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 · 国际对话
Japanese Studies and Global Partnerships Programs

第三講:淺談媽祖在近世日本的神道化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講座(哲學/思想)

第三講:淺談媽祖在近世日本的神道化

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教授 吳偉明

主講人介紹:吳偉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哲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比較日本學研究中心主任。專研近世中日文化交流史、東亞易學史及德川思想史。主要個人中文學術專書為《和魂漢神:中國民間信仰在德川日本的在地化》(2021)、《東亞易學史論:周易在日韓越琉的傳播與影響》(2017)、《德川日本的中國想象:傳説、儒典及詞彙的在地化詮釋》(2015)及《易學對德川日本的影響》(2009)等。

  

第三講:淺談媽祖在近世日本的神道化(音頻)→【請點擊這裏】

 

 

一、引言

  我是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教授吳偉明,我的研究專業是中日文化交流史。最近我出版了一本新書,書名叫《和魂漢神》,副題是「中國民間信仰在德川日本的在地化」。我在書中提出一個有趣的概念「和魂漢神」,就是中國的神靈東渡日本之後,經過本地化或神道化的洗禮,多被人認為是日本天神的化身,獲得神道的稱號,在神社被供奉。這些「漢神」成為神道系統的一部分,在日本有了新的名字、形像及功能。我在書中研究了八位漢神的神道化軌跡。現在我打算用媽祖為例,説明「和魂漢神」的現象。

 

 

  在諸神中選擇媽祖是因為我在香港土生土長,跟中國南方沿岸其他地方相似,媽祖是十分流行的民間信仰。廣東人稱媽祖為天后娘娘。香港有天后廟過百,我家附近便有一間。此外,我喜歡在日本旅行,發現媽祖在長崎的華人廟宇中地位特殊,甚至高於關帝及觀音。有關江戶時代長崎華人如何拜祭媽祖的研究為數不少,現在我想介紹的是當時日本人如何拜祭媽祖。原來日本人拜祭媽祖跟長崎華人完全不同。長崎華人依中式習俗進行祭祀,各地的日本人卻以神道儀式拜祭媽祖。媽祖信仰的神道化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意義重大,顯示日本人吸收中國文化的機制,就是將中國文化據為己有,成為豐富日本文化的素材。

  媽祖在近世日本一般稱「天妃」或「娘媽」。媽祖在各地與一些日本神祇混同。在本州的水戶藩,九州的薩摩藩,及各地沿海的航運業者之間,媽祖都被當作日本神祇看待。探討媽祖神道化現象可加強了解中日在宗教上的互動,及日本人如何將中國民間信仰收編入神道。

二、媽祖與弟橘媛

  我首先介紹水戶藩的媽祖信仰,因為我對它比較有感情。我以前在茨城縣筑波大學念碩士,經常去水戶及大洗這兩個媽祖信仰的中心地。江戶時代的水戶藩即是現在茨城縣的中部及北部,東邊是長長的海岸線,航運業及漁業十分發達,因此對海上守護神有強烈的信仰。水戶藩出現媽祖與神道海上守護神弟橘媛混同的情況。

  關東沿岸民眾自古崇拜的海上守護神是弟橘媛。弟橘媛是日本神話人物日本武尊的妃子。日本武尊乘船至關東房總半島時因失言激怒海神,結果海面掀起巨浪,弟橘媛為平息海神的憤怒,甘願投海犧牲。自平安中期開始,弟橘媛成為海上守護神,在各地出現祂的神社。關東沿岸民眾對弟橘媛信仰尤為熱心。在江戶時代,水戶藩的漁民及航行業者都崇拜弟橘媛。

  中國的海上守護神媽祖在十七世紀末傳入水戶藩,傳入不久便出現神道化,媽祖獲得神道神祇的稱號及在神社被供奉。水戶藩二代藩主德川光圀在1682年邀請明遺民東皋心越禪師前來水戶。心越禪師帶來媽祖的木像及書籍。在光圀的支持下,1690年在南海岸(今天的大洗)及北海岸(今天的北茨城)建立了天妃神社,媽祖信仰在水戶藩開始傳播。

  兩大天妃神社很快便不再堅持心越禪師所提倡的中式祭法,轉而使用日式神社的祭法。中國通行拜祭媽祖的日期是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日)、七月二十三日(大暑)及九月二十三日(秋分)。近世長崎唐寺也依中國的做法,每年在這三天舉行媽祖祭。水戶藩的情況不同。藩民除了在三月二十三日及九月二十三日外,在端午、重陽、重十也拜祭媽祖。祭法跟中國不同。他們沒有進香,也沒有奉上雞肉、豬肉等中式儀式。他們使用日本傳統的祭品,在三月二十三日(天妃祭)供飯、魚、酒,五月五日(端午節)獻菖蒲,九月九日(重陽節)獻菊花及十月十日(重十)獻稻穗。

  除了兩大天妃神社外,媽祖亦在水戶曹洞宗祇園寺受供奉。1691年德川光圀將心越禪師帶來的木造媽祖像安置於祇園寺,供人祈求海上平安。現在祇園寺的媽祖像仍保存良好,但不再公開。2019年4月22日,該寺主持陪同我一起參觀,而且還允許我拍照作出版用。

 

 

  江戶後期水戶藩的媽祖信仰出現很大的變化,進一步加速其神道化的步伐。1831年九代藩主德川齊昭推行寺社改革,反對拜異朝之神,將兩大天妃神社改為弟橘媛神社,並將媽祖像移走。官方還規定大祭日由三月二十三日改為四月三日(春祭),在祭祀時加入神社祭日經常出現的相撲及歌舞伎。一百四十一年間一直崇拜媽祖的藩民對此強烈不滿。航運業者及漁民代表上書,表示自媽祖像被移走以後,他們一直遭遇海難及漁獲失收,因此希望官方歸還媽祖像。結果藩主讓步,將媽祖像送返弟橘媛神社,與弟橘媛合祀,至幕末都維持這種安排。

 

 

  從被取代變成合祀,媽祖信仰經神道化洗禮後再度復興。媽祖及弟橘媛不但被安放在一起,而且兩者在藩民心中出現混同,例如他們喜歡稱呼弟橘媛為「天妃さん」,覺得這樣較為親切。這種混同不但配合該藩的宗教政策,亦同時消解崇拜異族神的心理矛盾。2019年12月24日我去了北茨城參觀弟橘媛神社,它是在海邊叫天妃山的小山丘上的小祠,合祭媽祖及弟橘媛。原來它以前頗有人氣,幕末志士吉田松陰也曾拜訪此地。

 

三、媽祖與野間權現

  第二個我要講的是薩摩藩的媽祖信仰。薩摩藩在九州南端,領地包括現在的鹿兒島縣與宮崎縣的西南部。媽祖在薩摩藩成為地方神祇野間權現。薩摩藩西岸有一約六百米高的山峯野間嶽,它是日本最早出現媽祖信仰的地方,在戰國時期已開始有人在山上祭祀媽祖。野間嶽本來有其它的名稱,它在十六世紀有祭祀媽祖習俗後改稱野間嶽。當地人叫媽祖為「娘媽」。「娘媽」(ろうまRōma)及「野間」(のまNoma)的日語發音相近,所以野間嶽就是娘媽山的意思。

  1554年鹿兒島野間嶽山頂出現野間神社,供奉地方守護神野間權現。在1598年從福建移居當地的林家帶來媽祖木像,安置在野間神社。其後野間權現與媽祖出現混同,野間神社亦名娘媽神社,野間權現亦名娘媽大權現。薩摩藩的武家及平民均前往野間神社參拜。參拜後將「娘媽大權現祈禱札」帶回家供奉;甚至有些人在家中安置媽祖像。

  野間嶽中間有一佛寺龍泉寺,其分寺愛染院有娘媽堂,內有媽祖像。據説是倭寇從明朝掠奪回來之物;亦有謂來自林家或華商。因為通往野間神社的山路險峻,不少不願登山頂者改在愛染院參拜媽祖。愛染院主持向捐獻者送上娘媽山大權現的鎮符札以保佑海上平安。

  野間嶽的媽祖信仰在江戶時代更為普及,其名聲尤勝水戶藩的媽祖信仰。唐船前往長崎途中經過野間嶽時會燒紙鳴鼓遙拜媽祖,可見野間神社已遠近馳名,連中國商人亦加以遙拜及作出捐獻。

  江戶時代的日本人還創造出媽祖本尊曾來訪野間嶽的傳説。這種説法不見中國文獻,卻散見於日本的隨筆及碑文。媽祖渡來説可分三種:媽祖屍體漂來説、媽祖飛來説及媽祖東渡説。流傳最廣的是媽祖的屍體從福建漂至野間,由當地村民葬於野間嶽。亦有文獻謂媽祖從中國飛來野間嶽,成為當地守護神。另外有傳説謂媽祖乘虛舟漂至野間,然後定居下來,其子孫在野間嶽山頂拜祭媽祖,發展成野間神社。順便一提,我本打算2020年去鹿兒島野間嶽做實地考察,但因世紀疫症一直無法成行,實在非常可惜。

四、媽祖與船靈

  最後一種媽祖信仰是以媽祖為日本的船靈神。水戶藩的弟橘媛及薩摩藩的野間權現均是地域性較明顯的神道化媽祖信仰,以媽祖作船靈神的信仰卻沒有特定的地域性,其相關言論及儀式散見日本各地。

  船靈神(亦名船玉、船魂)是日本保佑船隻安全的海神,早在八世紀日本已有船靈的記載。自古以來,人們將各自的信仰附會船靈。神道的十多位天神,甚至佛教的一些如來、菩薩、及中國民間信仰的媽祖都被當作船靈。

  船靈信仰並非出自神代史神話,不見於《古事記》及《日本書紀》。船靈神來自古代日本的民間風俗。《續日本記》記758年漁民及船大工舉行船靈祭,這是有關船靈最早的文獻記載。平安中期以來,在京畿一帶開始出現船玉神社,人們於每年正月二日或十一日舉行船靈祭。中世時期船玉神社在各地出現,主祭不同神祇。筑前國住吉神社及大阪住吉大社內有船玉神社,以住吉大明神為船靈。鐮倉的船玉神社奉弟橘媛為船靈。丹波國(今京都、大阪一帶)的船玉神社以諏訪大明神為船靈。近世的船靈信仰不局限在各地的船玉神社,在漁民及造船工之間亦相當流行。新船下水之際多舉行船靈祭。1634年將軍御用船安宅丸在江戶品川下水,幕臣及諸大名均出席船靈祭。

  因為船靈沒有固定的本尊,因此很多跟海有關的神佛都跟船靈拉上關係。在近世時期媽祖亦被部分日本人認為是船靈。不同文獻均出現媽祖與船靈混同的情況,認為船靈以媽祖的形象示人,例如《增補諸宗佛像圖匯》如此介紹船玉宮:「據稱宋太宗時業漁人女也,雍熙四年九月九日升天,雲中有聲謂:我則觀音化身。今昇天,自此保護海運,以船玉宮之名被祭祀。」

 

 

  媽祖對近世日本的船靈信仰亦產生衝擊。十八世紀後半以降不少船靈神的掛軸都仿似媽祖。住吉明神及媽祖成為最多人認為是船靈神的兩位神靈。國學者喜多村信節指出,古代的日本人多以男性的住吉明神為船靈,但到了江戶時代,人們因受媽祖信仰的影響而以船靈為女性。

五、結語

  東洋史家濱下武志用「媽祖信仰圈」來形容媽祖在中國近鄰的傳播。本研究顯示日本在亞洲的「媽祖信仰圈」中佔有獨特地位。東亞及東南亞等地的媽祖信仰以當地華僑及華商為對象,採用中式宗教儀式,本地化程度不高。在江戶日本,媽祖信仰在水戶藩、薩摩藩及海運業界以日本人為對象,採神道儀式,呈現高度的本地化。它在名稱、祭祀日期、形式及廟宇均與中國的媽祖信仰明顯不同。日本擅於將中國文化據為己有,成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這從近世日本的媽祖信仰中可作引證。

 

 

 

 

官方账号
OFFICIAL SITE

微信公众号: JFBEIJING
Copyright 2007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甲6号SK大厦3层 电话:010-8567-9511
京ICP备09018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