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北京大学现代日本研究中心第16期博士生班开学典礼圆满…
#转载|北京大学现代日本研究中心第16期博士生班开学典礼圆满举行# 2020年10月30日上午,北京大学现代日本研究中心第16期博士生班举行了开学典礼,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主任高桥耕一郎先生作为日本合作方代表在典礼上发表了致辞。开学典礼后,原中华日本学会会长、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先…全文: http://m.weibo.cn/2196536083/4567589256959825
#转载|北京大学现代日本研究中心第16期博士生班开学典礼圆满举行# 2020年10月30日上午,北京大学现代日本研究中心第16期博士生班举行了开学典礼,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主任高桥耕一郎先生作为日本合作方代表在典礼上发表了致辞。开学典礼后,原中华日本学会会长、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先…全文: http://m.weibo.cn/2196536083/4567589256959825
#活动回顾 |「中日女性影展」对谈记录公开# 在10月17日,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与DeepFocus深焦共同主办的“中日女性影展”在上海圆满的完成。现场不仅穿插播放了两位日本导演阿部はりか、金子由里奈及两位中国导演鲁瑞琪、柴波的作品之外,在策展人沈念和闻豪的主持及翻译下,也分别进行了阿部、鲁瑞琪导演的映后谈,及金子、柴波导演的对谈活动→活动回顾 |「中日女性影展」对谈记录公开
近年来,女性问题在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有关女性生存现状的探讨、争议和反思的相关热度持续不减。以电影行业为例,男性为主导的行业现状导致许多优秀的女性导演无法顺利发声、亦或发出的声音微弱,继而被周围的杂音淹没。但即便这样,仍旧有一些年轻的女性创作者异军突起——她们具备活力,她们拥有力量,她们更是才华横溢。我们共同主办本次活动的目的,也正是希望创造出一次露出的机会,将更多人的目光聚焦于中日两国的这些年轻女性电影创作者的身上,试图让她们的作品和她们想传达的声音被关注、了解和倾听。
而让我们很高兴的是,活动当天除了中日导演之间相互碰撞出的火花,现场观众的提问也为这次活动赋予更深的意义和启发。于是我们精心整理出了对谈记录,希望给没有到场的你弥补一些遗憾,同时希望往后还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帮助她们发声、为她们的创作助力。
活动场地门口@抛开书本
以下是对谈内容的整理
【1】阿部はりか
沈念:请导演先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阿部:大家好,我是《拂晓的黑暗》的导演阿部,今天请大家多多指教。
沈念:现场观众可能有点害羞,那么我先来稍微问一些问题吧。
大家可以看到临近影片最后有一个烟花绽放的场景,一开始周围是有比较混杂的人群,然后突然换了一个角度和景别后就只剩主人公三个人,在他们身后盛开了非常繁盛的烟花,这个场景是如何拍摄的呢?
阿部:我的拍摄方法是先在花火大会的当天去拍了有花火大会的场景,然后第二天再去同样的地方,那天因为没有花火大会了,所以就可以拍摄出非常安静的、只有三个人的场面。
观众1:导演您好,想请问片子里很奇怪的那栋楼是真实存在的,还是您设计的?
阿部: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我。这个建筑对于主人公而言,其实就像是一本书,当你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书里的世界和空间对你来说就是存在的,当你合上它的时候,你可以解释为它不存在了,也可以解释为它依然存在。根据每个人的理解其实是会有不同的解释。
闻豪:我有个问题想问,之前跟阿部导演在采访的时候也有提过这个;阿部导演最开始是做戏剧的,她和我们聊过她对于戏剧和电影两种体裁上不同的看法以及和她之间关系的差异,我很好奇她之前在戏剧上的选题是怎么样的?因为这次她电影选题更像是一个青春片这样的、表现青少年相互之间的关系,我想知道她做戏剧的时候是否也是偏向同样的题材?
阿部:其实和电影选题比较类似,也是主要青春题材向,但是戏剧和电影相比之下,我会更加偏向家庭伦理关系的表达,因为戏剧的表现方式及其特殊的现场性,所以我会让演员注重对于一些身份议题的表现,比如让男性演员挑战女性、特别是心理是女性的角色,尝试用肢体表现性别差异。所以比起电影可能更偏向外化表现人物的心理内部活动。
观众2:我觉得您的电影中所使用的音乐非常好,我想请问您是选择现成的音乐,还是请人专门创作的?
阿部:这次合作的音乐人此前会经常在网上发表一些自己的音乐作品。虽然性格比较内向,但他却会在SNS(社交网络)上发表一些激烈的言论。我平时一直有听他的音乐,因为觉得很不错就在这次的电影找他合作了。
【2】鲁瑞琪
沈念:今天很荣幸邀请到鲁瑞琪导演亲临现场和观众进行一个小小的交流,首先请鲁瑞琪导演和到家打个招呼吧。
鲁瑞琪:大家好,我是鲁瑞琪。我相信大家看完这个短片应该产生了不少的疑问,可以尽情向我提问。
观众1:导演你好,对我个人来说,其实一时间没有办法理解这个短片的想法。对于我这类的观众,你觉得是需要给出一些解释让我更好的去理解,还是觉得没有必要?可能你的工作人员、演员也会出现像我这样的疑惑,你觉得他在表演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完全理解你的意图?如果没有,你会不会担心这样的表演会使得表达结果上存在一些折损?
鲁瑞琪:整个片子的剧本和最后的呈现确实是有一些差异的。其实这个片子的演员,包括小孩子的演员,我在选角上主要参考的是他们的外形,所以我没有特别要求他们去理解我的意图,因为这部电影里的人物在某种意义是作为道具存在的,也就是说,我其实是不需要他们给我真实的情感反馈。这么说可能有点粗暴,我有的时候是把他们摆在我的镜头前去完成我的分镜。
观众2:那我想问这部电影是否有设定观影的目标人群?
鲁瑞琪:我没有特别限定哪个人群,因为我不觉得故事本身是需要有一定知识和理解能力的人才能看懂。我写剧本的时候也是按照一般人能够理解的故事线来写的,只是很多时候我是用一种画与画、影像与影像的衔接来完成它。所以我觉得只要你是一个能“看”的人,你就能看这部电影。
观众3:看完之后我个人的理解是,这部片子与其说是一个故事,不如说它是一个“影像装置艺术”,跟它的名字一样,因为是球体公式嘛,所以电影里很多不同的意象都是用各种球体去呈现的,所以是一个“球体的影像”。那我的问题是,这部电影想表达的核心内容是否如我所想有的一样,不是故事讲述而是有关球体的“影像艺术品”?
鲁瑞琪:我觉得你理解的很对,我一开始就没有想拍一个以叙事为框架的短片,它就是一个球体与球体的比喻链在不断向下延伸的这样的一部影像作品。
观众4:导演有没有想过以后拍摄一些加入更多叙事元素的长篇作品?看完片子之后,我的一个最直接的感想是当中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张力是非常难得的,甚至是我在看过的国内影像作品中很少有能与之匹敌的,所以我很期待导演能够拍一些更表象一点的、更面向大众一些的作品。不知道您有没有这方面的未来规划?
鲁瑞琪:我是有打算拍时长更长的片子,但以我个人的志向来说,我想更进一步的去探索这样的片子,未来有可能的话我是会加入更多的叙事元素,但这并不是主要的。
观众5:请问导演,你之所以用球的体积公式,是因为想用它来表达一个“球”,还是说体积公式本身是有什么特殊意义?又譬如说你为什么不用其他公式,比如表面积公式什么的?
鲁瑞琪:因为我觉得体积公式能够让我感受到一个事物的质量,同时它又是可以触摸的,所以我才选用了这个公式。
观众6:导演你好,我的问题可能跟前面某位相似,导演会在哪个阶段会想尝试那种90分钟之上的长篇?就是把对影像的探索涵盖在这个长篇里,但把故事以一个更“落地”的方式去传达给大众?我很喜欢你的作品,每一个转场都让我有想要鼓掌的感觉,所以我会很期待你的长篇,不知道是否有这样的规划和设定呢?
鲁瑞琪:可能我个人来说,我对“落地”这个词不是很感冒,我决定想以这个影像为核心继续做下去,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不“落地”的,我没有必要强求他去“落地”。
观众7:导演您好,我之前有看到过您说你片子呈现想要以感性为中心的,我也能看到片子呈现了一些触觉的,一些视觉的,甚至通过一些视觉的来呈现出一些气味,您称之为连感的东西,但我发现感性的呈现,它是很难有进一步的内容的,您刚也说您希望在感性的层面上进一步去探索,那您对探索的预期是什么样的?我意思是您在这部片子已经做到了非常丰富的影像呈现之外,您的预期是怎么样的?对未来的规划是什么样的?
鲁瑞琪:您说的内容是什么?
观众7:就是您希望呈现的东西。
鲁瑞琪:我觉得除此之外我觉得我还会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去呈现啊,比如说我觉得很多时候如果你是一个感知体的话,你遇见任何东西都会被它出发,我觉得只要保持一个等待被触发的状态,就可以有很多东西在这种触发中诞生的。
观众7:那这种诞生会不会是一种重复呢?
鲁瑞琪:我觉得至少在画面上不会是。
观众8:导演你好,我想提一个比较直接的问题,您的球体包括最开始芭蕾舞演员的眼珠等等,一切的构想是来源于什么?可以简单的说一下最开始的构思吗?
鲁瑞琪:我不是那种最先想好整个框架的导演,最开始想这个题材的时候,是因为有一天我突然想拍出以带着一双玻璃眼珠的女人为题材的、或与她相关的短片,然后我就此展开了一系列联想。我最开始并没有把一些东西归纳在了某一个框架里,只是这个球满满延展开来,我觉得像是一种行星吧。
观众8:那最开始触发你写这个球的点是什么呢?
鲁瑞琪:就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想法,没有什么具体的原因。
观众9:导演您好,我看完这个片子稍微有些迷糊,我可以理解您是想做一个概念性的东西,然后我在看到之前预热的采访稿里提到过,您想把影像建立在一个概念之上,但你又不希望让它变成一个完美又生硬的概念模板,我想请问您是否觉得自己的片子也有一些流于生硬的概念当中或者有类似的趋势?您对成品的评价是怎样的?
鲁瑞琪:我没有这么觉得。
观众9:我有点好奇您“完美又生硬的模板概念”是指现在大家都在做的这种偏影像实验式的短片会趋向的一个方向吗?
鲁瑞琪:不是,我当时说的完美与生硬是单单、我个人主观的没有这么喜欢《燃烧的女子肖像》这部电影所发出的一个评价而已,我并没有用它去评价现下很多实验影像。
【3】金子由理奈&柴波
沈念:大家好,这位就是金子由里奈导演。
(屏幕上金子导演挥手示意)
金子:我是《睡虫》的导演金子由里奈,非常感谢大家今日前来观赏这部电影,今日也请各位多多关照了。
柴波:大家好我是柴波,是《异乡人》的导演。大家坐在这里看了一下午真的辛苦了,也谢谢大家能够坚持到对谈环节。
沈念:先请两位导演谈谈对对方作品的一些感想吧。
柴波:我先来吧,看完《睡虫》这部片子之后,我觉得导演是个内心很温暖的人,我也觉得这个片子非常可爱。片子里面有很多对于声音的运用,导演会有意识的把很多声音叠在一起,我想请问这个创意是在平时生活产生的,还是剧本创作的阶段产生的?
金子:谢谢你的问题。我想让过去的声音、现在的声音和未来的声音这所有的一切在同一个空间所表现出来,这个想法在剧本创作的阶段就已经产生了。
沈念:金子导演对于柴波导演的作品有什么感想呢?
金子:我很喜欢柴波导演的作品,她作品当中所表现的东西很多都是靠影像而不是靠台词传达出来,包括一些影子的使用方式也都非常的有意思。包括她对故乡的理解——“只要爱的人在就是故乡”这个主题像是一种信念,一种相信的力量,这个也很好的传达了出来。
柴波:非常感谢,太客气了。我觉得金子导演的片子比较偏自我表达的。因为日本的独立院线是有艺术院线的,但国内其实是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像我自己在创作的时候会有意识的把重心放在观众身上而多过于自我表达的部分。我想请问金子导演在将来的创作是否考虑过这种对于观众的顾虑,还是说想要继续坚持自我表达?
金子:我的话,其实是想要在表达自我的同时去试图动摇观众的视线,果然我还是有那种想要改变社会、改变世界、想要世界变得更温柔一些的想法啊。
柴波:改变社会…是对影像的感觉是吗?
金子:我可能更加想留住的是类似风景里的痕迹这样的东西,而由此希望这个社会可以变得更温柔、更能够去留住这些个细节,而不是实际的去改变、处理某个社会议题。
柴波:所以带给我的是蛮温暖的感觉。对我来说,拍片子的时候是会考虑到一部分的观众。其实我算是比较学院派的,今天正好也是我母校北京电影学院建校70周年纪念(笑),刚好来到这个活动现场,感觉一切都很巧。我拍片子的时候会希望在农村的这些人看到的时候也会比较开心。所以我在自我表达的时候会存在一些诸如此类的困惑,所以想要听听金子导演的想法。
今天也看到了其他三位女导演的作品,我觉得大家风格的差异确实还是蛮大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启发,如果今天在场的各位能够从我的片子里也能获得一些启发,那就是对我很大的肯定啦。
金子:嗯,是的,虽然大家风格不一,但我确实也很喜欢柴波导演对于影子的运用。比起人,她的片子里更多的去拍一些影子,比如一个是跟哥哥在田野上走路的时候拍了一个斜着的影子,还有两人坐在田野边聊天的影子,让我印象特别的深刻。
柴波:我也是对金子导演作品里声音的表达,包括用风去表达死去的灵魂,也觉得非常有意思,还有打开鞋柜的时候会发出呼吸的声音,我从中也学到了一些东西。
金子:谢谢,我想把每一个物件都拍出具有灵魂的感觉。
沈念:说到这个,恰好我也有一个问题想请问金子导演。因为这个片子的字幕是我来翻译的,其中有一些非常难以用中文表达的词句,比如说日语里会说这个店“死了”,但中文不会有这种给事物以生命的表达方式,我们不会说这个店“死”了或者是这个收音机“死”了,而会说这个店“关了”或这个收音机“坏”了。然而在日语中,这种拟人化的表达则是非常自然的。在金子导演的作品中比较有意识的在用这种类词去表达——给物一种生命,但同时又有一种让人变成物的感觉,比如影片结尾会有让人变成一个放映机然后双眼投出影像,还有给自己的身上插插头说自己变成了“人体公放”,等等类似这样人与物生命的互换,我觉得蛮有意思的。
金子:哈哈,确实是很难翻译的。虽然日本有很多无神论者,但是日本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万物有灵”。所以大家会认为很多不同的东西里都会有一个“神”寄住在里面,这可能也是我创作的来源之一。
柴波:我大学的时候也拍过一个片子叫做“树生”,讲的是一个人变成了一棵树,所以我蛮能理解金子导演说的“万物有灵”。
沈念:人变成了树?
柴波:哈哈,是的,因为一个人老不活动嘛,于是身上就长了叶子,变成了一棵树。
金子:谢谢。
(观众Q&A)
观众1:金子导演没有出演自己的作品,而柴波导演出演了自己的作品,我想请问这个选择有什么依据吗?是因为自己出演会表达的更顺畅,还是有其他的考量?金子导演是怎么想的呢?
柴波:我先来回答吧。我觉得大家可以不要把我代入太过,把出演的人看作是一个女演员就好。其实我开始也是想找学校里的学妹,也在网上发布过,招募信息,但因为拍摄地比较艰苦,在一个村子里,而且可能一星期都没有条件洗澡,所以愿意去演的女演员就很少,同时还需要她中文日语都会说,所以在我找了一圈的最后,身边的老师和朋友都说“那不如你自己去演吧”,我就演了。剧情是剧情,还是不要把我本人代入太深。
金子:我的理由是主人公的kanako是一个能看到幽灵的人,我希望她看起来是一个冷淡一点的、酷一点的女生,所以我选择了现在的女演员,而不是自己出演。
观众2:我想问金子导演,我有看到一个场景:婆婆,幼儿园老师带一堆小朋友们,还有女主角这三位站在公交车站旁边,他们三个衣服都是黄色长裙和黄色半身裙白色衣服,这里是导演有意识去设计的细节吗?
金子:我是有意识的让老奶奶穿黄色的衣服的,因为普遍大家对幽灵的认识都是穿着白色的衣服,我就希望我的作品里的幽灵可以更明亮一些,但幼稚园的老师其实穿的是自己的私服,这个就是巧合啦。
观众3:我想问金子导演,影片里有很多公交车的固定的时间比较长的镜头,里面也有很多群演,我注意到群演的表演都非常自然,而且每个人也特点鲜明,这个是导演有意识设计的吗?
金子:是的,这是我有意识去设计过的,我让副导演跟他们说“你今天一个xx身份”“你是怀着XX的目的在车上”,所以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
观众4:我想请问柴波导演,首先师姐好,我也是北电毕业的。这部作品是你在日本的学校的毕业作品,我很好奇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同国家电影方面的教学分别给你的作品带来了怎么样的影响?或者是说两国电影教育有没有什么比较大的差异?
柴波:我觉得差异非常大的,因为我之前是学剧本的嘛,在国内的四年每一步都很扎实的学习了如何写剧本,而日本给我的感觉可能更细水长流一些,比如它每周就推进一点,你有两年去准备一部作品,所以其实拍摄周期是非常长的,差不多有一年半时间。还有我感觉每周虽然觉得只学了一点,但两年之后发现自己其实收获了很多;导师也是一对一的感觉,他会很尊重你的个性和创作,我觉得这个其实跟国内差别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才是日本女性导演更注重自我表达的原因,因为她们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是很被尊重的。
观众5:我想问金子导演,我对“万物有灵论”很好奇,是什么触发你认为“万物有灵”?你有试图在生活中连接过这些“灵”并获得回应吗?
金子:虽然我没有见过人类的幽灵,我在幼儿园的时候见过白马的幽灵。我是在学校的走廊里这种不会出现白马的地方看到了白马,我想那一定是白马的幽灵了。
观众6:柴波导演,我看到公众号里介绍你的时候提到你一直在寻求身份的认同感,而我对这部片子总结是“你的故乡究竟在哪里”,我身边有很多从小是在中国长大,后来因为家里离婚了妈妈嫁到日本后在也过去定居的情况,你片子里表达的“故乡”问题是不是也反映了这样的“认同”,或者说你的身份认同感还会考虑到什么其他的认同感呢?
柴波:会的,我去日本之前也在香港待了2年,遇到非常多比如随着家人啊,或者是读书求学的时间很长、然后在这边结婚生子的人,当你问他们是哪里人的时候,他们都会回答小时候生活的地方,但其实他们在某个地方生活的时间已经超过了小时候生活过的时间。包括现在我们去另一个地方工作这样流动的机会在疫情之前也是非常多的,所以我也对这方面很好奇,也会问大家故乡在哪里,慢慢的就接触到了一些和我抱有同样问题的人,也启发了我。去年我在广岛拍了一个纪录片,也就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讲找寻故乡在哪里,目前已经完成了制作,明年会在大阪亚洲电影节上映,希望到时候有机会可以和国内的观众见面,很多在这个片子里没有探讨到的问题,会在纪录片里继续探讨。
观众7:我想问一下柴波导演,您电影里使用了中日两种语言,一个是母语,一个是外语,您在念这两种语言的台词是否投入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因为我感觉到了不同。在写台词的时候是不是也从不同的角度设计过?
柴波:谢谢,确实我觉得这两种语言的台词差别蛮大的,和我搭戏的男演员也说,听你讲中文台词和日文台词的时候感情是不一样的,这个我自己开始的时候也没察觉到。但其实有的时候我会感觉中文太过直白了,可能是因为与我的距离比较近,毕竟平时交流使用的都是中文嘛。而当我说日语的时候,我会觉得有些中文无法表达的东西却可以用日语表达出来。在剧本处理上我也有一些下意识和无意识的选择,但其实这个和生活中我们用不同的语言讲话的感觉是一样的。不过片子里还有方言,虽然我不太会讲方言,哈哈。
-fin-
致看到最后的你
首先感谢你看完了这么长~~~的一篇回顾
上面照片里的1套4张明信片(兼入场券)还余最后3套
请把你的感想写在评论里
我们抽取其中3位读者各送1套噢
❥(^_-)
参考链接
#转载|“日本诺奖获奖者的科学研究与中日科技合作”报道# 由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资助的“日本诺奖获奖者的科学研究与中日科技合作”于2020年10月17日成功举办。会议采用线上与现场相结合的方式,本中心高桥耕一郎主任到会致辞。详情→转载|“日本诺奖获奖者的科学研究与中日科技合作”报道
以下是来自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的报道。
会议采用线上与现场相结合的方式,李廷江教授和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高桥耕一郎主任到会致辞。上午的线上主题报告阶段,日本中央大学科学史专家奥山修平名誉教授、日本京都大学国际高等教育学院(农学博士)韩立友准教授、中国社科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冯昭奎研究员、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周程教授、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前副所长、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季风研究员、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日本研究》杂志主编)崔岩教授作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几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近年来日本诺贝尔科学奖获奖数激增和科技技术快速进步的社会原因和社会经济影响,当今日本的科技开发与创新政策的规划、实施及存在的困境,今后研究课题的推进计划等。下午为现场专题发言及讨论阶段,参加者包括南开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辽宁大学、清华大学、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单位的相关专业的青年学者,他们报告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并就相关话题进行了讨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野口裕子副所长、黄海存女士到会参加了讨论,谈了她们的感想及对推进这一课题的希望,介绍了中日科技文化交流的近况。
总之,研讨会以日本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科学研究为中心,分析日本科学技术的发展经验、当代科技研发与创新的特点和中日两国的科学技术合作等问题。会议圆满成功、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亚洲中心 × 东京国际电影节共同主办 线上对谈系列“Asia Lounge”# 将于11月1日 (周日)~8日(周日),每天发布由亚洲各个国家及地区具备一定代表性的电影导演与日本当前活跃在第一线的电影从业者所进行的线上对谈节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东京国际电影节 线上对谈系列“Asia Lounge”即将开始
详情(日语)↓
网页链接
详情(英语)↓
网页链接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的微博视频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亚洲中心与东京国际电影节共同举办“Asia Lounge”线上对谈系列活动,将于11月1日 (周日)~8日(周日),每天发布由亚洲各个国家及地区具备一定代表性的电影导演与日本当前活跃在第一线的电影从业者所进行的线上对谈节目。(有英日双语翻译)
*本活动属于第3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的一部分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亚洲中心和东京国际电影节从2014年开始,共同举办了诸多聚焦亚洲的电影交流活动。而在电影行业全球大环境极其严峻的今年,亚洲电影人将以对话的方式来加深对彼此的理解与联系,同时借此机会考察各影像文化的现状与差异,故而决定展开本次全新的活动企划。
本次企划的发起人为世界知名导演是枝裕和,由他与研讨会的成员们共同策划而成。跨越国境的交流被现状所限制,电影的制作、放映以及电影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方式如今也处在和传统方式完全不同的境况之中,亚洲电影人将就此谈谈他们当下正在思考的问题和目标。此外,我们也将利用在线形式的特点,收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提问。
机会难得,请一定不要错过本次活动。
线上活动日程・参加者
(时间为中国时间)
使用语音:日语 英语(交替传译)
*11月4日(周三)的活动仅使用日语
观看方法:使用Zoom进行观看(注册免费)。
报名请复制并在浏览器中打开各个活动下面的链接。
11月1日(周日)17:30~19:00
金宝拉 X 桥本爱
主持人:是枝裕和
链接↓
https://2020.tiff-jp.net/ja/lineup/film/3315ASL03
11月2日(周一)17:30~19:00
黃熙 X 是枝裕和
链接↓
https://2020.tiff-jp.net/ja/lineup/film/3315ASL02
11月3日(周二)17:30~19:00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X 富田克也 相泽虎之助
主持人:石坂健治
链接↓
https://2020.tiff-jp.net/ja/lineup/film/3315ASL01
11月4日(周三)17:30~19:00
特别企划「电影的未来与在线发布」
链接↓
https://2020.tiff-jp.net/ja/lineup/film/3315ASL06
11月5日(周四)17:30~19:00
莫莉·苏亚 X 梁英姬
主持人:石坂健治
链接↓
https://2020.tiff-jp.net/ja/lineup/film/3315ASL06
11月6日(周五)17:30~19:00
蔡明亮 X 片桐入
主持人:市山尚三
链接↓
https://2020.tiff-jp.net/ja/lineup/film/3315ASL08
11月7日(周六)12:00~13:30
贾樟柯 X 黑泽清
主持人:市山尚三
链接↓
https://2020.tiff-jp.net/ja/lineup/film/3315ASL04
11月8日(周日)17:30~19:00
潘礼德 X 吉田喜重
主持人:土田环
链接↓
https://2020.tiff-jp.net/ja/lineup/film/3315ASL05
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亚洲中心,东京国际电影节
详情链接↓
(日语)
https://jfac.jp/culture/events/e-tiff-2020-asia-lounge/
(英语)
https://jfac.jp/en/culture/events/e-tiff-2020-asia-lounge/
#中日女性影展③|她在影像中,搭建五感的桥梁(鲁瑞琪访谈录)# 本期为参加10月17日由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与深焦DeepFocus在上海举办的“中日女性影展”四位导演之一的中国导演鲁瑞琪的访谈录→http://t.cn/A6G7v9nP
#活动预告|浸入夜·绝赞通宵电影实施预定#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X 林象文化,继去年滨口龙介作品上映会之后的又一合作:#浸入夜# 午夜场放映。
@西店记忆Funstown 黑糖盒子艺术中心
11/6-7 21:00-6:00
11/8 19:00-23:00
详情→http://t.cn/A6GhOML8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X
林象文化
继去年滨口龙介作品上映会之后的又一合作
#浸入夜#
午夜场放映
@西店记忆Funstown 黑糖盒子艺术中心
11/6-7 21:00-6:00
11/8 19:00-23:00
从晚上9点到清晨6点
一个持续9个小时的约定
暗黑、cult、惊悚、怪诞
挑逗双眼,撞击神经
当阳光射入窗口
才正是你我酣睡时
片单如下
放映排期
线上购票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购票
浸入夜单场票 60 元
浸入夜马拉松票 180元
(含一杯啤酒)
入场须知
疫情防控期间,为防止人员聚集
活动采取限流方式入场
请自备口罩,入场期间请勿随意摘下
活动入场前请准备好您的健康宝
绿码扫描通过 体温测量无异常方可进入
如何到达
朝阳区高碑店西店记忆Funstown D2栋
黑糖盒子艺术中心