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WeChat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戏剧) 第七讲:中国近代戏曲与日…


*扫描或长按识别文末二维码可阅读本文的繁体字版文本。


  我们精心安排了“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希望通过此次不受空间距离限制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朋友们从中感受到日本文化以及日本研究的魅力。


第七讲:中国近代戏曲与日本

——京剧走向海外和京剧史研究的开端(下)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 李莉薇



主讲人介绍:李莉薇,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戏曲史专业文学博士。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戏曲史、中日戏剧交流史、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在国内外已发表四十多篇学术论文、译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0世纪京剧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研究”等多项课题。曾获得第七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2016年)、广东省第八届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19年)。已出版专著《近代日本对京剧的接受与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即将出版学术译著《北平的中国戏》。



  大家好。上一讲我们讲了以梅兰芳先生的两次访日演出为代表的,“中国京剧走向海外”的相关内容,今天我们来讲一讲“近代日本学人的京剧史研究”。


三、近代日本学人的京剧史研究

  为何日本人会研究京剧?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在这里归纳如下几点:

  首先,我认为还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清末民初,京剧成为了最大的剧种,是全民性的娱乐艺术。当时旅居中国的一些日本报人受到风靡全国的戏曲文化的熏陶,逐渐热爱上京剧,成为了“京剧通”。这些来自日本的“京剧通”以辻听花(1868-1931)、波多野乾一(1890-1963)、村田乌江(?-1945)为代表,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中日文化界相当活跃。他们在中日两国报纸杂志上写了大量剧评,比如辻听花在《顺天时报》的专栏上写了十七年的剧评,其总量估计有六千余篇,影响很大。因此,辻听花被认为是来自日本的“京剧评论家”。他们还出版了多种京剧史著述,不仅是日本读者想了解中国戏曲的必读书目,也是国内京剧研究的重要图书。比如辻听花早在1920年就用中文出版了第一部京剧史《中国剧》,之后改名为《中国戏曲》,后来又多次再版。波多野乾一则用日语写了重要的京剧流派研究《中国剧及其名优》(1925),第二年就被鹿原学人翻译成中文,并改名为《京剧二百年历史》,为学界所熟悉。波多野乾一编著的剧目集《中国剧五百出》大概可以称得上是海外出版的第一部京剧剧目集,在剧目编排上具有创新意义。他们更是为梅兰芳、绿牡丹等名伶的赴日公演出谋划策,沟通中日文艺界,推动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京剧通”的爱好在日本文人的圈子里出了名。大凡到访中国的日本文人都少不了拜访他们,在北京、上海游览之余,观看京剧更成了当时访华文人的一道文化盛宴。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笔下,曾生动地描绘了辻听花等旅华“京剧通”的形象。在中国读者熟悉的《中国游记》里,芥川称赞辻听花:“是戏通里的戏通,即使是中国的名伶也很多拜先生为父。扬州盐务官高洲太吉氏以外国人之身在扬州做官,自称前有马可•波罗,后有高洲太吉,气焰着实嚣张。然而,身为外国人而在北京称为戏通的,找遍了北京也只有听花散人一人。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通过芥川的描述,日本“京剧通”的形象跃然纸上。滨一卫的《北平的中国戏》(1936)中,同样把日本戏迷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我们边在戏院里喝着龙井,吸着烟吞云吐雾,使劲地用门牙磕着瓜子儿,边有滋有味地品评伶人的演出。叫‘好’、拍手、拍照、画素描,不喜欢的演员上场时毫不客气地喝倒彩,听到精彩的唱段时闭起眼来陶醉不已。和经常光顾的戏院伙计熟络后,还可以免费站着看戏。我们的心思早已飞到舞台上,一起载歌载舞。”可以说,他们对京剧的喜爱绝不逊于中国的民众。

  第二点,我想是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日本人注意到当代戏剧的社会功能。他们认为,戏剧是最好的民众教育工具。通过戏剧,可以很好地认识一个国家的国民性。因为戏剧描写的是人的故事,既有王侯将相的历史,也有普通人的生活,反映的是普罗大众的思想意识。盐谷温曾说过,“知晓元曲的一般大概,可据此窥见中国人的国民性”。汉学家今关天彭也曾说,“通过中国的戏曲小说可以知晓中国社会实际,体察人情世态机微”。由此可知,近代日本人出于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原因,急于要了解和认识中国,可以说戏剧就是认识中国历史文化和国民性的最好手段。综观近代以来日本学人所出版的各种京剧图书,或多或少都能读出这层用意。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研究中国文化并不单纯是为了认识中国。戏剧研究家田仲一成先生很好地解释过日本人研究中国文化的终极意义:“日本文化之根在中国,做中国研究就是保留日本文化的一脉传统”。

  第三点,我想要联系到日本中国学者研究中国戏曲的传统。如前所述,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成书于日本京都。近年来学界已经对王国维和京都学派学者的戏曲研究交流史进行了充分的研究。狩野直喜、盐谷温、青木正儿等日本学人在古典戏曲研究方面成就卓著,这或多或少地鼓舞了当时在华学人从另一个角度,也就是从舞台出发来研究中国戏曲。

  比如,青木正儿的后学滨一卫(1909-1984)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留学北京期间,始终带着审美的眼光来看戏,关注点是舞台艺术的审美。在《北平的中国戏》一书中,他对三十年代的名伶演出有精彩的点评。比如,他对尚小云演出的评论就极具个人风格:“(尚小云)声音高且清澈,有一副最大又最美的小嗓。何以男性的喉咙能发出这般的声音?!既非女性的声音亦非阉人的高音,而是一副极具魄力、堂堂正正的男性嗓音。尚绮霞先生的喉咙真可谓深不可测的怪物!绝无一丝一毫的松懈,精彩绝伦的唱功实在了得。《二进宫》、《祭塔》、《祭江》等正统的青衣唱功戏足以把听众带进恍惚迷离之境,沉醉在他的唱腔中。”又如,他评荀慧生:“他拥有和美的姿态、大小适中的声量和虽有点俗气但颇具纤细之美的面庞,无论演什么角色都能顺手拈来。比起尚、程二人,更适合演其师王瑶卿开创的花衫行当……声音稍微有点沙哑,但更显嗓音的韧力之妙。虽然也有演技上的缺点,但他那从背到腰所展现的优美线条、鼻梁又或指甲的恰到好处的化妆,灼灼有神的眼睛流露出来的媚态带有一种震慑力,颇有浮世绘风格之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滨一卫是带着理解和欣赏的眼光来评点演员的技艺的。


滨一卫、中丸均卿著《北平的中国戏》(1936年)


滨一卫、中丸均卿所拍摄照片(引自《北平的中国戏》,1936年)


滨一卫收藏的戏单(引自《北平的中国戏》,1936年)


  京剧史研究在日本学人的中国戏剧研究史上可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上承了日本中国学界对中国古典戏曲以文献研究为中心的时代,下启对中国当代包括京剧、地方戏、话剧等诸多形式的大戏剧表演史研究的新时代。可以说,近代日本学人的京剧史研究是日本的中国戏剧研究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第四点,正是由于中国近代戏曲“戏剧化”的发展,也促成了剧学研究的兴起。把舞台表演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始于近代。人们一般认为齐如山的京剧研究是最完整、最系统的。他在《京剧之变迁》等一系列的著作中把戏曲的美学特点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又帮助了梅兰芳等一批表演艺术家完成了戏剧改良,开辟了不同于王国维的另一条戏剧研究的道路。而辻听花最早写成的京剧史《中国剧》,在研究方法上与齐如山的著述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研究京剧所采用的方法不以文献考据为主,而是平时注意搜集、调查第一手与戏剧有关的民间资料,在此基础上论京剧的发展。这种方法,就是今天人们所熟悉的民俗学和人类学等学科常用的田野调查法。我们很难说是辻听花影响了齐如山,还是齐如山影响了辻听花。或许更多的应该是同时代的、“双向度”的相互借鉴与交流。


辻听花、波多野乾一等与梅兰芳、齐如山在梅家大宅合照(引自《梅兰芳的私家相簿》)


  总之,近代日本学人的京剧史研究不仅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成果,也是当时京剧在世界范围内所产生的影响力的一个有力的回响。日本学人的京剧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域外的眼光与视角,促使我们重新认识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格局中的价值。从大的方面来讲,寻找并树立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应有的位置。

  以上为本次主讲的全部内容。谢谢收听。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注释:

①芥川龙之介著,秦刚译:《中国游记》,中华书局,2007年,151-152页。

②笔者译自中丸均卿、浜一衛『北平的中国戯』,東京:秋豊園:1936年。

③塩谷温:『元曲概説』東京:目黒書店,1940年,99−100頁。

④今関天彭『支那戯曲物語』新版序 ,東京:元々社,1955年,第2頁。

⑤尚绮霞:即是尚小云(1900-1976)。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名德泉,字绮霞。

⑥中丸均卿、浜一衛:『北平的中国戯』,東京:秋豊園:1936年,第56頁。

⑦中丸均卿、浜一衛:『北平的中国戯』,東京:秋豊園:1936年,第60頁。



本中心温馨贴士:本中心曾于2019年1月26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与梅兰芳纪念馆联合举办过主题为“梅兰芳首次访日演出10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如果您对梅兰芳先生的访日演出感兴趣,可以参考以下链接:

梅兰芳首次访日演出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讨论部分实录 最终篇(15)

(此次研讨会的之前各篇相关报道请见链接文末。)



感谢收听。下期将发表“中日现代戏剧交流——以日本新派据、新剧和左翼戏剧对中国戏剧的影响为中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平研究员播讲。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注意收听。



日本研究之窗 —— 系列讲座(戏剧)

题目及主讲人


第一讲 “中日先行艺能的交流、融通与变异”

       麻国钧 中央戏剧学院 


第二讲 “日本能乐——“能”和“狂言”的鉴赏与研究”

       左汉卿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


第三讲 “三合一的古典木偶戏——文乐”

       李玲 中国艺术研究院


第四讲 “传统与创新并举的古典戏剧——日本歌舞伎(上)”

       李玲 中国艺术研究院


第五讲 “传统与创新并举的古典戏剧——日本歌舞伎(下)”

       李玲 中国艺术研究院


第六讲 “中国近代戏曲与日本——京剧走向海外和京剧史研究的开端(上)”

       李莉薇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第七讲 “中国近代戏曲与日本——京剧走向海外和京剧史研究的开端(下)”

       李莉薇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第八讲 中日现代戏剧交流——以日本新派据、新剧和左翼戏剧对中国戏剧的影响为中心

       刘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第九讲 “20世纪80-90年代的中日戏剧交流”

       于黛琴 国家话剧院


第十讲 “从地下演剧到走向世界 ——蜷川幸雄与铃木忠志的戏剧轨迹”

       方军 上海戏剧学院


每周四(计划)发布,敬请期待!


阅读繁体版↓

https://www.jpfbj.cn/sys/wp-content/uploads/2020/12/xiju_episode7.txt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是日本唯一一所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综合性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专门机构。1994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北京事务所成立。为加深中日两国相互理解,基于以上理念,本中心在中国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及事业。主要活动分为文化艺术交流、日语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三个领域。


更多活动信息

官网http://www.jpfbj.cn

微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 微信(ID:jfbeijing)


官方账号
OFFICIAL SITE

微信公众号: JFBEIJING
Copyright 2007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甲6号SK大厦3层 电话:010-8567-9511
京ICP备09018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