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 · 国际对话
Japanese Studies and Global Partnerships Programs

第一講:女性天皇的上代文學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講座(文學)

第一講:女性天皇的上代文學

南開大學 外國語學院 王凱

 
主講人介紹:王凱 南開大學 外國語學院 副教授 歷史學博士

學術研究方向:日本古代史、日本古代文學,學術科研項目:國家社科基金“日本古代木簡的文學研究”(在研)2016,教育部基金“日本古代大陸移民的文學研究”(結項優秀)2011,學術論文:「常世は何処かー古代中國の江南地方を仮説としてー」中西進編:『東アジアの知-文化研究の軌跡と展望-』.新典社.2017年,「萬葉盛宴と大陸移民」.辰巳正明編:『「萬葉集」と東アジア』.竹林舎.2017年 等。學術任職:國際期刊《東亞文化研究》(ISSN 2423-8422)編委,中國日本史學會理事、中華日本哲學會理事,日本木簡學會、上代文學會、日本史研究會、全國大學國語國文學會員。
 
 
第一講:女性天皇的上代文學 MP3(音频)→【请点击这里】

 

  日本文學發生于約三世紀初,至八世紀末平安遷都,此大約五百年間的文學被稱爲“上代文學” (じょうだいぶんがく)。

  在上代文學所涵蓋的曆史區間內,尤其在王權繼承的過程中,女性天皇是重要特徵。日本古代史上先後出現了推古,皇極以及重祚後的齊明,持統,元明,元正和孝謙以及重祚後的稱德,共計八代六位女性天皇。這些女性天皇不僅對天皇家王權的維繫起到了關鍵性作用,而且與上代文學的産生、發展和成熟也有密切關係。

  上代文學的形式有韻文和散文。韻文主要指詩歌,即漢詩與和歌(やまとうた)。現存的漢詩集以《懷風藻》(かいふうそう)(天平勝寶三年、751年)爲最古,而和歌集則首推《萬葉集》(まんようしゅう)(天平寶字三年、759年)。上代文學中的散文主要有《古事記》(こじき)(和銅五年、712年),日本官修國史之首《日本書紀》(にほんしょき)(養老四年、720年),和各地的古記錄《風土記》(ふどき)(和銅六年、713年),而這些文獻多完成于女性天皇執政時期。另一方面,上代文學中也包含了對女性天皇豐富的描寫,或有她們的和歌,或有她們的散文,或有對她們的敘事,這也成爲了研究女性天皇的重要資料。

  總之,把上代文學稱之爲“女性天皇的上代文學”亦不爲過。

 

一、佛教興隆與文學記錄

  推古(すいこ)天皇是日本古代史上第一位女性天皇。613年,得到蘇我氏支持而即位的推古在宮廷宴請蘇我馬子等群臣時,留下了其稱贊蘇我氏的能力與忠心的唯一一首和歌(日本書紀歌謠103)。

  推古朝的政治特點之一便是弘揚佛教。594年,推古發布佛教興隆诏書,奠定了佛教在政治中的地位。佛教政策的推進者是推古朝另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廄戶皇子(うまやとのおうじ),即聖德太子(しょうとくたいし)。關于聖德太子的傳說很多,以下一則或對我們理解佛教與文學以及當時如何記錄文學有所啓示。

  據《日本書紀》的記載,推古二十一年(613年)十二月,聖德太子在片岡見到饑餓將死之人,就施捨給他衣服飯食,且吟歌感歎。次日,太子派人前往看望,見饑餓者已死,便下令將其埋葬。數日後,太子對身邊親近說,前日所見不是凡人,便派人前往打開墓葬查看。結果墓穴空空,唯有那人放在棺木上疊好的衣服。于是,世人感歎,聖人知聖人也。成書于平安初期的《日本靈異記》(にほんりょういき)也有類似的描述,但稍有不同的是,餓死者“唯作歌書以立墓戶”,表示對聖德太子的感恩。

  這一細微的差異其實有著重要的意義。今天當我們研究日本古代文史時,木簡(もっかん)已經是必不可少的資料了。有學者將在兩尺長的木片上以一字一音的形式,單行書寫和歌的木簡稱之爲“歌木簡”(うたもっかん)。參照《日本靈異記》中“作歌書寫並立于墓戶”的敘述,我們不難推測,當時人們將和歌書寫在木簡上,並直立放置的使用情景。這爲研究木簡的使用以及和歌與佛教的關系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佛教興隆與上代文學,尤其是與和歌文學的結合,在推古朝時已經逐漸興起了。

    法隆寺

 

二、上代文學投影中的畸形母愛

  于642年即位的皇極(こうぎょく)天皇在乙巳之變(いっしのへん)中實現了日本曆史上天皇第一次生前讓位,又在經曆了孝德(こうとく)朝(645年-654年)大化改新以後,于655年實現了第一次重祚而成爲齊明(さいめい)天皇。有學者認爲皇極是在乙巳之變這場宮廷政變中被迫退位的。然而,作者認爲皇極勇于“創造”生前讓位和重祚這兩項重要制度的理由僅有一條,那就是成全自己的長子——中大兄皇子(なかのおおえのおうじ),即天智(てんじ)天皇即位,並助其樹立自己的王統。

  憑心而論,中大兄皇子是一位有勇無謀,行事魯莽的青年。他發動政變,暗殺大臣,造成政治動蕩;他不顧大化改新之成效,強行還都飛鳥,逼死天皇孝德;他誤判形勢,捲入半島紛爭,以致在白村江一敗塗地。種種失誤,讓他一次又一次與天皇位失之交臂。

  然而,作爲母親,皇極(齊明)卻一直不離不棄。爲保護愛子,她在乙巳之變後創造生前讓位機制;後又再登皇位以待天時;最後禦駕親征,客死他鄉。皇極是天皇,她更是一位母親。在孝德死後不久的658年11月,她立刻除去了中大兄皇子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孝德之子——有間皇子(ありまのおうじ)。有間皇子在臨刑前吟誦和歌被收入《萬葉集》,流傳至今。

   有間皇子自ら傷みて松が枝を結ぶ歌二首

   岩代の 浜松が枝を 引き結び ま幸くあらば またかへり見む(巻二・141)

   錢韬孫譯:磐代之松,茲結其枝;苟我有幸,還復見此!

   家にあれば 笥に盛る飯を 草枕 旅にしあれば 椎の葉に盛る(巻二・142)

   錢韬孫譯:家居之食,盛飯有笥;枕草在途,椎葉載粢。

   從第一首的渺茫希望到第二首的徹底絕望,有間皇子感慨自己的命運數奇和齊明的冷酷無情,實在令人唏噓。

  而與有間皇子的作歌中映射出的那個齊明相比,因思念死去的孫兒而淒慘悲涼的齊明又不禁讓人憐憫。658年,齊明的長孫建王夭折,齊明吟誦挽歌三首(記紀歌謠116、117、118)。同年十月,在前往溫泉療養的途中,齊明又想念起死去的孫兒而“怆爾悲泣,乃口號”作歌(記紀歌謠119、120、121)。

  有間皇子之變與建王夭折相差不過一月,但是齊明爲兒鐵石心腸,爲孫熱淚盈眶,仿佛判若兩人。

  661年,齊明不顧風燭殘年而強行禦駕親征,並客死他鄉。在大軍發往九州前線途中,萬葉歌人額田王(ぬかたのおおきみ)代爲作歌如下:

   熟田津に 船乗りせむと 月待てば 潮もかなひぬ 今は漕ぎ出でな(巻一・8)

   錢韬孫譯:駕言乘舟,熟田之津,俟月既生,汐漲海濱,鼓楫邁矣,今當其辰。

  這首雄壯的軍歌體現了齊明視死如歸的豪情,而老母親愛子情深不禁讓人感到一絲悲怆。

    飛鳥(大和三山)

 

三、憂慮的天皇與繁榮的文化

  齊明捨身爲子並沒有改變中大兄皇子率領下的倭國大軍在白村江之戰中慘敗的命運。此後,倭國進入臨戰體制,直至經曆壬申之亂(じんしんのらん),天智之弟大海人皇子(おおあまのおうじ)即位成爲天武(てんむ)天皇後,日本列島內的局勢在逐步穩定下來。

  天武死後,皇太子草壁皇子(くさかべのおうじ)因爲體弱多病而英年早逝。爲了維持天武王統,皇后登基,成爲第三位女性天皇——持統(じとう)天皇。持統一方面致力于樹立天武的正統權威,將天武歌頌爲“神”(神にしませば);另一方面,竭力維護天武-持統的王統。據《懷風藻》葛野王傳記載,持統力排衆議,將皇位傳給了草壁的遺孤——輕皇子(かるのおうじ),即文武(もんむ)天皇。696年,持統讓位,成爲太上天皇。

  然而,事與願違的是,年輕即位的文武天皇繼承了父親草壁皇子羸弱的體質,在與父親幾乎同歲時早逝。臨終前,文武讓位于母親阿閉皇太妃,後者即位成爲元明(げんめい)天皇,以等待文武的遺孤——首皇子(おびとのおうじ),即聖武(しょうむ)天皇長大成人。

  元明的即位打破了一直以來女性天皇人選須爲皇后的慣例,因此,作爲“中繼”的元明天皇自然內心感到不安。元明不僅在即位宣命中搬出自稱是其父天智天皇制定的“不改常典”以強調自己的即位正統性,而且在即位大典時也流露出了惴惴不安。據《萬葉集》記載,

   和銅元年戊申

   天皇の禦製

   ますらをの 鞆の音すなり もののふの 大臣 楯立つらしも (巻一・76)

   錢韬孫譯:壯士臂皮鞆,擊響聞宮院,轸懷大將軍,講武列盾幹。

   禦名部皇女の和へ奉る禦歌

   我が大君 物な思ほしそ 皇神の 副へて賜へる 我がなけなくに (巻一・77)

   錢韬孫譯:吾王其毋憂,在茲非無某,此身神祖授,所以從君後。

  面對妹妹元明的不安,姐姐禦名部皇女(みなべのおうじょ)通過和歌對答告訴她“無需多慮,天皇位是神賜的,且有我這位姐姐在你身邊”。穩重大氣的禦名部皇女給了元明不少安慰,也體現了兩人姊妹情深的一面。

  或許元明認爲自己作爲天皇的正統性不足,試圖以文化事業來鞏固統治權威,因此元明朝的文化事業成績是顯著的。《古事記》的完成,《風土記》的編撰以及元明萬葉都集中出現在元明朝。元明天皇于靈龜元年(715年)讓位于自己的女兒,文武天皇的妹妹——冰高內親王(ひだかないしんのう),即元正(げんしょう)天皇,以繼續等待首皇子的成長。元正朝繼承元明朝的文化事業,完成了六國史的第一部史書《日本書紀》。從《萬葉集》和《懷風藻》的記載來看,迎來了一個君臣同樂,詩歌盛行,上代文學繁榮開花的時代。

    平城宮遺址

 

四、天武王權的終焉與詩歌文學的大成

  經過元明、元正兩代女性天皇的不懈努力,神龜元年(724年)二月,元正終于讓位于24歲的首皇子,聖武天皇登基,開始了其長達26年的治世,成爲了奈良時代在位時間最長的天皇,孕育了絢爛的天平文化。

  天平感寶元年(749年)七月二日,已經受戒出家,自稱“三寶之奴”的聖武天皇以身體不堪日理萬機爲由讓位于阿倍內親王(あべないしんのう),這也是第一位被立爲皇女的皇太子即位。由此,象徵著天武系皇權正統的孝謙(こうけん)天皇誕生了。孝謙改年號爲“天平勝寶”,日本古代律令國家迎來了四字年號的鼎盛期。

  孝謙時代的文化事業中,最重要的標志性成果之一就是天平勝寶三年(751年)的《懷風藻》成書。這部日本現存最早的漢詩集的編者或爲《唐大和上東征傳》的作者淡海三船(おおみのみふね),他也是日本第二部正史《續日本紀》的編者之一,被認爲是給“長屋王之變” (ながやおうのへん)平反之人。孝謙天皇即位的遠因或可追溯到發生在天平元年(729年)的長屋王之變。若長屋王不被誣陷致死,就沒有孝謙之母光明子立后,就更不會有孝謙天皇了。

  孝謙的誕生在文學上的影響遠不止于如此。萬葉學者中西進參考成書于11世紀的《榮花物語》(えいがものがたり),認爲天平勝寶五年(753年)孝謙下令群臣獻上和歌,或是編纂《萬葉集》這一大型文化事業的起點。若做如此考慮,則《萬葉集》在一定意義上也可謂是“敕撰集”。《萬葉集》的編撰者大伴家持(おおとものやかもち)同年將自己所作和歌群獻給了當時的右大臣——橘諸兄,並在歌群的最後附上了以下名歌。

   うらうらに 照れる春日に ひばり上がり 心悲しも ひとりし思へば(巻十九・4292)

   錢韬孫譯:春日怡怡,倉庚高飛;心之哀兮,獨自我思。

  雲雀悲鳴,顯示了大伴家持對天皇親政的沒落和以藤原氏爲中心的官僚機構的不滿,暗藏著對孝謙朝政治的批判。如果以大伴家持天平寶字三年(759年)在因幡國國廳宴請國司郡司等時的作歌,

   新しき 年の初めの 初春の 今日降る雪の いやしけ吉事(巻二十・4516)

   錢韬孫譯:獻歲更新,今日初春,降茲瑞雪,彌益福臻。

  作爲《萬葉集》成書的標志的話,那麽這部包含著傳世萬代心願的上代文學巨作則給孝謙朝畫上了句號。

  在此之前的天平勝寶八年(756年),聖武太上天皇死去,光明皇太后和孝謙天皇將聖武的遺愛之物捐于東大寺,形成了今天的正倉院寶物(しょうそういんほうもつ)。加之收錄于正倉院文書內的文學作品,都成爲了上代文學的衍生物,延續了奈良朝的文化。由此可見,孝謙朝對上代文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承前啓後的作用。

  孝謙于天平寶字二年(758年)讓位于大炊王(おおいおう),淳仁(じゅんにん)天皇即位。然而,光明皇太后死後,孝謙太上天皇與藤原仲麻呂(ふじわらのなかまろ)和淳仁對立,經藤原仲麻呂之亂後,又于天平寶字八年(764年)重祚成爲稱德(しょうとく)天皇。稱德親信僧侶道鏡(どうきょう),並企圖禅位于他,但最終計劃破滅,稱德也在沒有指定繼承人的情況下于寶龜元年(770年)死去,天武皇統至此斷絕。不過,這一時期唐風文化更爲盛行,神佛習合初現端倪,通往平安時代的大門已經緩緩開啓了。

    東大寺

 

【參考文獻】

吉川真司:「律令體制の展開と列島社會」.上原真人など編:『列島の古代史 ひと・もの・こと8』.東京:岩波書店.2006年。

吉川真司:「法會と歌木簡」.『萬葉集研究 36』.東京:塙書房.2016年。

井上光貞:「古代の女帝」.『井上光貞著作集 一』.東京:岩波書店.(初出)1964年。

錢稻孫譯:《萬葉集精選》.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2年。

王凱:「譲位の誕生」.『日本と東アジア:歴史の発見と文化の交流 國際シンポジウム予稿集』.北京.2019年

中西進:「二十巻萬葉集の形成—平安朝文獻の意味—」.『萬葉論集 第六巻 萬葉集形成の研究 萬葉の世界』.東京:講談社.1995年。

 

 

 

 

官方账号
OFFICIAL SITE

微信公众号: JFBEIJING
Copyright 2007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甲6号SK大厦3层 电话:010-8567-9511
京ICP备09018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