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傳統與創新並舉的古典戲劇——日本歌舞伎(下)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講座(戲劇)
第五講:傳統與創新並舉的古典戲劇——日本歌舞伎(下)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玲
主講人介紹:李玲,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副研究員。2002年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碩士畢業,同年就職於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2009年擔任日本國立新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部客座研究員。2018年9月—2019年9月日本早稻田大學訪問學者(獲得國家留學基金資助,文化和旅遊部藝術類人才培養特別項目),2013年始至今為日本早稻田大學演劇博物館特聘研究員。
研究方向為日本傳統戲劇與中日戲劇比較研究。出版專著《日本狂言》(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雕刻靈魂的表情——日本能面與能面師》(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年)、《藝藻集——中日傳統戲劇思考》(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8年4月);出版譯著:“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研究叢書”《品梅記》(文化藝術出版社2015年)、《不願做奴隸的人——聶耳傳》(新星出版社2019年7月1日)。發表《日本歌舞伎<女殺油地獄>研究》、《日本明治時代天覽劇研究》、《日本狂言中的中國題材研究》、《試論中國的日本狂言研究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從功法、行當和家系角度考察日本歌舞伎女形表演藝術的傳承》、《大木偶的命運——中國川北大木偶與日本木偶淨琉璃的現狀報告》、《吳興國與猿之助——從京劇與歌舞伎的創新前沿看戲劇流派發展規律》、《試論20世紀初日本的一份戲曲名伶唱片目錄資料》等論文。近年來在《北京青年報》“北青藝評”欄目發表多篇關於日本能、狂言及歌舞伎的文章。
第五講:傳統與創新並舉的古典戲劇——日本歌舞伎(下) MP3(音频)→【请点击这里】
諸位好!今天我繼續來談歌舞伎。上一節簡單介紹了歌舞伎的起源發展、它的歌舞音樂和行當,下面來聊一聊歌舞伎的劇目。古典戲劇經過幾百年的表演積累,曾經積累無數劇目,經過歲月的大浪淘沙後,傳承至今並能夠常演的戲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有的是唱功演技有獨到之處,或者是普世的情感理念能夠穿越時空,催人淚下,中國戲曲是這樣,日本歌舞伎也是如此。歌舞伎劇目從故事題材角度,大致可以分為歷史劇、生活劇、舞蹈劇等;從故事來源角度,可以有改編自能樂、文樂木偶戲的劇目和純粹為歌舞伎創作的劇目,以及明治時代後知識分子參與創作的新編戲等;從戲劇表演規模來看,可以有全本戲、簡化的重排全本戲、折子戲等。這些情況與中國戲曲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同時歌舞伎與中國戲曲一樣,其戲劇傳統以演員表演、舞台呈現為中心,歌舞伎甚至更加熱烈地追求聲色娛樂出神入化的綜合效果,因此它在美術、音樂、道具、表演每種戲劇分工都積累了縱深的發展和發達龐大的技術體系。與其星光熠熠的俳優史、表演史相比,歌舞伎文學史反而更多是借鑑改編其他劇種藝術並進行歌舞伎化的歷史。當然,兩個半世紀的江戶時代裏,近松門左衞門、竹田出雲、並木宗輔、近松半二、鶴屋南北、瀨川如皋、河竹默阿彌等作家作品膾炙人口,佔據現代歌舞伎常演的傳統戲劇目。明治維新後文人創作的新戲稱為新歌舞伎,其中有不少劇目循環上演,傳承至今,成為新經典戲。但不得不提的是,江戶時代前幾位作家的顯赫名聲首先來自木偶戲創作,他們的作品是淨琉璃木偶戲全盛時代的棟樑之作。注重質樸敍事的古代淨琉璃説唱,在近松門左衞門的推動下上升到抒情的歌唱化、戲劇化的劇詩,辭章的典故、雙關和七五調的節奏被樹立為創作技巧的典範,而這些淨琉璃木偶戲作品的歌舞伎化,包括能樂謠曲的歌舞伎化,都極大提升了歌舞伎作品的音樂品質、台詞韻律、審美意境等。因此歌舞伎作為大眾戲劇,它兼具着一種平衡,在濃烈的娛樂、智慧的寫實中又融合寫意和審美。等到了如今言文一致的時代,我們所處的詩歌口語化的時代,人們依然能在歌舞伎大白話的對白中獲得生動的生活感覺,又在抒情唯美的唱詞裏感悟往昔的詩人之心。歌舞伎戲劇文學在日本文學史上比較默默無聞,但這一點兒都不動搖它以一種現在進行時的姿態出現在世界戲劇劇壇,或者説,正是因為存在未完全固化的空間,給予作品改編翻新和表演更多的創作自由。
2019年7月東京歌舞伎座,攝影李玲
2019年7月東京歌舞伎座演出廣告,攝影李玲
歌舞伎和中國戲曲一樣,關於古典戲劇故事中反映封建時代道德和習俗的內容,人們都曾經深有疑慮。為了向文明國度看齊,明治新政府曾經取締劇場亂象,禁演燒殺淫亂的糟粕戲,而且禁止劇場內熄滅照明燈火,於是那些故意熄燈滅火的幽靈怪談戲就被禁演了。二戰日本戰敗後,駐日盟軍司令部禁止上演像《忠臣藏》那樣讚頌為主君復仇,忠君尚武的戲劇表演。隨着歌舞伎逐步解禁復興,1960年戰後歌舞伎首次訪美演出時,演出劇目就有經典名作《忠臣藏》。這齣戲有一折《判官切腹》,講鹽治判官不堪受辱,在將軍的議事廳動武反抗奸臣,結果受罰不得不切腹自盡,遣散所有家臣。判官含淚悲壯地切腹自殺,彌留之際,他最忠誠的手下正趕來見他最後一面。這一幕歷來靜寂沉痛而內心激越,情感複雜,加上非凡的説唱伴奏,非常激動人心,而且演這一幕時,因肅穆而千鈞一髮的迫切氛圍,傳統上是不允許觀眾起立走動的。但是,這樣一齣二戰後禁演的戲,可以到美國去演嗎?可以演切腹自殺的場景嗎?當時日本外務省提心吊膽,向劇團方面提出:乾脆換一齣別的戲不好嗎。相關人員幾經研究並向美國的日本通教授請教,最後決定並不改戲,照原樣演《忠臣藏》。最後切腹自殺一幕並沒有引起誤解,在公演的7齣戲中,《忠臣藏》反而獲得了美國觀眾的最高評價。著名的戲劇研究家河竹登志夫當時作為歌舞伎訪美的隨團文藝顧問和演出調查員將此事記錄於他的著作中,這也促進他去思考研究日本傳統戲劇的個性特徵,在異質文化中重新審視自我,也許是完善自我認知的一個途徑。
最後一點,我想談談歌舞伎的舞台美術。歌舞伎尤其以五彩斑斕的色彩、巧奪天工的機關道具來強化精彩的舞台呈現。方形舞台中心一個很大的圓形面積是可以360°左右旋轉來切換場景,圓形裏還有好幾塊長方形面積可以上下移動,像講江洋大盜石川五右衞門的《樓門五三桐》這齣戲裏,五右衞門站在京都雕樑畫棟的南禪寺山門上觀賞漫山遍野的櫻花,這時整個建築物向上抬升,露出第一層山門,五右衞門站立的位置變成第二層,樓下出現了他的仇人。類似這種一樓變二樓,整個屋頂翻轉過來的大型裝置變幻具有相當艷麗奇幻的視覺衝擊,仿佛一幅移動的錦繪。加上其他位置及花道上的隱形機關和劇場高空吊裝設備,一人演十幾個角色、快速變幻服裝、飛天遁地等令人眼花繚亂的表演技巧是歌舞伎高度的娛樂性體現,這些仿如魔術般的奇景即便是現代的戲劇團體都是很難達到的高度,而歌舞伎在18世紀中期,由借用能樂野外舞台轉移固定到室內全蓋式劇場後,隨着複雜情節的全本戲的發展,不但行當和表演不斷拓展,演職人員對劇場和舞台的研究、分工有了飛躍,戲劇表演相關的每一樣職業分工都自成體系。例如,負責歌舞伎大道具的長谷川勘兵衞家族從17世紀中期的第一代工匠開始,至今已經傳承到第17代;舞台上可移動道具的稱為小道具,19世紀中葉藤浪家族創辦的專業小道具店鋪傳承至今,是經驗極其豐富、分工細緻的現代企業。這些舞台美術的分工有多細緻呢?舉一個例子,大道具製作一塊背景板,木工按照需求切割、釘裝,平塗刷色和描繪花紋則是兩個工種,新徒弟負責洗畫筆畫刷;拉幕布、用梆子打節奏、撒雪花撒花瓣都是多年練習後才能獲得的職位。負責舞台服裝、製作假髮、負責梳頭、負責檢場的人員均以匠人之心追求技術的高度和完美。
追求技術之道和遊戲精神大概是歌舞伎傳承正統又不斷創新的力量,這也是江戶時代平民文化的特質。江戶時代出版業興盛,人們對歌舞伎的喜愛不僅在於欣賞台前表演和浮世繪藝人宣傳畫,幕後各種道具機關的圖樣和變化手段都被出版傳播,流傳於大街小巷。首次出版於1803年8卷本的《劇場訓蒙圖彚》就是講解劇場、扮裝、道具的百科全書。隨文圖裏有描繪如何構築舞台下方的機關,如何靠人力拉動演員從地下升至台上,斬首斷腰等滑稽表演的手段等。作者式亭三馬是江戶時代通俗小説家,一邊經商一邊寫了許多接地氣的小説,周作人曾翻譯過他的作品。三馬特別愛看戲,他在《劇場訓蒙圖彚》的序裏説:“雖觀戲者眾而會觀戲者寡矣……會者為誰。曰,平安八文舍與湖上李十郎而已。”八文舍是日本人,出版了許多藝人評論的書籍,而李十郎則是中國戲曲家李漁,三馬把這兩人奉為世上最懂戲的人。中國同時期也出現了許多戲曲創作、表演和美學的研究理論,但戲曲一桌二椅的虛擬世界與舞台美術紛繁複雜的歌舞伎似乎走了不同的道路。歌舞伎能夠以商業演出自力更生地存續下來,我想其追求匠心的娛樂性、技術性的因素在網絡大時代裏仍然繼續發揮着作用。技術雖然只是表現手段,但當它發展積累為一個大體系並不斷有所追求時,它往往會升華為本質精神的一部分。所以,戲劇表面上是藝人明星的刻苦及閃光,背後是每一種分工職業的恪守本職和盡善盡美。
《劇場訓蒙圖繪》卷3,文化電子圖書館數據庫https://www2.ntj.jac.go.jp/dglib/contents/learn/ebook01/gazou/gazou.html
《劇場訓蒙圖繪》卷4,文化電子圖書館數據庫https://www2.ntj.jac.go.jp/dglib/contents/learn/ebook01/gazou/gazou.html
《劇場訓蒙圖繪》卷6,文化電子圖書館數據庫https://www2.ntj.jac.go.jp/dglib/contents/learn/ebook01/gazou/gazou.html
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歌舞伎與世界各地其他表演藝術一樣不得不中止演出,經濟上受到挫折,我們期待它能走出困境,有更多樣化的發展。(完)
本中心溫馨貼士:如果您想進一步了解歌舞伎,可以在以下網站上看到更為豐富的圖片和視頻資料:
獨立行政法人日本藝術文化振興會的官方網站(日語/英語)
https://www2.ntj.jac.go.jp/dglib/modules/learn/
“歌舞伎世界”(中文)
https://www2.ntj.jac.go.jp/unesco/kabuki/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