、御歌所、说唱、戏剧演员……不一而足。所有的江户艺术都能在永井荷风的创作中登场,形成了浓郁的江户氛围。如评论家吉田精一所指出的:这种对于江户艺术和江户文明的爱好必然导致永井荷风作为“江户文明的保护者”而沉湎于日本的花柳界,进而说出“在欧化主义风行一时之际,如果没有花柳界,江户的音乐剧将彻底绝灭。我们应该永远想向他们表示感谢”之类的话(《近代文学3 近代文学的成立》)。
永井荷风最喜爱的书房“偏奇馆”象征着他偏奇隐逸的一生,然而,在1945年3月10日的美军大轰炸中,永井荷风亲眼目睹偏奇馆极其众多藏书文物葬身于熊熊烈焰之中。他是在疏散地冈山迎来日本投降的。1959年4月30日早晨,去他家做家政的女佣发现独居中的荷风吐血病故,诊断为胃溃疡吐血造成的心脏麻痹。享年八十岁。在谁也不知道的情况下,永井荷风在一条陋巷之中谢世,证明了他是一位一生坚守自己思想和个性的作家。
数度出版的永井荷风全集中以岩波书店在1971-1974年间出版的29卷本《荷风全集》最有代表性。
感谢收听。下期将发表“川端康成文学之美”,由北京语言大学周阅教授播讲。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注意收听。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文学2)
题目及主讲人
阅读繁体版↓
为促进中国日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将于2021年5月~2021年6月期间,
派遣日语教育专家(以下,专家)前往各地区出讲。
请点击下载申請表(DOC)
希望举办地区性日语教师研修班的学校,请参考下列条件申请;
结果将在4月底以后依次通知。
请点击下载申請表(DOC)
例:会议日程安排
时间 | 内容 | ||
○月○日
(周六) |
上午 | 9:00-11:30 | 「Can-do」を利用したコースデザイン |
午餐 | |||
下午 | 13:30-16:00 | 読解の教え方 | |
散会 |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2021年4月
#《IRODORI:生活中的日语》“入门”中文版正式发布!# 教材《IRODORI:生活中的日语》(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日本语国际中心编著)“入门”已正式发布。如此一来,该教材“入门”“初级1”“初级2”的中文版都和大家见面了→O《IRODORI:生活中的日语》“入门”中文版正式发…
在指定网站中,学习者不仅可以下载该教材全部音频内容,还能直接在线播放。此外,所有内容都是免费下载。这里有最丰富多彩的插图,为大家的日语学习增添了“色彩”。请感兴趣的朋友们一定不要错过这本有趣的教材哦!
中文版→O网页链接
其他语言版本→O网页链接
◆日本語教師向け研修会・学会・シンポジウム等 日本語教育関連事業情報◆
(ご注意)
1.掲載ご希望の場合は、メール(nihongo@jpfbj.cn)までご連絡ください。原則として四半期毎に更新をします。
2.各事業の詳細および参加の申し込みにあたっては、直接主催者にご確認ください。主催者が北京日本文化センター以外の事業については、北京日本文化センターではお問い合わせに応じることはできません。
3.掲載された内容の誤り、および掲載された情報に基づいて被ったいかなるトラブル、損失、損害についても、北京日本文化センターは一切の責任を負いません。
4.このページに記載されている内容は、予告なく掲載を変更し、中断し、または中止することがあります。
催し | 主催 | 日時・場所 |
第6回日語課堂教学シンポジウム及び日本文学教学ワークショップ | 北京師範大学日語教育教学研究所 | 2021年11月5日〜7日
北京師範大学外国語言文学学院 |
教材《IRODORI:生活中的日语》(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日本语国际中心编著)“入门”已正式发布。如此一来,该教材“入门”“初级1”“初级2”的中文版都和大家见面了。
在指定网站中,学习者不仅可以下载该教材全部音频内容,还能直接在线播放。此外,所有内容都是免费下载。这里有最丰富多彩的插图,为大家的日语学习增添了“色彩”。请感兴趣的朋友们一定不要错过这本有趣的教材哦!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IRODORI:生活中的日语》是什么样的教材?
在跨越国境的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日本各个领域工作的外国人数也正逐年增长。今后,拥有各种国籍和文化背景的人在同一个社区生活,在同一个职场工作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日语课程教材《IRODORI:生活中的日语》是一本能让外国人在日本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基础日语进行基本交流的教材。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此教材为准备来日本的人提示来日本之前有必要学习的日语。同时对已经在日本生活的人来说,也能通过学习此教材确认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日语能力,总之,大家能根据各自的目的来使用。
若条件合适,实际负责人可前往贵校访问并举办教材介绍和使用方法的研讨会。欢迎垂询。
关于举办教材介绍与使用方法的研讨会 请点击此处“高职高专/中专日语教师为对象的「いろどり」专属讲座”
→负责人:irodori@jpfbj.cn (浦井)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推出了新教材《いろどり:生活中的日语》。该教材主要面向在日本工作、生活的人群。通过该教材,大家可以学习到贴合现实生活的日语,并应用于实践。关于本教材文字内容和音频,可通过以下网址全部免费下载。
《入门》教材的中文版终于正式公布了!
-4月份特别通知-
为提高与增进地方的高职高专/中专日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预计在2021年6月至10月期间配合有需求的学校举办地区性的「いろどり」专属讲座。申请截止日期:2021年4月30日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教材中,除涉及会话练习和语法学习的内容外,还有“日本生活小知识”这一关于日本文化和习俗的解说页。接下来介绍其中的一部分。
这次介绍“问候的姿势”、“さようなら”的问候与何时使用“すみません”。大家知道日本人见面时的姿势吗?大家又知道实际上日本人在分别时怎么说再见吗?不仅如此,为什么我们常常理解为“对不起”之意的“すみません”,实际上还含有谢意呢?以上答案都将在下文揭晓!
◆あいさつのジェスチャー / 问候的姿势
日本では、あいさつをするとき、腰を曲げ、頭を前に下げます。これを「おじぎ」といいます。おじぎは、あいさつのときやお礼のときなどに使われるジェスチャーです。腰を曲げる角度が大きいほど、敬意が高いとみなされます。道で知り合いに会ったときなどは、首を曲げて頭を少し下げるだけでかまいません。人に会ったとき、日本ではハグをしたりビズ(頬と頬をつける)をしたりすることは、ほとんどありません。握手は、ビジネスの世界ではときどき使われることもありますが、あまり一般的ではありません。両手を胸の前で合わせるジェスチャーは、日本ではご飯を食べる前には使われますが、人と会ったときのあいさつには普通は使われません。しかし、このジェスチャーが日本のあいさつだと誤解されていることも、少なくないようです。
◆「さようなら」のあいさつ / “さようなら”的问候
日本語の別れのあいさつとして、「さようなら」ということばが知られています。しかし、実際の日常生活で「さようなら」が使われることは、あまりありません。「さようなら」は、学校でのあいさつとして生徒と先生の間で使ったり、もう会うことがない人に別れを告げたりする場面で使ったりすることが多く、日常生活でいつも会う知り合いに別れのあいさつをするときは、教科書本文で練習したように、フォーマルな場面なら「失礼します」、カジュアルな場面なら「じゃあ、また」などの言い方が一般的です。
◆「すみません」を使つかうとき / 何时使用“すみません”
「すみません」は謝るときに使うことばですが、お礼を言うときは、「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を使う場合と、「すみません」を使う場合があります。
本文では、落とし物を拾ってもらったときや、席を譲ってもらったときに、「すみません」とお礼を言う場面が出てきました。このように、ほかの人が自分のために何かしてくれたときで、そのために相手に不利益や負担がかかったと感じる場合、「すみません」ということばで、謝りながらお礼を言います。「すみません」だけでもお礼を表す意味になります。
相手に不利益や負担がかかっていない場合、例えばほめられたときや、お祝いを言われたときには、お礼のことばとして「すみません」が使われ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すみません」と「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の使い分けは難しいかもしれませんが、「すみません」を使わないで「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と言っても、失礼になることはないので、お礼を言うときはいつ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とだけ言っても大丈夫です。
“すみません”虽然是在道歉时使用的词汇,但在道谢时,除了会用到“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有时还会用到“すみません”。
在正文中,出现过掉落的东西被别人捡起时或者被让座时,使用“すみません”道谢的情况。像这种当别人为自己做了什么,并因此而遭受损失或承受了负担时,便会使用“すみません”,在道歉的同时表示感谢。只说“すみません”也可以表示感谢。
但在对方没有遭受损失或承受负担时,比如受到别人夸奖时或收到祝福时,则不会使用“すみません”来表示感谢。
Ⓒthe Japan Foundation
怎么样?通过今天的文章,我们明白原来日本人鞠躬角度的不同所表达的尊敬程度也有所不同。而日本人在告别时常用的也不是我们最为熟知的“さようなら”。至于“すみません”和“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更是有微妙的区别。正因为日语与中文常用的问候语有着很大的差异,我们才更需要注意这些细节,从而加深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
★『いろどり』入門の該当課
第一課 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
1.こんにちは
2.お先に失礼します
3.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4.メッセージスタンプ
★「いろどり」相关的咨询,请联系↓
☞ irodori@jpfbj.cn(担当:浦井)
★下载☞ https:/www.jpfbj.cn/irodori/
(点击页尾阅读原文跳转)
往期内容
『いろどり』日本生活TIPS 7:~我迷路了,稍微晚到一点~
『いろどり』日本生活TIPS 9:~ 能教我这个的读法吗? ~
『いろどり』日本生活TIPS 10:~我想参加日语学习班……?~
『いろどり』日本生活TIPS 12:~你的盒饭看起来很好吃呢~
『いろどり』日本生活TIPS 13:~还有大约10分钟就能完成~
#『いろどり』日本生活TIPS 19:~早上好~#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推出了新教材《いろどり:生活中的日语》。该教材主要面向在日本工作、生活的人群。通过该教材,大家可以学习到贴合现实生活的日语,并应用于实践。关于本教材文字内容和音频,可通过以下网址全部免费下载→O网页链接
《入门》教材的中文版终于正式公布了!
【-4月份特别通知-】
为提高与增进地方的高职高专/中专日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预计在2021年6月至10月期间配合有需求的学校举办地区性的「いろどり」专属讲座。申请截止日期:2021年4月30日→O网页链接
教材中,除涉及会话练习和语法学习的内容外,还有“日本生活小知识”这一关于日本文化和习俗的解说页。接下来介绍其中的一部分。
这次介绍“问候的姿势”、“さようなら”的问候与何时使用“すみません”。大家知道日本人见面时的姿势吗?大家又知道实际上日本人在分别时怎么说再见吗?不仅如此,为什么我们常常理解为“对不起”之意的“すみません”,实际上还含有谢意呢?以上答案都将在下文揭晓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文学2) 第二讲:《生出的烦恼》与有岛武郎的“仁爱”精神# 我们精心安排了“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希望通过此次不受空间距离限制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朋友们从中感受到日本文化以及日本研究的魅力。
【第二讲:《生出的烦恼》与有岛武郎的“仁爱”精神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教授 刘立善】→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文学2) 第二讲:《生出的烦恼》与有岛武郎的“仁爱”精神
*扫描或长按识别文末二维码可阅读本文的繁体字版文本。
我们精心安排了“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希望通过此次不受空间距离限制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朋友们从中感受到日本文化以及日本研究的魅力。
第二讲:《生出的烦恼》与有岛武郎的“仁爱”精神
主讲人介绍:
刘立善,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教授,原所长。毕业于大连外院日语系,留学日本冈山大学大学院与安田女子大学大学院(大学院男女共读),师从文学博士赤羽学教授,先后获得日本文学硕士学位与日本文学博士学位。1997年4月至1998年3月,任日本国际交流基金フェローシップ(研究课题:《日本近代文学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研究方向为日本近代文学、中日比较文学、植物美学、日本宗教。独自完成的专著有《日本白桦派与中国作家》(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赞助出版)、《日本文学的伦理意识——论近代作家爱的觉醒》(博士论文)、《日本近现代文学流派史》、《日本文艺与植物美学》、《日本神道》。合著的学术著作有《鲁迅:在中日文化交流的坐标上》、《中日文学比较研究专辑》、《明治儒学与近代日本》、《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选析》、《近代中国东北与日本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乙种)·梁山丁研究资料》等。独自完成的译著有《爱是恣意夺取——有岛武郎文艺思想选辑》、《暗夜行路》、《志贺直哉中短篇小说集》、《世纪末的漱石》、《关原之战》(上中下三卷)、《日本妇道记》、《日本精神史》、《清富思想》、《日本昭和史的最后证人张学良》。合译的译著有《芥川龙之介全集》、《芥川龙之介精选集》、《芥川龙之介读书随笔》、《文艺的,过于文艺的》、《森鸥外精选集》、《东亚近代哲学的意义》等。独立完成的中日文化交流随笔集有:《后乐园》与《广岛星霜》。
一 美术少年木田金次郎与《生出的烦恼》
有岛自幼情缨美术,擅绘画,有名篇《一串葡萄》为证。学者指出:“有岛的文章色彩感异常丰富,其鲜明准确的描写,与他作画时的观察与心理活动不无关系。¹ ”1908年9月,有岛于东北帝大农科大学创立美术同好会“黑百合会”,自任会长。他借助白桦派画家的力量,于北海道展出罗丹青铜雕塑,以及海外绘画复制品,令北海道美术爱好者大开眼界。1910年11月13日,黑百合会举办第三次画展,展出有岛尺幅万里的油画『たそがれの海』(《黄昏的海》),令一位少年受到强烈震撼。此人就是《生出的烦恼》(1918)的主人公——木田金次郎(1893—1962)。
金次郎生于北海道,家境贫寒,酷爱绘画。1908年进东京读中学,翌年粮道中断,退学返乡。此后,是投身现实生活,当一个渔民,还是继续追求理想——钻研绘画,构成少年金次郎的烦恼。他参观黑百合会画展,开始崇拜有岛,并登门拜访,请有岛鉴定自己的绘画水平,以确认自己有无艺术发展潜质。“作为人的有岛,像十月青空般纯真澄明,像五月大地般润泽、有激情与飞跃性,是极虔诚温厚的人格主义者。² ”有岛学识丰饶,眼高手高,观金次郎习作,顿时惊愕。其技巧稚拙,却能感到作者灵魂的律动。有岛盛赞少年的杰出个性与绘画特色,并指出其不足之处。少年闻一悟十,铭记指点,临别表示:下次拜访必带来更好的绘画。有岛说:“再有新作品,希望你还能拿给我看。”闻听此言,少年似从乌云罅隙发现一缕阳光,认定有岛此言包含两种爱——鞭策与爱抚。这是一次命运性的晤面,二人结下了永久之缘。
金次郎还乡当渔民。挑战狂风巨浪,出生入死,生活在严酷现实与浪漫艺术二者激烈冲突的烦恼中。他痴恋绘画,有坚忍不拔的志向,排除万难,追求理想。1917年10月末,金次郎将素描册与一封信寄给有岛。有岛赏画,发现北海道风光画得非常传神,栩栩如生,艺术进步甚大,令有岛刮目相看。读来信,有岛得知金次郎在苦闷上种植憧憬。对金次郎的命运,有岛感同身受。尊重艺术个性和艺术天才,这是白桦派理想主义的艺术主张,有岛鼓励金次郎:“君在北海道,忠实热情地眺望当地的自然,无疑是最佳选择。只是倘若如此,时间与金钱皆须宽裕。金钱可以解决时间问题,归根结底,有了相当额度的金钱,则可解决问题。金钱一事,由我考虑为君解决。³ ”
1917年11月12日,飘风扬雪,夕暮时分,暌别第七年,金次郎与有岛重逢于北海道。金次郎生动缕述自己当渔夫出没风波里的艰苦生活,吐露现实生活与艺术追求二者难以和谐两立的烦恼。有岛对金次郎慷慨表态:现实生活与艺术创作,皆需金钱,自己乐助所需经费。尔后,有岛满怀仁爱,以感人至深的金次郎为主人公,写出了《生出的烦恼》。其纯朴的人道主义情怀,形诸笔墨,跃然纸上。成为有岛不惑之年立起的一座巍峨的文学纪念碑。
二 渔夫的“本能生活”与艺术追求
《生出的烦恼》以叙述者“我”(有岛)与听者“木本”(原型即木田金次郎)这一书简表现形式,高超写就,初名《一封私翰》,旨在向社会介绍画坛新秀。后因接受《大阪每日新闻》约稿,临机应变,易名《生出的烦恼》。有岛说:“我在《生出的烦恼》中,要对盼待诞生的优秀灵魂,唱出谦逊的赞歌。自然是巨大的产褥,我希望自己是一名歌手,谨慎地坐在产褥一隅,祝福优秀灵魂的华美诞生。⁴ ”所谓“优秀灵魂”,即指优秀个性。从不畏艰难的金次郎身上,有岛发现了高雅纯粹的精神与性格(优秀灵魂)。对金次郎如此感人形象,有岛萌同情,生共鸣。为他高唱“谦逊的赞歌”,为艺术家的诞生,献上祝福。
《生出的烦恼》以北海道为舞台,略设虚构,描写优秀灵魂拥有者木本捕鱼为业的艰苦生活。木本成年累月,舍生忘死,挑战严酷自然,不坠当画家的青云大志,他如痴如狂地作画,以罕见的“本能生活者”形象,锲而不舍地追求艺术的成功。《生出的烦恼》旨在探究现实生活与艺术创作二者相克的烦恼,是感人至深的“励志小说”。因此,日本中学国语课本,节选了这篇名作。
《生出的烦恼》第一章,开宗明义,“我”(有岛)抒发自己文学事业感怀,告白为构筑艺术殿堂而苦斗的烦恼和欣喜。第一章与第九章前后照应。描述欣赏了木本素描册并读了来函的“我”,满怀敬佩,由东京专程远赴北海道,会晤木本。从时间顺序看,第一章与第二章是无缝衔接。第三章是插叙,回忆当年家住札幌时期初识纯真少年木本,“我”欣赏少年的油画与水彩画,甚感动。木本未经过科班训练,技巧稚嫩,但画藏妙力。最令“我”感动的,是一幅晚秋绘画,浓云罅隙里漏出午后的阳光,淡照一片芦苇荡与两棵秀朗的白桦。“我”认为,凝视这一幅画,不难管窥木本敏锐的色彩感。“我”盛赞此画精彩,亦指出缺陷。送走木本,“我”深刻反省:“当时我生活的某一部分,也在歧路上,心中充满疑虑和迷惑。我观冬景,在自然面前,多次不知不觉地像木棒般站立着,将君的事情与我的事情混合起来考虑。”对此,有学者说:“《生出的烦恼》表达有岛在祈愿木本和自己均逃出日常生活的束缚。从这一点看,有岛是一位浪漫主义者。⁵ ”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去年十月某日,暌别第十年(实为第七年),“我”收到木本寄来的三册(实为两册)自制素描册,画的是粗犷的北海道风光,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家才能观察到、才能画出的自然肖像画。”“我”赏画大惊,喜之不胜,分外思人。该日夕暮,又收到木本来信,《生出的烦恼》第二章木本来翰,即金次郎来翰,内容原封不动引入了作品。此信缕述自分别后,木本与父兄风雨同舟,挑战荒海的艰辛人生。字里行间,流露的是激情、自强、谦逊、纯洁艺术感、独特表现力,以及对自然的痴爱。读来信,“我”激动不已。有岛据金次郎生动叙述,结合一己“海洋体验”,驱动卓尔不群的想象,写出《生出的烦恼》中木本与惊涛骇浪殊死搏斗的壮美场面,繁细描述,恰到好处。第四章是作者想象世界的序幕,第五章至第八章,是“我”想象木本无所畏惧,与暴风雨雪恶战苦斗,对艺术异常执著。本多秋五说:“人们诧异:《生出的烦恼》中,关于渔船因暴风雪而翻船的场面,作者是借助何种体验写出来的呢?而且写得这般精彩。⁶ ”神谷忠孝说:“与实景相比,有岛更擅长在想象的领域里,发挥自己的本领。⁷ ”关于木本身处逆境却不弃艺术追求的感人形象,第三章写道,走火入魔般作画的木本说:“别人遇见我,都说我脑子有病,我一凝望山,什么都忘了。不知谁在某本杂志上发表一篇题曰《爱是夺取》的文章,似乎说,人爱外物,则将该外物抢夺过来。然而,我看山时,欲萌那般心态,却萌不出,倒是山把我强劲地拽过去了。”所谓“爱是夺取”,即指有岛的著名“爱学”理论——“爱是恣意夺取”,此论强调,爱的本质不是奉献,而是“夺取”,或曰“吸引”、“吸收”、“凝聚”等。木本认为“山把我强劲地拽过去了”,不言而喻,木本甘心情愿被山“夺取”过去。从爱的本质看,这就等于木本也把山“夺取”到自己的心中。有岛认为,艺术家创作的根源,在于内心涌出的自然欲求——“本能生活”,它是“爱”的同义语。木本纵然多次想粉碎自己对艺术的执著力,但每次粉碎后,执著力又猛烈涌来,令他无可奈何。木本之所以卓尔不群,酷嗜艺术,发愤忘食,动力皆来自他面对艺术,内心处于“本能生活”状态。哲学家西田几多郎说,发自内心深处的要求,力大无比,是人生中最庄严的东西。诚哉斯言!
三 渔夫艺术理想的黎明
第九章写“我”认定一个人要成为艺术家,须靠本人内发的力量来不断推动,此乃必要条件,并以东京的梅花与山茶花开始绽放为象征,向木本献上美好的祝愿。《生出的烦恼》作为《有岛武郎著作集》第六集,1918年9月,由丛文阁刊布。名作赫然问世,轰动文坛,好评如潮,异常热销,洛阳纸贵。默默无闻的金次郎,一夜之间,成为妇孺皆知的名人。
《生出的烦恼》笔润极丰。重灵轻物、乐育人材的“伯乐”——有岛,建议金次郎赴法国深造,决定将《生出的烦恼》的笔润,悉数赠给寒门才子金次郎,足够他的留学费用。金次郎虽然婉谢了有岛一片好心,但如此仁爱精神,令金次郎感激莫名。助人为乐,是有岛的“爱学”特质,1919年2月,有岛于东京举办“木田金次郎氏习作展览会”,并卖画,进一步扩大金次郎的知名度。在有岛仁爱精神不断激励下,金次郎终成知名的北海道画家,他将有岛尊为“人生的恩师”。
有岛的许多力作,以北海道为舞台,因此荣获“北海道文学之父”的大名。有岛的《生出的烦恼》、《除锈工》、《阿末之死》、《该隐的后裔》、《与幼小者》、《星座》、《父子俩》等力作,皆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荣膺“爱与人道主义作家”美名。其文格与人格,博得无产阶级文学评论家与作家的高度肯定。譬如,平林初之辅说:“有岛是日本屈指可数的文豪,是我最崇敬的小说家之一。像有岛那样对真理有献身精神、谦逊真率者,在近代日本小说家当中,几乎无与伦比。⁸ ”藤森成吉赞曰:“有岛不仅作为优秀人格者与文学家,受到人们的尊重与热爱,作为绅士亦然。在近代日本文坛,像有岛这样的人,寥若晨星。⁹ ”
有岛仁爱精神的最高体现,是最后将位于北海道的自家两座辽阔农场,全部无偿赠给了贫穷的农民。如此充满仁爱之举,博得鲁迅盛赞,称有岛是一个“觉醒者”。
我认为,有岛特色真诚的仁爱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不会被“博物馆化”。
1.〔日〕川北肇:「有島武郎の一生――近代日本人の一典型」、『生れ出づる悩み 一房の葡萄』解説、明治図書出版株式会社1981年5月、196ページ。
2.〔日〕井東憲:『有島武郎の芸術と生涯』、光洋社1983年9月、11ページ。
3.〔日〕有島武郎:『有島武郎全集』第13巻、筑摩書房1988年、513ページ。
4.〔日〕有島武郎:「『生れ出る悩み』広告文」(1918)、『有島武郎全集』第7巻、筑摩書房1988年、361ページ。
5.〔日〕久松潜一:『日本文学史 近代Ⅱ』、至文堂1977年4月、656ページ。
6.〔日〕本多秋五:「『小さき者へ·生れ出づる悩み』について」、『小さき者へ·生れ出づる悩み』解説、新潮社1980年12月、124ページ。
7.〔日〕神谷忠孝:「有島武郎と北海道」、『有島武郎研究叢書』第10集、有島武郎研究会編、右文書1995年5月、60ページ。
8.〔日〕平林初之輔:「有島武郎の死について」(1923)、『有島武郎全集』別巻、834ページ。
9.〔日〕藤森成吉:『人としての武郎君』,井東憲著『有島武郎の芸術と生涯』序文、光洋社1983年9月,4ページ。
感谢收听。下期将发表“永井荷风,孤绝的遁走者”,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谭晶华教授播讲。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注意收听。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文学2)
题目及主讲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魏大海
第二讲 《生出的烦恼》与有岛武郎的“仁爱”精神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教授 刘立善
第三讲 永井荷风,孤绝的遁走者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谭晶华
第四讲 川端康成文学之美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周阅
第五讲 文学史重构视域下的黄瀛诗歌
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 杨伟
第六讲 “大江健三郎文学——在鲁迅的文学之光引导下前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许金龙
阅读繁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